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与实践——以重庆都市旅游为例

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与实践——以重庆都市旅游为例

李飞[1]2003年在《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交通工具的多样化和高速度提升以及全球化趋势的逐步蔓延使旅游者有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人们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变得空前的激烈;另一方面,后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急剧高涨,社会学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虚拟的世界之中,人们的消费观念都不同程度的带上了情感消费或者形象消费的特点。众多的研究证明,旅游形象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后续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讲,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旅游形象的竞争。大至一个国家、地区和城镇,小至一个企业、景点和线路,铸就自己的旅游形象和品牌就成为了竞争的必由之路。如何构建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一直是旅游研究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在对国内外近叁十年来关于旅游形象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旅游形象的本质和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复杂性、多元性、动态性和相对性是对旅游形象本质的深刻理解。旅游形象形成过程的动态性和结构性为定位和塑造旅游形象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旅游形象定位研究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解构与重构的两个过程。解构过程包含资源评价与市场感应分析两个方面。基于形象定位的资源评价一般在研究的初期进行,可以采取体验性评价和定量性评价两种方法。文章对市场感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旅游形象测量的方式、内容,并对基于市场细分和竞争战略这两个目的提出了相应的测量手段和分析方法,包含多种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 旅游形象口号是旅游形象定位的显示性结论,是地方旅游营销的重要指导方向,也是地方旅游营销的基础。文章就提出游形象口号的基本原理、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一个旅游形象口号提炼模型。 旅游形象作为一种地方旅游的战略工具,实践性非常强,文章在最后以旅游形象定位研究的程序、步骤、方法为指导,进行了重庆都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实证研究。

张颖[2]2003年在《重庆都市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文中提出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旅游地形象定位理论在城市旅游中的应用。更多的城市意识并开始追求将城市整体而非若干独立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因素推动市场。推出城市整体的旅游品牌形象,通过形象定位、主题口号的提出、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等战略来全面发展城市旅游。 重庆主城区作为中国内陆独一无二的豪气山水城,是一具有特殊地域类型的大都市。都市旅游作为重庆旅游业发展的叁大品牌之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目的地品牌化正是重庆都市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重庆都市形象的“地格”分析,包括都市自然地理特征、都市历史文化特征、现代都市民俗风情因素的研究,专家、学者对重庆城市形象的研究综述,以及重庆旅游客源市场的受众调查这叁方面的因素的综合分析。识别、提炼出重庆都市旅游形象的主导性特征。从旅游市场角度而言,则是为了让重庆都市在旅游市场中具有鲜明的个性身份识别,在同其它都市的竞争中突显出来。 重庆都市品牌形象定位应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和分时段的锥形突破定位体系,因而对有关重庆形象的诸多因素需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整合。“魅力重庆,激情之都”这一都市旅游品牌形象定位的确立过程,也是重庆都市旅游资源、概念及目标市场的全面整合。重庆都市旅游品牌体系将在“激情之都”的总体品牌理念指导下建立品牌形象定位体系。第一层次是构筑重庆旅游品牌形象总体理念,第二层次是在总体品牌理念指导下的多级品牌建设。 旅游产品的本质是向旅游者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或体验,现代旅游业,必将成长为体验经济的产业形态。旅游者是有体验要求的人,他们寻找的是能够带来体验、并融入其生活的品牌。品牌是体验的提供者,是值得记忆的美好体验产生的感官、情感和认知的丰富源泉。重庆都市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可按四个步骤进行开发:首先,将体验主题化;其次,进行载体组合;第叁,引入确认体验本质的线索;最后,强化体验氛围的营造。从市场需求角度来说,重庆都市目的地就是提供新鲜体验和丰富阅历的地方。 重庆都市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将构建四大体验系统:现代山城、豪放厚重的大山大水景观体验系统;抗战陪都、红岩文化的历史名城怀旧体验系统;鲜活丰富、火辣奔放的巴渝民俗文化体验系统;激情飞扬、动感时尚的青春生命节奏体验系统。该四大系统全面支撑“魅力重庆,激情之都”的整体品牌形象。 由于旅游业自身的特殊原因,需要政府全力主导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硬环境改造与软环境提升,是增强重庆都市旅游综合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旅游目的地营销就是调动整个都市旅游要素协同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文摘要 本篇论文的主要成果体现在: 一、对重庆都市旅游发展的战略环境以及重庆都市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 二、提出了重庆都市品牌定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初步构建了包括顶级品牌与支持品牌的重庆都市旅游品牌形象多级定位体系。 叁、提出了基于旅游体验营销导向下的重庆都市旅游品牌体验支撑体系,全面构建了重庆都市旅游品牌营销的四大体验系统,并依照四个步骤对其进行品牌的体验营销开发。

