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模式探讨_有效教学论文

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模式探讨_有效教学论文

关于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有效教学为理念,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的模式可从三方面解读:从教学内容角度:品文——悟意——察己;从美育角度:感受美——欣赏美——领悟美——创造美;从阅读心理角度:心理接近——心理建构——心理领悟。它的实施策略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托,主要策略为鼓励指导质疑问难、对话式教学互动,自学辅导式教学。

一、对语文阅读课进行有效教学的认识

有效教学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的效率,这种效率的本质不是在单位时间内增加课堂容量,不是课堂上的热闹与活泼,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多少,学生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多少,学生的思想局限、思维的浅显单一被纠正了多少。这种改变与提升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在语文阅读课中进行有效教学的模式

从不同的视角着眼,可以展现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模式广阔的、多维度的空间。

(一)从教学内容着眼

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政治意义、情感意义、审美意义等,如何设置阅读课教学的内容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得到改变与提升?美国文学理论家阿布拉姆斯提出的“艺术批评诸坐标”给我们以下有益的启示:

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这一坐标向我们展示了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的主要内容:作品与现实世界,作品与作家,作品与读者。以这一坐标作为教学内容的参照,可以将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的教学内容模式确定为品文——悟意——察己。

“品文”,就是品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应引导学生着力认识作品的叙述方式、表达技巧、结构形式和文学语言等形式因素,然后迈过文学形式的门槛,进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

“悟意”,就是要认识作品与作家、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优秀的作者是民族的优秀成员,他的作品必然体现民族的精神、民族的心理、民族的风貌并深切地联系和关怀人类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作家是怎样认识人生的,表现了什么样的个人情感,个人情感又是如何代表社会的共同心理的。另外,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透过文学语言领悟民族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

“察己”,就是要清楚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也就是要学生在品文、悟意的基础之上反思自己,观照现实,进而在文学作品中逐渐成熟起来。

察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内化就是把感悟转换成内在的素质,它也是创造美的前提和基础。察己,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由了解到改变再到提升的关键阶段,它是实现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从美育角度着眼

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的模式为“感受美——欣赏美——领悟美——创造美”。

1.感受美

感受美是对文学作品的初步感知,它重在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触动。感受美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从导语入手,渲染审美氛围,创造审美情境。导语的设计往往伴随着多媒体,或是配合图片,或是配上音乐,能够最迅速地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从朗读入手,逐步感受作品的美。可以配乐朗读,也可以自由选择喜爱的句段朗读,要大声读,要读出感情,还可以读后互评。

2.欣赏美

欣赏美就是要赏析文学作品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赏析美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从审美心理的角度讲,赏析美大致经历的顺序是:诉诸想象——产生感知——唤起情感。

(1)诉诸想象。

想象是读者欣赏文学作品时最早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想象可以使一行行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比如:《涉江采芙蓉》这一首五言诗,如果透过表面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画面,这种互相思念、忧伤至极的离情就会活生生地萦绕在心头,这种想象的效果胜过教师形象的表述。

(2)产生感知。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通过想象再现的艺术世界,对读者的感觉造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刺激,于是阅读中的审美感知就活跃起来了。例如:《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这段文字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读者在阅读时也需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知活动,一旦感知活跃起来,故都的秋的清闲、宁静的氛围也就跃然纸上了。

(3)唤起情感。

在阅读中,读者被唤起的情感主要表现为读者产生了与作者或者与作品中的人物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共鸣。赏析美如果遵循审美心理,就会使语文课堂充满体验的乐趣,这将为进一步领悟美的内涵做很好的铺垫。

3.领悟美

领悟美就是挖掘内涵、思维深入的过程,是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改变和提升的过程。领悟美的思维方式有多种:纵向思维领悟美,横向思维领悟美,逆向思维领悟美,辩证思维领悟美。

4.创造美

创造美就是要引导学生以美的方式表述自我的人生感悟,展示自我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理解。比如: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读完这首诗,同学们想一想你内心的矛盾是什么?你将如何面对它呢?学生抒发自己独到的感悟,使得自身的思想得到了提升。学生就是创造的宝藏,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在创造中获得愉悦、成长和发展。

(三)从阅读心理着眼

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从心理学角度讲,文学鉴赏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体现为三个阶段:心理接近——心理建构——心理领悟。

“心理接近”即读者从意义和形式上接近和适应作品,与作者自由地展开无声的对话。这个过程表现于外在就是“感受美”。

“心理建构”即读者解读作品语言、发挥想象、加深理解、介入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欣赏美”。

“心理领悟”即读者在整体理解作品的前提下,调动自己全部已有的人生经验,在与作品的比较参照中获得独有的启迪与顿悟。这个过程从审美角度着眼就是“领悟美”。

如果我们重视并且能够深入地探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心理要素和顺序,并且想方设法地激活和引发其中的每一关节,那么,培养学生初具审美感知、审美领悟、审美创造的能力就会成为可能。

三、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鼓励指导学生质疑问难

疑问是学习的开始,解决问题是能力形成的过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发现、敢于质疑的精神,帮助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发现应鼓励指导,帮助学生自己解决疑问,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质疑的习惯,形成善于质疑的能力。

(二)对话式教学互动

对话式教学互动强调平等的参与、真诚的合作、敏锐的发现,细心的探究。这种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本(文本)互动、人机(计算机)互动、学科互动。这种互动就是理解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不断完善、共同发现的过程。在互动中,活动的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点互相碰撞,互相启发,在互动中加深了理解。

(三)自学辅导式教学

在自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自学并不排斥合作,自学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

自学辅导教学采用的主要是“师生易位”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李煜的词《虞美人》时,可以让学生课前自主查找资料、合作研究;课堂上教师再把教学的主导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学生互相补充,并生成板书。这种“生为师”的形式,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这堂课,为师的学生准备充分,听课的学生兴趣盎然,课堂上一派生机。

标签:;  ;  ;  ;  ;  ;  

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模式探讨_有效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