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策略论文_邓冠球

探索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策略论文_邓冠球

佛山南方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28000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文明也不断提高,对建筑设计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满足人们对生活设施功能复杂多变的需求;还要考虑社会对建筑适应性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实例分析中对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索。

【关键词】建筑;适应性;气候;整体;需求

1、引言

我们社会在不断进步,生活也是日新月异,对建筑功能的要求更是趋向于复杂化、多变化。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本身的气候和环境特征进行,绝对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创新思想,而忽略实际情况,这对于建筑的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在建筑设计领域引入适应性的观念,有利于运用其整体协调和持续发展的观念,将人的需求、自然环境以及能源的利用结合起来,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建筑的适应性

建筑学科的适应性至今没有相对完整的、权威的概念,它缺乏系统性及理论性,因此对于适应性在相关学科应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从一些相关学科的适应性理论中,我们可以找到适用于建筑设计领域的概念,这有助于我们对建筑适应性的概念的把握,从而建立建筑适应性的设计方法。建筑适应性设计是一种关于建筑物质空间形态的研究,更是一种立足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把建筑与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关系结合统一的设计思想、技术策略。如今,立足于社会实际情况,又提出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大要求,建筑适应性设计将是此背景下一种新的反应与探索。

2.1整体性

亚里士多德有一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这在建筑设计同样适用。在建筑设计时,要整体考虑自然与社会环境、实用功能和外观形式、能源和材料、建造和管理等对建筑形态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事后带来的后果。通过整体性的设计,将人的需求、自然环境和能源三者更好的结合起来,满足人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保护自然,节约能源。

2.2开放性

开放性是一切有机体在生态圈中和环境中各个因素联系及交流的基础,同时也是有机体在环境变化时保持生机和活力,得以进化的结构特性。适应性的建筑就是这样一种在面临条件变化时具有灵活性、可变的适应性的建筑体系。它在面临运动变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时也要表现出一种有机生命系统的开放性特征。适应性设计使建筑有条件地、有选择地、有过滤地向环境开放成为可能,它既使建筑主体保持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也使其具有应付环境变化的灵活性。例如,在能源的设计和利用上,既包括提高节能水平,如双层墙、壳体玻璃、蓄热水墙、可控遮阳板、地下储水池等;还包括采用新能源技术,如风能、太阳能等。也正是这种对社会环境的开放适应,使建筑体系保持了旺盛的活力,创造热潮不断涌现。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建筑不仅要适应经济的进步,而且要赶上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2.3建构的共性

2.3.1空间多样统一

建筑设计是平面的,但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成品”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立体,所以建筑适应性设计不仅强调建筑平面高效、合理,而且强调空间的灵活性。建筑提供是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不是单纯的排序陈列,是其他要素要服务于整个区域。设计师设计时把这个区域分为内向的或外向的,各个配备的设备平面的形状都会让它的功能可灵活多变。对灵活性的追求是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多变性。

2.3.2结构和谐统一

建筑结构对建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必需具备安全、经济及具有力学效益的结构型式。而要具备这样的结构型式,有两个办法:一是选择具有力学效益的体形,二是选择高效率的结构体系。建筑结构选型时,必须充分发挥结构材料的优势,减低成本,效能、经济是首要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要考虑环境应用性,建筑周边的一切自然界的物体,无论人为还是自然的,都要顾及周全,不能任意的扩大和缩小,每一种结构形式都在有效的规模内变化,否则就不相宜,要自然、和谐统一。

2.3.3其它要素的协调组织

节约、环保型理念已经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有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并尽可能的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建筑适应性设计的重要课题之一。建筑能耗巨大主要是由于建筑主体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剧烈影响造成的,一方面建筑物全封闭的内部气候调节从而耗费了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建筑物通过外围护结构与外界的热交换也造成了巨大的热量损失。因而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的构造处理是使其节能的重要措施。寻找太阳能、风能和生物量能源等新的替代能源,把各个影响建筑的要素组织起来,建筑设计适应性技术策略必须长期探索的课题。

3、气候适应性

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繁荣都使得人类对舒适室内环境的追求成为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是以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并产生许多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实现基础的。以东北地区为例,它具有特殊的高寒气候特征,要保持室内环境常年在舒适的温度中,就得生产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改善建筑构造和通风取暖,这必将对环境造成影响及破坏。因此,在东北地区的建筑设计中,进行合理的适应性技术应用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地区气候特征,建筑设计中将各建筑元素进行合理运用,让建筑具备较强的气候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摒弃只注重美观、艺术的思想,通过对东北地区特有热能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高效的热能资源来减轻寒冷气候对建筑内部舒适度的影响作用。注重对寒风侵袭的阻挡和局部环境的改变。并通过调整建筑外部轮廓,降低对热量的损失,增加环境的舒适程度。要以适应交融的应对态度以及灵活多变的设计形式,来构建东北地区和谐的空间形态组成。

而气候适应型的技术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寒地景观合理利用

针对东北地区气候环境的特殊性,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南北的差异性,在景观的选用和南方模式完全不同,不能盲目照搬南方模式,对植物的四季变化充分了解。通过各种植物之间的碳氧平衡来调节,并根据植物的隔热生态作用,来减弱温室效应的影响,让空间环境更具鲜明的特色。

2)建筑本体的被动节能

建筑本体的被动节能,需要通过对阳光和空气的利用,在恰当时间内,使进入建筑内部的热空气与冷空气得到分配合理,从而让建筑内部达到舒适的温度,让能源得到高效的利用率,提高建筑内部的舒适度。

3)新型资源的开发利用

针对地区的气候的特殊性,积极开发适合当地的的新型能源,满足人们更高物质需求的同时,保护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

4. 环境适应性

建筑设计要将自然环境条件作为基础,体现出自然地理的和城市建筑这之余,还要充分发挥地理优势,设计时要注意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分类,来确定具有科学价值的土地,最好能设计出适合当地的发展的建筑物,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在丰富了区域的产业类型的同时,也提高了居民的收入。

5、结束语

社会观念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建筑设计和建造活动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建筑设计要不断适应新的技术、新的材料以及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包括自然气候因素和社会因素,以其达到建筑空间与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动态平衡,作为建筑的设计者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应变建筑的设计方法与措施,从而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设计出既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建筑,又能促使建筑向可持续发现方向演化的作品。所以对于建筑设计适应性技术策略的探索步伐将更加急迫。

参考文献:

[1].(美)吉伯特.人类与自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日)伊藤真次.适应的肌理[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3]汤铭潭 宋劲松 刘仁根 李永洁《小城镇发展与规划》(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邓冠球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探索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策略论文_邓冠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