杨秋风[3]2014年在《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旅游发展经历了资源导向阶段、市场和产品导向阶段后,进入了形象驱动阶段。自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的文化、政治、社会以及经济事业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被国务院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的重庆市近些年来都市旅游发展劲头正足,精准的旅游形象定位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法宝。成功的塑造区域旅游形象需要准确的抓住目的地的特点,并且有赖于旅游者的印证感知。本文从旅游主体——旅游者的视角着手,通过搜取关于重庆都市旅游的网络游记作为研究资料,遵循样本采集——初级编码——类目构建——词频统计——结果分析的设计步骤展开研究。网络文本资料采集自有代表性的五个旅游网站,筛选得到符合条件的50篇游记,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归类得到“整体评价”、“都市景观”、“社会经济环境”、“公共配套设施”、“美食”、“旅游环境”、“文化历史和艺术”以及“旅游者动机与行”8个一级类目,并以此为据尝试构建都市旅游感知系统。此外,利用内容挖掘软件对网络游记样本统计得出高频词汇表,结合构建的类目表对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感知深刻度进行分析。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取决于其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根据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感知形象要素,构建人-地都市旅游感知系统以及人-人都市旅游感知系统,并尝试从感官层次和时空层次两个维度来阐述旅游形象感知机理。本文的成果及创新点体现在叁方面:一、研究视角新颖:从主体——旅游者感知的角度出发,有别于众多从区域规划、区域营销等供给方角度着手的研究。二、数据来源创新:资料选取于网络游记,相较于调查问卷,旅游者关于旅游地感知形象的描述信息不受干扰,更为开放、客观。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重庆为案例地,经过实证分析,得出都市旅游形象感知系统,有针对性的提出重庆都市旅游形象的塑造、提升、定位提供思路与借鉴,并提出从感官层次和时空层次两个维度阐释都市旅游形象感知机理。

