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策略研究论文_谯红梅

高中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策略研究论文_谯红梅

(四川省安岳实验中学,642350)

摘要:在新时期教育工作领域当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成为重点工作要务。为保证高中音乐教学更加高效,教师需要将音乐教材内容与民族音乐文化有效融合,从而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塑造。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两者具体的融合路径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和弘扬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乐教育进入改革新阶段,教师在组织常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民族音乐传承与弘扬,搜集相关的民间音乐,并将其与课程内容整合,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生音乐学科综合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对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合理融合和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内涵,丰富学生音乐文化学习体验,塑造良好的音乐素养。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分析

在高中音乐教育领域,合理贯彻民族音乐文化,所呈现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十分显著。首先,能够丰富学生音乐文化知识储备,让学生对音乐文化内涵加深了解,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音乐课程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通过合理渗透民族音乐文化,能够让学生对民族的文化形成全面的思想认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意识。同时,教师积极渗透民族音乐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和意识[1]。让学生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民族文化的魅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秉承着文化融合的思想,将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有效的融合到一起,构建综合性的音乐课程体系,实现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有效塑造。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路径探究

(一)通过聆听活动融入

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此,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渗透传统音乐文文化,并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故事情境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观学习和体验,对传统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形成更加深入的认知和理解。比如说,教师在组织“ 国之瑰宝——京剧 ”教学时,可以搜集与京剧相关的文化素材,以及比较经典的京剧视频,如梅兰芳大师的京剧表演视频等。让学生对京剧文化习俗加深了解,从而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储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绘制音乐脸谱,将音乐文化与美术文化相融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传统音乐文化内涵加深理解,从而丰富学生音乐学科综合素养。

(二)在鉴赏活动中融入

在高中音乐教学领域,音乐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民族音乐形成正确认知,需要积极组织鉴赏活动,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对民族文化内涵加深了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鉴赏思维意识。在鉴赏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掘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文化内涵,并根据自身对文化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形成端正的民族音乐传承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说,教师在组织“二泉映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中的文化内涵进行鉴赏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搜集“二泉映月”背景资料,包括阿炳的人生简介等。让学生在掌握一定文化故事之后,进行鉴赏和分析。让学生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对音乐形成深刻的情感感悟,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通过演唱活动融入

在高中音乐教学领域,为了合理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将相关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演唱活动当中,从而让学生正确掌握民族音乐演唱技巧,增强学生文化体验和学习领悟。比如说,教师在组织“辽阔的草原”音乐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用民俗的唱法,进行演唱。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形成深刻的思想认知。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引入一些民俗类乐器,如古筝、二胡等。在传统乐器的伴奏下,进行民俗音乐演唱,从而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此外,合理融入民俗乐器能够拓展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民族音乐领域涉猎更加广泛,收获更加丰富。

(四)通过模仿活动融入

在高中音乐教育领域,教师为了将民族音乐合理的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根据学生具体兴趣需求,组织模仿活动。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内涵加深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意识,提高学生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自豪感。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展示陕北腰鼓、古筝、琵琶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2]。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让学生通过节奏和旋律的模仿,掌握满足音乐内涵,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深入学习的兴趣。

(五)通过演奏活动融入

在高中音乐教学领域,音乐教师需要在演奏活动当中,合理渗透民族音乐,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思维和能力。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演奏条件,在演奏活动当中为学生提供经典的民族乐器,让学生在乐器的伴奏下,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演奏与表演。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传统音乐文化,创编一定的民俗舞蹈[3]。从而实现呈现良好的视听效果。比如说,教师在组织“孟姜女哭长城”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配合乐器、舞蹈、歌唱等形式,进行综合性的表演,让学生在综合的表演的过程中,加深情感认知和体验,从而深入体会河北民歌的演唱形式。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教育领域,音乐作为重要的美育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中生音乐素质建设。为了顺应素质课改思想,音乐教师需要将日常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相融合,合理组织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余维华.大众文化语境下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途径[J].北方音乐,2018,38(15):200.

[2]段欣欣.传承民间音乐,弘扬民族文化——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J].北方音乐,2017,37(21):152.

[3]王玲娜.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深化[J].北方音乐,2017,37(21):199.

论文作者:谯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高中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策略研究论文_谯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