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结算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人民币结算体系建设的启示_银行论文

日元清算体系的特点及其对人民币清算体系建设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元论文,体系建设论文,启示论文,人民币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货币国际化与金融体系建设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货币清算体系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内影响资金汇划和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对外关系着货币的国际化和国际流通。纵观日元国际化发展历程,完善健全的境内、境外金融体系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同时货币国际化进程也推动其金融体系建设与发展。日元清算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为日元国际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宝贵经验值得中国在制定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策略时汲取。日元清算体系与美元、人民币清算体系相比更具特色。外汇日元清算体系对提高境内外汇市场交易、银行间跨行外币清算等各类交易的效率,以及降低外币清算风险均有促进作用,是巩固和加速日元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条件。而日元国内清算体系的特殊性对外资银行在日开展业务,尤其是零售业务构成了较高的成本门槛和技术壁垒,这对我国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和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一、日元清算体系概况

日本的银行间支付结算体系主要由四个系统组成。一是用于对提交到同城票据交换所的汇票和支票进行清算的“汇票和支票清算系统(Bill and Cheque Clearing System,BCCS)”,二是用于日本国内跨行转账清算的“全银数据通信系统(Zengin Dat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为Zengin System)”,三是用于外汇交易中日元清算的“外汇日元清算系统(Foreign Exchange Yen Clearing System,FXYCS)”,四是主要用于包括民间运营清算系统产生的净债务在内的银行间债务清算的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Bank of Japan Net Funds Transfer System,简称为BOJ-NET)。前三个清算系统由民间机构运营,第四个系统由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负责运营(温世吉,2009)。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BOJ-NET)在日元支付结算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参加其他清算系统的金融机构都必须在日本银行开户,最终通过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完成彼此之间的资金清算。日元清算体系的系统结构详见图1。

图1 日元清算体系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一)汇票和支票清算系统(BCCS)

日本全国各地有超过540家票据交换所,为同一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汇票和支票的交换清算服务,其中东京票据交换所的业务量占日本全国的70%以上(日本全国银行协会,2011)。票据交换所由当地银行协会或其他金融机构团体负责运营管理。大中型金融机构一般直接参加当地票据交换所的票据交换清算。中资银行日本分行一般都参加东京票据交换所的交换清算。小型金融机构则通过大型金融机构的代理,间接参加票据交换清算。近年来,传统的票据融资被其他银行信贷产品所替代,作为支付结算工具的汇票支票的使用量呈下降趋势。

(二)全银数据通信系统(Zengin System)

全银数据通信系统(通常简称“全银系统”)是用于办理日本国内跨行转账结算业务的小额资金清算系统,采用净额结算(Netting)模式(见图2),由日本全国银行协会负责运营管理。

图2 全银系统净额结算模式

从大型都市银行到农业互助合作社,几乎所有民营金融机构都加入全银系统。截至2010年年末,加盟全银系统的金融机构共有1 372家。很多同类型的小型金融机构,如信用金库、信用合作社以及区域性银行团体等,都有它们自己的银行间清算系统,结构与全银数据通信系统相似(见图3)。包括中资银行分行在内的多数在日外资银行均未直接加入全银数据通信系统,而是通过加入全银数据通信系统的日本当地大型银行办理业务。这使得中资银行及大部分外资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处于系统性劣势。

图3 全银系统结构图

(三)外汇日元清算系统(FXYCS)

外汇日元清算系统是1980年建成的大额支付系统,用于处理外汇交易、日元证券交易和进出口贸易等金融交易所产生的日元支付清算。该系统属于日本全国银行协会,而该协会将日常运行工作委托给日本银行进行。参加外汇日元清算系统的金融机构有207家,其中直接加入的28家,其他多数金融机构通过直接加入该系统金融机构的代理间接加入。日本境外金融机构不能直接加盟外汇日元清算系统,必须在日本境内的代理行开户,通过日本代理行办理日元清算。中资银行在日分行也是直接加盟外汇日元清算系统的一级清算行,不仅中资银行的中国国内分行大部分通过其在日分行办理日元清算,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国国内同业机构通过中资银行在日分行开户办理日元清算。另外,日本于2002年引进CLS持续联结清算系统(Continuous Linked Settlement),在日元外汇结算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外汇日元清算系统主要承担外汇交易中的日元结算,CLS持续联结清算系统负责多边货币支付清算。

