“立德树人”理念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论文_李会芳

“立德树人”理念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论文_李会芳

【摘要】:在现代职教背景下,工匠精神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具有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契合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目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是: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相对僵化;校企合作流于表面,不够深度;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本文以工匠精神为导向,探索 “立德树人”理念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旨在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学生对思想教育。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学生,培育研究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首先,工匠精神包含了创新和敬业精神,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要专注于自身岗位职责,并加强对行业技能的创新。其次,工匠精神包含精益求精的职业立场,要明确工作岗位的重要性,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更是要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一、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现状

目前,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没有充分的认知。很多学生入学中职是一种被动的无奈的选择,导致中职学生普遍对专业和职业毫无认同感,对工匠精神缺乏最基本的认知。长时间以来,中职学校的教育模式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专业课程教学一直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毕业学生职业素质下降、创新创业及就业能力不足,甚至于部分学生毕业后依旧我行我素,缺乏最基本的职业认知和素养,从业后难以提升自身和企业的竞争力,不能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形成“就业难”和“用工荒”双重矛盾。

( 一) 培育对象认知缺失

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是因为没有考入普通高中而入学中职,是一种被动和无奈的选择,导致他们对专业和职业毫无认同感,对工匠精神更是没有充分的认知,部分学生毕业后缺乏最基本的职业认知和职业素养,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形成“就业难”和“用工荒”的现象。

( 一) 培育环境缺失

中职学校没有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理念下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未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以至于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下降,从而导致学生未能真正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 三) 培育效能较低

很多中职学校虽然知道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但对其内涵认知不足。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出现脱节,加上教师本身工匠精神的缺失,从而导致工匠精神培育效能较低的问题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

(一)营造育人环境

中职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职业教育中引入工匠精神,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多元文化冲击下,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育人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梦想。

(二)加强专业教学

专业课程教学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中职教师应该以专业发展特点与行业趋势为依据,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通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先进性,在教学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每一个环节,每一次实践操作中,实现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逐步优化,增强学生知识体系的多元化,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总之,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职业情境,融入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三)开展思政教育

自从《大国工匠》专题片播出后,社会各界就对工匠精神热议起来,而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报告》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要求,从此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渗透,也成为当下职业教育教学的关键。在“立德树人”理念下,中职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和宣传工匠精神 ,例如:专业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观看工匠精神相关纪录片,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开办多种形式的班会和专题讨论会等,明确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将工匠精神落实在思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其多元效应的充分发挥。另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促进良好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四)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形式。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采用委托培养方式、订单培养方式等方式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促进资源的快速共享与利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是一种促进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者共赢的先进模式。通过企业文化理念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具备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就业竞争力。

结束语

总之,工匠精神,不仅是匠者之心,更是大国之风。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满足中职学校“立德树人”发展需求的关键。在当前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学校更应该增强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塑造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 [J].职教论坛,2016(35):35-39.

[2]曲伟峰.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 27) :151.

[3]施玉梅.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养路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 01): 10-15.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度课题《新时代中职生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JZY19187)

论文作者:李会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  ;  ;  ;  ;  ;  ;  ;  

“立德树人”理念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论文_李会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