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才领域改革创新战略研究论文

江苏人才领域改革创新战略研究论文

江苏人才领域改革创新战略研究

周文魁1,查 茜2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44;2.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南京 210008)

摘要: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来自人才领域的改革创新。改革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推进人才工作的有力抓手。文章研究了江苏作为全国人才工作的先行者,在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人才激励等重点领域,充分释放改革创新的新动能,让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充分迸发,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改革创新;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人才激励

0 引言

改革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是推动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激发人才创造力的最强动力。江苏省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制定出台了“人才26条”和“人才10条”,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大力释放人才创新活力。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今后人才工作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江苏作为全国改革的排头兵和创新的先行者,要大力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在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人才激励等方面,进一步破除不利于人才成长、流动和使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人才领域改革创新的新动能,让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大支撑。

1 人才领域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1.1 改革创新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视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对人才领域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出了深刻诠释。他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一再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的美好蓝图,结合省情抓好落实。

如果做个形象比喻,少年是乳虎,张牙舞爪,中年是猛狮,威震百兽;少年是鹰雏,展翅翱翔,中年是大鹏,一飞冲天;少年是惊涛拍岸,浪花如雪,中年是松柏傲霜,乱石穿空;少年是哪吒闹海,无所畏惧,中年是天王托塔,四方臣服;少年是朝阳似火,霞光万道,中年是日到中天,普照大地;少年如春草茂盛,蓬蓬勃勃,中年似杨柳成荫,郁郁葱葱;少年宜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中年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少年如周瑜用兵,敢打敢冲,中年似孔明点将,知人善任,可谓各擅其胜,各挥其长。

江苏各地近年来研究出台的系列“人才新政”,是高质量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集中体现,是新形势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是牢牢扛起党管人才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组织优势的创新实践,可以更好地把广大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加快构建“全方位、覆盖广、靶向精”的人才政策体系[1]

1.2 改革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发挥好人力人才资源优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等6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成为全国前列。

区域发展要靠人才工作引领,推动人才领域改革创新,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环节。一个地区要做好人才工作,就必须想方设法吸引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方位服务好人才,不断提升人才的“获得感”。为此,江苏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将改革创新作为推进人才工作的政治保障,各地出台的“人才新政”能够准确把握党管人才的深刻内涵,将人才工作重心放到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上来。省内各市从人才服务供给侧入手,在人才引育、人才评价、人才环境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改革实招,真正做到了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让广大人才能够安心扎根在江苏,更加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也为江苏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3 改革创新是推进人才工作的有力抓手

推动各地整合组织、人社、科技、经信、教育等部门相关职能,成立实体化运作的人才工作局,负责制定人才发展改革政策、协调各部门招才引智工作、组织各类人才工程和重大招才活动等工作。整合相关部门人才服务职能,构建统一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开通人才服务专线。推动区县一级依托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窗口,为人才提供职称评定、档案托管、公共信息等“一揽子”服务。

人才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城市竞争之本。在实施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人才无疑是最关键也是最急缺的要素。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表在产业,根在人才。高质量发展以人才为支撑,需要充足的人才储备[2]。人才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刚需,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就很难有高质量的产业,更谈不上高质量的发展。推动人才领域改革创新,着力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3],可以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创新环境,从而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 人才领域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

2.1 在人才评价方面,突出市场作用,加强分类评价,建立科学精准的人才评价机制

根据以往经验,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对实例工程地基进行处理,加固过程是先进行复式真空预压处理,地基强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分级堆载,堆载高度3.0 米左右,有效荷载125kPa以上(堆载预压4 米其有效荷载不足80kPa)。

加快推进江苏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落实方案,充分发挥市场在多元评价主体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一是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进一步突出市场在人才分类评价中的作用。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在政府引导和监督下,突出同行评价尤其是国际同行评价;对从事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人才,积极引入行业协会和企业联盟等第三方社会组织,突出人才评价的市场化运作。二是推广人才举荐制度。推动省内其他城市借鉴南京人才“举荐制”的有益经验,组建各市人才举荐委员会,在部分人才项目评选中,打破“四唯”倾向的一刀切评价方式,对申请人的年龄、学历、资历等硬性条件不作具体要求,实行由举荐专家推荐人才的市场化评价方式,从而让“隐身”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享受一系列扶持政策。三是探索人才岗位评价。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岗、应用研究岗、科技服务岗、创新管理岗等不同类别,在人才评选和职称评审中,科学设置不同岗位类别的人才评价指标,做到“按才上岗、按岗评价”。合理设置同时从事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双肩挑”人才规模,让科技人才将更多精力投入科技创新领域,避免人才资源浪费。四是把好人才政治方向。把政治方向作为人才评价的第一原则,将人才的政治站位、政治忠诚、政治纪律等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发挥各级党组织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对政治方向有偏差的人才实行“一票否决”,打造一支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双过硬”的新时代人才队伍。

2.2 在人才流动方面,坚持市场主导,加强政府监管,打造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加快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的人才流动配置新格局。一是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将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促进市场配才的重要举措,加快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领军人才的扶持力度;健全人才市场化引进培育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自主建立首席专家制度;加强与知名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举办双创领军人才培训班、科技企业家高级管理研修班等活动。二是强化人才流动监督管理。加强全省人才工作的统筹力度,加快制定人才流动相关配套政策,打破部门利益和信息孤岛,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校的人才流动政策和竞争秩序,加强对无序甚至是恶性人才竞争行为的监督;建立人才信用档案,将恶意违约跳槽、骗取补贴资金的人才列入失信名单,不断提高人才的契约意识和守信精神。三是鼓励人才向苏北地区流动。做好苏北地区人才工作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人才向苏北地区流动的政策体系,科学测算省内不同地区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特点。在人才项目安排上,针对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进行差异化布局,使不同地区的人才项目形成互补效应。四是建立人才双向流动制度。进一步打破身份制约,建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类人才相贯通的职位评价体系和岗位参照体系,拓宽非公有制单位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渠道,探索体制内优秀人才离岗到企业兼职试点,完善园区和高校院所人才的双向交流挂职制度。

