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恶性心律失常与心衰治疗新方法论文_冯光明

浅析对恶性心律失常与心衰治疗新方法论文_冯光明

冯光明

青冈县人民医院1516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衰的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0例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衰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其左锁骨下进行静脉穿刺,依次植入冠状静脉窦、右心房起搏电极导线、右心室,经过测试合格后,通过Y型转接器将冠状窦电极以及右心房电极组成新的左右心室双极电极,将其植入后,分别进行双室及右房AAT和DDD起搏,形成具有起搏、除颤、左右心室同步起搏功能。因此简称CRT-D.结果:植入后10例均有DDD起搏及双室同步起搏功能,随访4月—3年其中4例发生室速室颤患者均能自动除颤转律;10例均QRS波变窄,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径较前缩小;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三腔心脏起搏器能够有效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同步化治疗、纠正心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猝死发生几率。这种起搏器需要很好的植入技术,但是成功植入后患者出现的合并症少,对患者来说安全有效。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心衰;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器;临床效果

一些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具体包括:室速、室颤,全心衰、猝死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心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主要用于心室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其能够抗心动过速起搏、实施低能量复律,高能量除颤以及支持性心动过缓等多种起搏方式。左右心室电极同时起搏,能使左右心室同时射血、排血,起到同步化作用。我院选择诊治的10例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衰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了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器(CRT-D)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0例恶性心律失常或者心衰的患者,其中8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年龄在40~70岁之间,平均为60.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基础疾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慢性克山病,1例不明原因。

1.2起搏器植入方法

所选的10例患者均植入了CRT-D起搏器,均为美敦力公司生产,冠状静脉窦电极选用(SP)2188型起搏电极,转接器运用5866-38M-Y(都是由美国Medtronic公司生产),右心室为除颤电极,右心房电极为常规的普通电极。电极导线的植入:常规进行局麻、消毒、在左锁骨下静脉下进行穿刺,依次植入冠状静脉窦电极,右心室电极以及右心房电极。植入冠状静脉窦电极时,首先 需进行心静脉造影(冠状窦造影),以确定选用置放电极位置;运用X线左前斜位45°,运用常规方法输送电极鞘将电极导线送到冠状静脉窦,多次插送效果不佳时,可将电极导线的引导钢丝后移5~7cm使电极导管头部变软再将其插送,直至将其送到冠状静脉窦内撑开固定器固定电极。右房右室电极植入方法同普通起搏器。起搏器植入:运用常规方法将起搏器囊带做好,囊袋稍大,运用三支电极导线、转接器以及起搏器植入其内,电极导线在皮下隧道送到囊袋后,冠状静脉窦电极与转接器阳性相连,将右心房电极与阴极相连接,组成新的双极电极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方法与其他的方法不一致。随访及疗效评价:经过4~6个月,患者自己记录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次数,同时记录伴发症状。

2结果

植入后10例均有DDD起搏及双室同步起搏功能,随访4月—3年其中4例发生室速室颤患者均能自动除颤转律;10例均QRS波变窄,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径较前缩小;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论:三腔心脏起搏器能够有效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同步化治疗、纠正心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猝死发生几率。这种起搏器需要很好的植入技术,但是成功植入后患者未出现冠状窦穿孔、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来说安全有效。

3讨论

CRT-D的概念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能够对发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有效改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由于出现进行性心力衰竭发生的死亡几率。有研究指出心脏性猝死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同时也是安置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两者为联合应用的产品,能够有效的发挥除颤功能和心脏再同步功能,也就是所说的三腔ICD,简称CRT-D。现今,我国每年有超过10万人群出现严重的心衰现象,然而只有300例左右进行了CRT;美国每年有40万人因此病猝死,每年有20万例进行ICD。心律失常围手术期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心肌损伤,手术所需的时间较长,冠状窦造影、多条电极定位操作激惹心肌以及左心室导线植入导致一些心肌水肿等因素有关。

最近几年,人工心脏起搏器技术进展比较迅速,其功能不断完善改进,不仅针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效,且埋藏式除颤装置能有效复律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同步化治疗的出现使起搏器的功能在心衰治疗上开辟一个全新模式。本文所选10例均符合上述起搏器的功能特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惜临床病例数有限,不能反映更多的信息。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传统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治疗心衰的药物形成治疗矛盾,ICD的应用能使室性心动过速在第一时间内得以复律,不论是心房起搏或心室起搏,单腔或双腔对心衰产生的左右心室不同步射血无效。因此,具有除颤功能和同步化起搏功能能有效解决这一治疗矛盾。

CRT-D植入后患者出现心率增快,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显得非常安全,不至于出现传导阻滞和心动过缓;心衰时使用洋地黄制剂或其他正性肌力药物也不至于出现心率缓慢。因此,CRT-D是具有药物治疗的保驾护航功能。特别是对于慢性克山病需长期服用洋地黄制剂的患者作用更加明显。CRT-D植入术需一定的设备条件支撑。心静脉造影成为必须,否则左室电极难以置放成功,或有滑脱危险;对术者要求需积累经验,能增加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综上所述,三腔心脏起搏器能够有效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这种起搏器需要很好的植入技术,但是成功植入后患者出现的合并症少,对患者来说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赵笑春,柳茵.伊布利特在转复房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24(06):542-543

[2]钟德超,黄继卫,王荧.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185例的分析及处理[J].四川医学.2009,20(08):69-70

[3]巩书文,赫崇平,王凤芝,李胜建,朱国斌.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例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30(04):447-448

[4]李素梅,武文静,吴丽.三腔起搏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1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3(07):452-453

[5]张海波,孟旭,曾文,孙凌波,张烨,李治安,许春雷,韩杰,贾一新.心脏直视术中同期起搏器同步化技术治疗心力衰竭一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8,47(04):643-644

[6]陈丽,章春泉,刘燕娜,宋焱,程应樟.超声诊断双孔二尖瓣畸形合并房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5(11):751-752

[7]付武良,程应樟,李运德,廖然,李涛,刘燕娜,胡雯,吴清华,程晓曙.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36(05):642-643

[8]李运德,程应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2(19):854-855

论文作者:冯光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  ;  ;  ;  ;  ;  ;  ;  

浅析对恶性心律失常与心衰治疗新方法论文_冯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