(四)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BOJ-NET)

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是作为日本支付结算体系核心的联机大额资金转账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一个是用于资金转账的BOJ-NET资金转账系统,采取全额结算(RTGS)模式;另一个是用于日本国债(JGB)交易结算的BOJ-NET JGB服务系统(中岛真志、宿轮纯一,2005)。有380多家金融机构加入BOJ-NET资金转账系统,包括银行、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信用金库、货币市场经纪商等。通过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可以进行同业拆借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引起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转账,在同一金融机构的不同账户之间的资金转账,民营清算系统产生的净头寸结算,以及金融机构和日本银行之间的资金转账等。

二、日元清算系统的特点

(一)支付结算制度由多部法律和规章构成

日本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支付结算制度的法律,但在《银行法》、《邮政储蓄法》、《邮政资金转账法》、《邮政汇票法》、《预付卡法》、《资本金认定法》等多部相关法律中对支付结算有相应的规定,这些法律综合形成日本支付结算制度的法律基础。《金融机构参与的特定金融交易的抛售轧差法》对特定金融交易的抛售轧差做出具体规定。

(二)对外资银行加入日本国内清算系统没有准入限制

日本全国银行协会负责日本国内日元清算系统“全银数据通信系统”的运营管理,该协会表示,其没有制定加盟全银数据通信系统的明文手续规定,对各家银行的业务笔数、结算金额等也没有限制,现行做法是银行提出申请后由银行协会的理事会进行审查批准。从截至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银行提出的申请均获得批准,从提出申请到获得批准大致需要2个月时间。从总体上看,日本全国银行协会对外资银行加盟日本国内银行间清算系统持欢迎态度。加盟银行越多,银行协会的会员费收入和系统使用费收入也越多,这对银行协会来说是好事情。同时,这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加入世贸组织所必须执行的开放市场原则。

(三)日元国内清算业务量稳定增长

随着日本金融界兼并重组的推进,金融机构数量呈减少趋势,因此直接加盟日本国内清算系统的金融机构数量也随之减少,截至2010年年末为1 372家,比上年减少24家。但从日本国内日元清算笔数和金额来看,2004-2010年整体上稳步增长。从清算业务结构上看,汇款和托收业务量明显减少,跨行转账和代发工资呈增长趋势(见表1)。

(四)外资银行加盟日元对内跨行清算系统面临较高成本门槛和技术壁垒

跨行转账是银行的基础业务,代发工资、代缴公共事业费等涉及跨行账户资金转移的中间业务都是基于这项基本业务功能。在日的所有跨行转账业务都必须通过全银数据通信系统实现跨行数据传递和资金清算,在银行网点窗口办理与客户在ATM或网上银行上自助操作,对银行来说只是受理方式不同,资金清算路径完全一样。

金融机构加盟全银数据通讯系统需完成两个子软件系统的开发:“数据转换系统”和“全银业务控制系统”。“数据转换系统”(I/F系统)进行会计核算系统与全银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格式转换;“全银业务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传输管理(见图4)。没有直接加盟全银数据通信系统的金融机构办理跨行转账业务必须通过其他银行代理。对业务量较少的银行来说,他行代理虽然可以节省一些费用,但难以实现客户资金实时到账和ATM、电子银行的自动转账功能,从而大大降低了零售业务市场竞争力。

日本当地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已加入全银数据通信系统,而外资银行中仅有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美洲银行、汇丰银行和德国银行5家欧美大行直接加盟,其他外资银行在日机构均是通过当地银行的代理办理日本国内跨行转账业务。目前尚无中资银行加入全银数据通信系统,这种状况从清算系统的角度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固定成本(包括初始费用和固定使用费)形成高门槛,二是系统开发周期漫长形成技术壁垒。