唐恩富[4]2011年在《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推广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日趋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发现,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策划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研究较少,大多从传播学的角度去研究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的策略、途径、效果,很少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角度去探讨旅游形象传播的策略、途径。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角度探讨旅游形象传播的研究,大多从供给的角度出发,没有深入地从旅游者的角度来探讨如何进行城市旅游形象传播。另外研究的方法多采用调查城市旅游形象传播对旅游者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来评估城市旅游形象推广的效果、途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鉴于此,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借鉴多学科相关理论,包括传播学、市场营销学、整合营销传播学、心理学、博弈论等相关学科,结合国内外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最新成果,构建都市旅游形象推广系统,系统地分析城市旅游形象推广的途径、主体、受众和客体,结合整合营销传播、博弈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城市旅游形象推广主体的合作模型,结合旅游形象形成叁阶段理论,构建旅游形象推广时空策略模型,从而构建城市旅游形象推广系统。结合重庆个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人员对重庆旅游形象推广宣传途径和内容知晓情况的对比,寻求重庆旅游形象推广的最优路径,通过对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推广情况的调查和评估,全面了解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推广的效果,分析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重庆都市旅游推广问题的对策。本文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第二章主要对旅游地形象、旅游地形象推广、城市旅游形象推广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为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推广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第叁章是从旅游企业人员和旅游者的角度对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推广进行基础调研分析;第四章主要通过调研分析,找到目前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第五章是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性总结,并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杨成利[5]2013年在《重庆磁器口主题街区旅游开发研究》文中提出上海新天地主题街区的开发,激起了人们对于都市旅游的新思考——主题街区。国内相继掀起了主题街区热潮,主题街区发展态势良好,成为了都市的另一张名片,也造就了都市旅游的新热点。作为重庆狭义都市旅游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磁器口开发成为重庆都市旅游支撑性旅游景点,具有可行性与实践性。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涉及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等。第二部分相关基础理论,阐述了主题街区的相关概念,为论文接下来的写作做好解释性铺垫,以及本文采用的理论依据及指导意义。第叁部分,主要是重庆磁器口主题街区开发的必然性分析。首先从磁器口古镇的身份入手,证实磁器口是保持古镇形态的街区,进而通过重庆都市旅游需要磁器口支撑性景点的证明,总结出磁器口走向都市背景下的主题街区的开发道路。第四部分主要是历史文化类主题街区模式构建,首先根据对国内主题街区开发模式的总结,并且通过这些模式开发出来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出对于本文基于都市旅游视角的主题街区的开发模式进行理论指导,进而构建了都市旅游视角的主题街区开发模式,并且对于模式中的相关元素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基于模式磁器口主题街区旅游开发研究,本文通过磁器口主题街区对于开发模式的验证,对磁器口文化元素的精炼,然后提炼出磁器口主题街区的主题“巴渝老街,重庆印象”。针对前文对于磁器口开发存在的问题与都市旅游视角下的主题街区开发主题产品开发相结合,提出具有针对重庆磁器口的开发策略。最后一部分是总结篇,并提出本文存在的不足,以及对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1、本文针对都市旅游视角的主题街区开发,主要是将都市旅游与主题街区旅游相结合,将主题街区开发能够成为都市旅游支撑性景点,为都市个性提供支撑。为其他都市的主题街区开发提供开发模式参考。2、对于案例分析的选择上,本文选择部分否定了磁器口古镇的身份,但是承认磁器口是保持古镇形态的历史文化街区,并且从主题街区的角度,探讨磁器口的发展新方向。

王飘[6]2017年在《历史街区保护与都市旅游开发的耦合协调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都市旅游浪潮的逐渐推进,都市旅游作为较为便捷的旅游方式,备受人们的喜爱。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形象的名片,在都市旅游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在街区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历史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显得十分必要,从而引出了历史街区保护与都市旅游开发的耦合协调问题。当前,针对历史街区保护与都市旅游开发相互作用的研究较为丰富,单独研究保护与旅游的较多,并且在实际的旅游开发过程中,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存在旅游过度化开发或者旅游化不足的现象,导致历史街区文化价值呈现度不够,游客旅游体验感不佳。本研究将历史街区文化保护与传承作为街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以此来探讨街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耦合协调度问题。论文首先从全国和重庆市主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大背景出发,引出研究课题,明确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对历史街区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作用关系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理论及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当前的相关研究中,大多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角度出发或者基于街区旅游形象设计、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在研究的过程中偏重于某一个方面,较少涉及对两者关系的探讨;在两者作用关系的研究中,通过物理学及数学统计方式对历史文化街区运用定量的方式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种状态,本研究通过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内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现状问题,构建两者作用关系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物理学及统计学的技术方法,构建两者关系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进一步对历史街区文化保护与都市旅游开发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最终提出针对历史街区保护与都市旅游开发的耦合调控策略。本研究的主要思路为“基础原理——现状分析——测度构建——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调控策略”。采用了一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即“为什么研究两者间的耦合协调问题”——“如何研究两者间的耦合协调问题”——“怎样优化两者间的耦合协调问题”。最后,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比分析耦合协调的测度结果,总结归纳出影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细化到每个评价指标当中。针对反馈的问题,最终提出六大优化策略:明确街区旅游开发依据;历史文化资源再认知;控制经济开发程度及商业业态;历史空间与现代空间协调发展;增强旅游服务设施种类;秩序化公共参与及文化宣传,为进一步优化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提供依据。

