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思路:参股制度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思路:参股制度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思路:经营参股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迫在眉睫:命题的提出

效率低下,管理混乱,人浮于事,机构臃肿这些都只是国有企业的表面状况,政企不分,产权不明,这才是企业改革的焦点。事实上,这些问题早在几年前,甚至十年前就有经济学家提及了。中国企业的改革也在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制、租赁制、破产、兼并、股份制等等改革的形式上花样翻新、令人眼花缭乱,应该说,这些办法在改革进程中的一些特定时期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它们将改革的车轮一步步推向深入,功不可没。

随着改革的深入,新问题暴露出来,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是不是说国有企业就死路一条、毫无希望了呢?并非如此,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都是相互转化的,机遇总是与危机并存,就看我们能否把握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经营参股制”的可能性

“经营参股制”就是给国有企业(包括集体企业,下同)的经营者以股份,即按照利益驱动的原则,将厂长经理的命运和利益与企业的命运和利益绑在一起,使厂长经理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真正将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来办,并且自主经营。

这里,企业经营者不是以资金入股,而是以无形资产——即以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入股。

“经营参股制”的操作设想

经营参股的主要方式是企业家以经营管理作为技术入股,“经营参股制”实施的最初的对象可严格限制在亏损企业,其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一、清算该企业的国有资产数额,减去负债,将其折合为股份。同时预算出每年国有股的红利基数,作为经营者必须完成并上交的最基本的经营责任目标;二、政府有关部门代表国有股与经营者签订入股合同,此时,国有股的股份额度为100%,经营者的股份额度为0股,双方的股份按经营者创造的新价值随时变动;三、国有股代表为虚拟董事长,只行使财务监督权,可参与重大决策,不参与管理。经营者拥有绝对的独立经营管理权;四、确定经营者的风险金数额和风险经营期,可按一年为期,如经营者一年内亏损或没有完成国有股红利基数,应终止合同,风险金不退。如一年内有了盈利,并有了股份,以后年份若没能完成红利基数,即用红利基数减去经营者的股份,减到0 股时国有股代表方有权终止合同,风险金不退;五、每年年终进行一次财务结算、股份重新分配和分红。经营者的股份从其创造的利润中按比例计算,然后将其参股股金按比例折合股份入股。

这一设想对于经营者来说其实是很苛刻的,在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比如,对于有些资不抵债的国企,可以从一开始就给经营者10—30%的虚拟股,确定一年、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企业扭亏增盈,虚拟股即可变成实股。当然,如果企业继续亏损或未能扭亏,经营者不仅得不到股份,还将损失风险金。因为虚拟股份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是要靠经营者自身去创造的。

“经营参股制”的意义

“经营参股制”对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它真正触及到改革的最本质的核心问题——产权明确和利益合理分配的问题,它对困扰了国有企业改革数年的产权问题找到了一条较为现实的出路。

第二、“经营参股制”对制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显著的作用。现在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源于二个方面:一是政出多门,主管部门太多,都来伸手,使国有资产被众多的“上级”莫名其妙地掏空了,因为经营者没有产权,经营者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上级”;二是经营者的业绩和利益分离,经营的好坏都与经营者本身无关,这就导致了经营者没有责任心,小则任上上下下都来宰割企业利润这块蛋糕,大则将企业资产任意挥霍。

这两个方面都是因为产权不明的结果,或者更直接一点地说是因为经营者没有产权的恶果。经营参股制就是给经营者产权,明确经营者具有企业产权后,经营者就会视企业资产为自己家里的财产一样,既不能容忍任人宰割,也不会任意挥霍了。

第三、“经营参股制”有利于保护企业家,进而稳定国企经营者的队伍。现有的国有企业体制在两个方面对企业家不利:一是企业家会弃国图私——放弃国有企业,另创私营企业,反过来和国企竞争。二是由于产权不清导致企业家的“腐败”。这里的腐败打上引号是因为这种“腐败”本身就是说不清的。一方面企业家认为企业的财富是自己创造的,另一方面,企业家又不知道这些财富有多少是属于他的,因此任意挥霍,而一旦他明白这些他创造来的财富根本就不属于他,他就会随时将这些财富攫为己有。

多少曾风云一时的企业家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地“栽倒”的,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的事。常常是,随着企业家走进监牢,红红火火的企业也很快就走向凋敝,甚至很快就倒闭了。这里国家损失的不止是一家价值数百万数千万乃至数亿计的企业,最大的损失是损失了一位企业家。

第四、“经营参股制”有利于反腐倡廉。企业是国有的,事实上成了各主管部门的某些领导干部的,成了“唐僧肉”,导致了腐败。企业经营者有了产权后,为了自身的利益,经营者会维护企业利益,不会让那些“国家的人”随便伸手拿。这在客观上制止了腐败。

第五、“经营参股制”杜绝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当然,“经营参股制”只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和一切经济形式一样,并非万能,也并非尽善尽美,这里只是说,在现阶段,“经营参股制”将是一种可行的最佳选择,而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这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要敢闯敢试。

标签:;  ;  ;  ;  ;  

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思路:参股制度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