表2比较了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本地清算系统的成本费用,可以明确看出日本本地清算系统的成本结构比较特别。

图4 金融机构与加盟全银数据通信系统链接示意图

外资银行加入和使用日本本地清算系统除了和美元、人民币一样按照业务量和固定费率缴费(变动成本)外,还需要交纳高昂的初始费用,加入后交纳固定使用年费,这后两项构成了加入日元国内跨行清算系统的固定成本。由于在成本结构中固定成本高,相应提高了加入日元国内跨行清算系统的盈亏平衡点业务量。这对客户基础弱和初期业务量少的外资银行来说就面临成本门槛,加入时决策困难,加入后还有较长时期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1.日本本地清算系统的初期费用约为中国和美国的8倍。根据不完整估算,加盟全银数据通信系统的一次性加入费用为3.15亿日元,包括为实现会计核算系统数据与全银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传递所必需的两个软件系统(即“数据转换系统”和“全银业务控制系统”)的开发使用费、ATM系统开发使用费、全银数据通信系统加盟费等。而中国大约是300万元人民币,美国大约是38万美元。

2.日本本地清算系统收取的固定使用费大约是美国的6倍(中国基本上没有固定使用费)。这极大地提高了银行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的成本,为本地业务量较小的外资银行设置了一个相当高的门槛。日元本地清算系统每年固定使用费用为9 600万日元。这对于日本当地银行业务量较少的外资银行,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支出。9 600万日元相当于办理16万笔他行转账业务的手续费收入(按每笔600日元计算①)。按一年365天计算,需要日均438笔以上;按一年246个营业日计算需要日均650笔以上才能覆盖使用全银数据通信系统的固定费用。

3.加入本地清算还要进行有关系统开发,不存在端口接入实现模式,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和时间成本。初步估计,外资银行加入日本清算系统的“全国银行数据通讯系统”和“整合ATM系统”,整体上(包括系统开发、测试、试运行)最短需要2年时间。其中,若加盟“全国银行数据通讯系统”,实现与该系统数据交换的“数据转换系统”和“全银业务控制系统”的开发,根据专业开发公司提出的项目报告,从开发到实际投入运行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若加盟“整合ATM系统”,从系统开发、测试到实际投入运行大约需要1年半的时间,主要是测试与试运行占用大半的时间。

三、日元清算体系对日元国际化的支持及启示

(一)日元清算体系及制度安排在日元国际化中的作用

日元是主要国际货币之一。根据IMF公布的数据,日元在全球官方持有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居第4位,2011年一季度为3.8%,与第3位的英镑仅差0.3个百分点(见表3)。

在日本的对外贸易中,日元作为结算货币所占比重较高,出口为42.2%、进口为23.2%。其中,对欧盟出口的日元结算占比仅次于欧元,高于美元,为31.7%,对欧盟区进口的日元结算占比最大,达到57.8%;对亚洲国家出口的日元结算占比超过美元,达到49.3%,进口的日元结算占比仅次于美元,为26.8%(见表4)。

日元国际化必然需要一个完善的日元跨国清算体系。日元清算体系与美元清算体系相比,前者按照票据交换、国内跨行转账、外汇交易的不同结算需要,设立了不同的专业化清算系统,各系统之间互不交叉、各负其责;而美元清算体系以CHIPS和Fedwire②两大系统为主,虽然两大系统的运营机构、清算方式等不同,但均能满足不同的清算业务需要,为多功能清算系统。按业务性质设立数个专业化清算系统,与清算体系中若干个功能相近,可以相互交叉替代的多功能清算系统并存,在技术和制度安排上哪种更先进及合理难以一概而论,但从结果来看日元清算体系是高效安全的,足以满足日元作为国际化货币的清算业务需要。