张海龙[7]2005年在《重庆都市景观房产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景观房产这一旅游学、房地产学、经济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评述,研究了相关概念,对“景观房产”给出定义:“景观房产是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在较高层次上相结合的产物,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投资商通过依托或营造城市景观,进行开发建设及经营运作的房地产项目,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度假、休闲等旅游功能,是一种集投资与消费于一体的新型物业开发模式”。并对其特征、分类和开发模式进行研究,作出基本论断。 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就景观房产开发进行理论支撑架构,综合运用地产开发基本理论和城市发展理论,分析了城市地价与城市化对景观房产发展趋势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由于地价杠杆和城市的集聚与扩散,促使景观房产开发产生两极分化,一是城市繁华地带休闲步行街、娱乐购物中心等城市游憩商业区的集中,二是景观住宅向郊区的分散。 本文一方面论证了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化的载体,为景观房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景观房产开发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提出景观房产对城市建设也施加作用:景观房产开发影响城市建设的风格,景观房产也推动了城市建设进程。 同时本文应用旅游学基本理论,论证了都市旅游带动城市景观房产快速发展,对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我国都市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层次思考,并作出论断:景观房产的健康发展是旅游城市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景观房产和景观建筑开发的功能正向观光娱乐等方向延伸,它是体现一个城市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依据。并运用旅游联动理论,推断出景观房产开发拓展了旅游产业价值链,使形成“大旅游”产业系列成为可能,以及“景观房产”的开发丰富了城市物质性旅游资源的数量,提升了城市非物质性旅游吸引。 文中还在分析了景观房产开发的原因与问题以及在景观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旅游和房产一体化开发的原则和要点。同时通过研究重庆都市景观房产项目开发案例,为综合型旅游、房产企业,进行景观房产项目开发的景观价值、项目形象定位、品牌化、价值链等内容提供初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分析,以促进企业对景观房产项目进行深度开发。

梁陶[8]2009年在《重庆旅游形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形象策略”在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旅游目的地在激烈的客源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目的地的不断发展,客源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各旅游地为了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打造旅游品牌,不惜巨资进行旅游形象的策划和推广,这对旅游地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旅游形象营销策略的制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需求的改变,而有所改变,所以各旅游地在进行形象设计和推广后,还要加强对旅游地形象营销策略的后期管理,以便帮助旅游目的地管理机构正确评价以往旅游形象营销产生的成效,并发现在形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塑造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提供决策依据。但笔者在研究了大量理论文献与实践案例之后发现:目前关于旅游地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形象的策划、设计和塑造等方面,鲜有学者和旅游地真正注意并不断跟踪形象营销策略推出后的市场评价与反馈,缺乏对目的地形象的动态管理。这既不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健康发展,又不利于旅游形象理论的扩充。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综合研究法、社会调查研究法、跨学科交叉研究法,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来渝游客和重庆旅游形象的管理者进行调查,得出重庆旅游形象营销策略实施后的后期市场评价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旅游形象的营销策略。本文一共包括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二章是对旅游地形象、旅游地形象营销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为重庆旅游形象营销策略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第叁章是对重庆旅游形象营销现状的调查,通过调查找出当前重庆旅游形象营销策略的不足之处,为重庆旅游形象营销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从调查中得出当前重庆在旅游形象营销方面存在以下不足:1、“红岩文化”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2、缺乏相应的旅游产品来支撑所传播的旅游形象;3、交通瓶颈、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利于整体形象的建立;4、旅游形象宣传不到位,宣传手法单一;5、游客对旅游形象标识的认可度低;6、旅游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在宣传时步调不统一;7、缺乏形象后期管理机制。第四章则是根据第叁章的调查结果制定重庆旅游形象营销的实施策略:1、善用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多元化;2、明确形象口号、修正形象标识、拓宽宣传渠道;3、围绕“激情重庆”旅游形象、深度开发旅游产品:4、加强旅游形象的后期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5、逐步培养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互惠互利的营销模式;6、加强重庆整体环境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质量。第五章为全文的结论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并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希冀本文能对旅游形象的理论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扩充作用,并能对重庆旅游形象营销绩效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罗青苗[9]2008年在《重庆市发展都市旅游的SWOT分析及其问题与对策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运用SWOT方法分析重庆市的都市旅游的结果表明: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的势头,都有利于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但存在着景区开发管理还不成熟、时空局限造成的旅游设施及产品供给不足、旅游形象不鲜明、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等问题。应该加强都市旅游开发意识,着力打造旅游精品,认真思考重庆都市旅游形象的定位,提高重庆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质量,才能把握良好的机遇,迎接挑战,解决困难。

