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助力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_余顺欢

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助力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_余顺欢

余顺欢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

摘要:当今社会要求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依托综合实践活动,从加强学生德育意识、创新德育方式、促进德育实践三个方面助力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升他们在思想道德、人文品质等方面的修养,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矗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助力,高中德育,德育实践

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我们的学校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而高中教育正是"育德"的重要阵地。我们要积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将德育教育观念积极贯彻到高中教育的体系中,逐渐建设开放性的德育教育体系,使之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社会发展相接轨、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将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德育工作相整合,可以使高中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全方面德育教育和实践,而不是在德育课堂上"纸上谈兵"[1],从而大大提高德育实效性。

一、我国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重文化教育,轻德育教育

当前我国高中学校的教育主要以应对高考为主,普遍是应试教育,缺乏素质教育,特别是学生的的德育教育方面较薄弱,造成重文化教育而轻德育教育的局面。大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多的是通过制定各种纪律和规章制度,硬性约束学生的行为[2]。而且高中学校所开设的政治、德育课程内容过于晦涩和繁琐,缺乏规范的课程标准、完整的评估体系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学生们往往不感兴趣。 (二)学校德育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

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更偏向于是僵化的教条,"老内容"、"老思想"占据"半壁江山",很多都是十多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内容,与现在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差很大,不够接地气。学校德育内容的偏差,必然带来学生德育观念、德育意识与现实社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们的全面、健康地发展,严重影响到我国"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

(三)德育创新方式和意识不够

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把学生的德育成绩纳入高考升学考核之列。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看待高中学校的地位就是看它的升学率,这无形间影响了学校的定位,造成很多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次要地位,或者口号上是"以德为先",实际上是"地位第二"。同时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重形式轻效果,重理论轻实践,还是沿用传统的"老一套"、说教式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不但无法让学生真正具备新时代发展的道德素质,而且无法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根本就谈不上德育教育意识和方式的创新。此外,虽然学校不断强调将学生作为班会、德育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由于对德育教育的创新意识不足,老师们的德育教学意识较为薄弱,教学方法也不够新颖,严重影响到高中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高中的德育教育,彻底创新并完善德育机制,将德育教育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使德育课程成为高中课程重要的一部分。

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助力高中德育教育工作

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多元德育文化的渗透,寓德育教育于实践活动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因此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将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

(一)加强德育意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从上学伊始,接触到的德育教育就是背诵繁琐复杂的思想品德规范,以至很多学生谈到某个德育话题时,都能对答如流地"整"出一套套的说辞来。但是,对于这些张嘴就来的德育规范,大部分学生在具体行动时,往往"瞬时失忆"或"无动于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做公益活动时有些学生不愿参加或参与时缺少激情、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往往会忽视身边人的利益[3]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德育意识不高的体现,也是德育教育理论不联系实践的体现。因此,我们要加强德育教育在具体活动中的有效渗透,让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进行有效地衔接。首先,我们教师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个整体明确的认识,使活动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还应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强调学生从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提升自身德育意识;其次,通过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本体价值,模拟各种德育环境,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得到知识和道德素质的共同提高。第三,深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后效价值。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提前体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遵循正确的道德规范,并且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解决,尽力促进学生德育意识的提高。

(二)创新德育方式

目前高中学校的德育方式比较陈旧、老套,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改进。依托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在德育方式上进行一些创新,努力做到实践育人。首先,我们以"习惯养成"作为德育基础,在实践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个主题下功夫,努力让学生的德育行为在活动中成为"习惯性动作"。比如我们在高一新生军训活动中,就要求学生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从日常行为做起,培养军人"铁一般"的纪律和吃苦耐劳的作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修正、自我督促,以此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其次以"榜样激励"作为德育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比如我们在学雷锋志愿活动中,我们通过挖掘"学雷锋积极分子",加大宣传力度,在学生们中树立高大形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最后建立"家长社团"作为德育途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得以良好延续的有力保障,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家长社团",让家长们出谋划策并且加入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来。通过家长们在活动中示范、表率和约束作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感悟和反思,不断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促进德育实践

德国著名的思想家歌德说过:"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因此,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要真正落在实处,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实践中体会、实践中养成。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价值纠正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等,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例如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做义工,让学生们真正地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义工实践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谈谈做义工的体会、谈谈义工经历对自己成长的启发,让学生更加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学生们在做义工的过程中就会收获到不一样的人生经历,这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有帮助的。

三、结束语

高中德育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内容及方式上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地与时俱进。同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德育实践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思想特点,以德育实践活动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不断加强学生德育意识、不断创新德育方式,拓宽学生参与德育实践的渠道,真正将德育教育融于生活,融于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和反思,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方凌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德价值和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01):36-38.

[2]李强.深化内涵厚特色,提升品质促发展--"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校本特色课程"的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8(32):6-8.

[3]牛淑巧.综合实践活动中以美育促德育的方案设计[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4):321-322.

[4]杨振宇.德育教育在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体现[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5):144.

论文作者:余顺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助力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_余顺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