2.3 在人才激励方面,发挥奖补效益,探索改革试点,构建多元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杠杆效应,积极探索薪酬制度改革,构建形式多样、效能显著、与人才实际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一是探索差异化的人才资助体系。将引进人才分为基础研发类、工程技术类、技能应用类、青年创业类等不同类型。省级财政发挥对基础研究的带动效应,奖补资助主要面向高校院所的基础研发人才。市级财政发挥对产业化应用的带动效应,奖补资助主要面向企业的工程技术和技能应用人才。县(区)级财政发挥对青年人才的吸纳效应,奖补资助主要面向在当地新就业尤其是自主创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二是激发企业用人主体活力。推动各地根据人才需求和财政情况,对企业引才用才给予全方位扶持,对企业新引进的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给予项目资助和购房补贴,对新引进的“双一流”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给予住房和生活补贴,对新引进的高薪急需紧缺人才给予薪酬补贴,对新引进的技能型人才给予技能培训补贴。三是提高人才技术创新收益。在部分高校院所开展成果转化分配改革试点,将人才职务发明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科研团队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为团队核心成员单独制定收入分配和绩效奖励政策;坚持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4],借鉴省产研院的成功经验,鼓励新型研发机构由核心人才团队大股。四是加强人才政治激励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凝聚人才中的作用,对在爱国报国中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加强政治吸纳力度;针对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条龙的便捷高效服务,不断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和向心力,实现聚人才与得人心的有机统一。

3 人才领域改革创新的保障措施

3.1 设立人才工作专职机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人才工作,他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人才资源是中国发展的最大优势,各级政府要继续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

3.2 强化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推动各地各部门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调研,启动新一轮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研究制定工作。深入推进人才智库建设,鼓励省内高校和相关智库,聚焦人才新政、人才评价、产才融合、人才地图等热点问题,共同开展人才发展战略、人才政策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并转化为决策咨询建议。探索建立产业领军人才大数据平台和海外学者人才信息库[5],搭建规范稳定的人才引进渠道与办法,制定科学有效的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园区、企事业单位等用人主体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经典是久经考验的,它历经了沧桑岁月的洗礼,它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千百年来中华经典集真善美于一身,集文学艺术之精华于一体,万口传诵。如《论语》《诗经》等,只有这样的经典才能给孩子们以潜移默化的熏陶,以健全人格的启示,开阔胸襟迈向圣人之道。 然而,当今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素养相对较低,对经典的诵读不仅难以做到深入反思、体会感悟,就连最起码的规定诵读篇目也难以完成,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3.3 完善人才住房生活保障

深入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发挥人才组屋、长租公寓、虚拟优租房、专项奖励等政策效应,鼓励各地设立人才购房专项资金,向满足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发放购房券,多渠道解决人才居住需求。探索为人才建立健康档案和补充医疗保险,在重点医院为人才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优先为高层次人才配备健康顾问,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推动具备条件的医院与国内外保险公司扩大合作,加入国际医疗保险直付网络系统。探索公办学校定点吸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制度,推进中小学国际合作办学和国际学校建设,满足外籍人才子女教育需求。

3.1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现有的传统识别方法多为半交互式,需要人为选择特征参数,而特征的选择需要大量试验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佳参数是尚未被很好解决的一个难题。此外,传统方法大多是针对小范围内的害虫识别展开的研究,而田间害虫种类复杂,同一片区域内可能出现数十种甚至上百种害虫,应用难度大。

参考文献

[1]万容.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格局[J].当代党员,2018(14):41-42.

[2]陈耀.高质量发展把对人才的要求推向新高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6):32-35.

[3]王宏民.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J].共产党员(河北),2018(23):39.

[4]顾兴,张宁,周文魁.江苏省“人才新政”实施效果分析及完善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32):1-3.

[5]周文魁,查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江苏产才融合发展战略研究[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48-52.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tal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Zhou Wenkui1,Zha Qian2
(1.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2.Human Resourcesand Social Security Department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08,China)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first motive force and talent is the first resource.Talents'innovative ability and motive force come from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talents.Reform and innovation,as the main theme of the new era,is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spiri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the motive engine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e powerful grasp of promoting talent work.As the pioneer of the national talent work,Jiangsu should fully release the new momentum of reformand innovation in the key areasof talent evaluation,talent flow and talent incentive,so as to fully explode the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ability of talents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Jiangsu's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forefront of thecountry.

Key words: reformand innovation;talent evaluation;talent flow;talent incentive

中图分类号: C964

文献标志码: A

基金项目: 江苏人才强省建设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019年招标课题;项目名称:全球人才流动格局剧变下的江苏关键技术人才引进机制研究。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人才发展)课题;项目名称:基于AI技术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分布信息与开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SRB-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苏节能环保产业人才分布研究;项目编号30919013216。

作者简介: 周文魁(1984—),男,江苏南京人,副研究员,江苏省人才学会副秘书长,博士;研究方向:人才战略。

(责任编辑 姚鑫)

标签:;  ;  ;  ;  ;  ;  

江苏人才领域改革创新战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