张帆[10]2011年在《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策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众休闲旅游市场的兴起,环城游憩带地区因蕴涵丰富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较低的出游成本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假日旅游的热点区域,环城游憩带也逐渐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一块重要版图。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应有的经济效应。同样,近年来旅游策划在旅游开发与规划工作中的角色愈发重要,但旅游开发策划的相关研究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与国内的旅游开发热潮相比明显滞后,本文试图市场的角度出发,结合重庆市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对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进行策划研究。通过对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展开一系列策划,将其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该区域的整体实力,为推动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除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外,还对国内外环城游憩带研究进行综述。其中对于国内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以1999年为分界线分为萌芽阶段和成长阶段两个阶段,并总结出近年来对于环城游憩带市场的研究逐渐趋于主流化。第二部分为理论探索部分。在探讨了环城游憩带和旅游策划的基础理论后,介绍了本文的支撑理论主要由区域经济理论、休闲经济学理论、旅游市场学理论这叁大理论所构成。第叁部分基础分析与研究部分。首先对国内外环城游憩带进行案例分析,得到了国内外大型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给重庆所带来的启示;其次对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的开发现状进行相关研究,将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范围界定在内环以外,都市区范围以内。在对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资源分析后得出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虽然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所存在的问题和即将面临的威胁也十分突出。其后对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分析,得出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的旅游结构仍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开发整体上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旅游地空间离散指数测量得知,重庆市郊各类型旅游地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旅游地集中分布在40 km以内的区域,其数量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市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重庆市民进行环城游憩偏好分析及行为分析,认为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市场前景广袤。第四部分为战略策划研究部分。将“五个重庆”作为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策划的战略指导思想,确定了将“国际山水都市特色旅游圈”作为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的远期战略目标。第五部分为主题策划研究部分。首先在功能定位中将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定位为休闲度假、自然观光、康体健身、都市体验、红色教育、文化旅游这六大旅游功能;其次将“山城绿环,巴渝乐土”作为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的旅游形象;并将“五个重庆”及“两个传承”作为旅游策划的主题,以此来确立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的开发模式及发展布局。第六部分为旅游专题策划研究部分,在进行营销组合策划(4P战略)后,对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的组织管理策划、旅游服务策划及旅游地产策划都提出了对应的方案与措施。第七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在总结本文的观点后提出了本文研究不足之处,最后总结出有关环城游憩带的理论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可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与实践[D]. 李飞. 中南林学院. 2003

[2]. 重庆都市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 张颖. 重庆师范大学. 2003

[3].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 杨秋风. 重庆师范大学. 2014

[4]. 重庆都市旅游形象推广研究[D]. 唐恩富. 重庆师范大学. 2011

[5]. 重庆磁器口主题街区旅游开发研究[D]. 杨成利. 重庆师范大学. 2013

[6]. 历史街区保护与都市旅游开发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 王飘. 重庆大学. 2017

[7]. 重庆都市景观房产开发研究[D]. 张海龙. 重庆师范大学. 2005

[8]. 重庆旅游形象营销策略研究[D]. 梁陶. 西南大学. 2009

[9]. 重庆市发展都市旅游的SWOT分析及其问题与对策探讨[J]. 罗青苗.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10]. 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策划研究[D]. 张帆. 重庆师范大学. 2011

标签:;  ;  ;  ;  ;  ;  

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与实践——以重庆都市旅游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