另一方面,日本对外资银行加入各个专业化日元清算系统不设限制的开放政策,对促进日元国际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开放的日元清算管理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被吸引成为各个日元清算系统的一级清算行,这些外资银行为消化加盟日元清算系统的高昂费用必然会积极引导其客户更多地使用日元作为结算货币,使全球对日元的需求不断增加。

(二)我国人民币清算体系特点

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基础上的人民银行“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是我国银行间人民币清算体系的核心。人民银行对境内外资银行参加该系统没有特别限制,这一点与日本的清算管理制度安排没有明显差别。

在跨境人民币清算方面,从2009年开始进行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非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尚未开放。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资金清算路径有两条。一是在中银香港或中银澳门这两家境外人民币清算银行进行人民币资金清算。境外银行直接或间接在中银香港和中银澳门办理人民币清算;境内银行与中银香港和中银澳门的资金划拨依托“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进行。二是境外银行在中国境内的代理行开户,由中国境内代理行通过“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完成人民币资金清算。

中国没有设立类似“外汇日元清算系统(FXYCS)”的专门用于跨境人民币清算的系统,所有的人民币跨行清算均可依托“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进行。该系统的功能类似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Fedwire系统。但与外汇日元清算相比,人民币清算除了可以在中国内地进行,也可以在港澳两地进行,给跨境人民币清算提供了更多的路径。从总体上看,人民币清算体系的功能性与日元清算体系没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更具优势,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可望发挥积极的作用。

图5 日本一般ATM的业务功能

四、日元清算体系对日本零售银行市场的影响及启示

(一)日本ATM系统对零售银行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现代银行零售业务中银行卡是基本载体,很多零售业务借助银行卡进行。因此,清算系统是否有效支持银行卡相关业务需要的跨行资金清算,对零售银行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日本约有138 363台ATM和CD机,4.638 4亿张银行卡(日本全国银行协会、金融调查部,2010)。日本ATM一般提供提款、现金存款、余额查询、补登存折、存折转账或通汇等功能(见图5)。另外,一些银行会以增加变更密码或开户及其他服务功能来加强竞争力。2004年日本更进一步推出支持ATM跨行通用服务的“整合跨行ATM网路系统服务(Integrated ATM Switching Services,以下简称‘整合ATM系统’)”,初期整合以契约型态的变更为主,资讯系统整合将于未来再行规划(见图6)。

图6 日本ATM全国跨行系统架构示意图

日本ATM跨行系统采取每日净额结算方式处理,金融机构之间需将前一日跨行交易结算净额通过全银数据通信系统进行清算(见图7)。

图7 日本“整合ATM系统”结算作业示意图

如果只加盟全银数据通信系统,而不加盟“整合ATM系统”,客户只能在发卡行的ATM或网点窗口和网上银行办理跨行转账业务,而不能在其他银行的ATM上办理。因此,这套“整合ATM系统”给网点数量较少、ATM数量较少的小型银行发展零售业务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力促进了日本零售银行市场的发展。

(二)外资银行加盟“整合业务ATM系统”的意义和成本

外资银行与当地银行相比,网点少、ATM少是最明显的劣势,若客户不能利用他行ATM的话,经营零售业务的条件十分有限,不仅银行卡相关业务难以发展,存款账户对客户的吸引力也势必大打折扣。因此,在加盟全银数据通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盟“整合ATM系统”是外资银行必须考虑的问题。

图8 金融机构与日本“整合ATM系统”链接示意图

金融机构加盟“整合ATM系统”的结构如图8所示。但是,加盟“整合ATM系统”的费用不菲。费用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与数据交换系统相关的部分,包含主机配置费约3 250万日元、软件开发费用约4 800万日元、系统构造费约2 000万日元;二是系统维护管理费每年约840万日元。系统构造、测试所需时间约1年2个月。

面对高额的“整合ATM系统”费用,目前已经加盟全银数据通信系统的5家在日外资银行中,只有花旗、汇丰两家发行现金卡,但均没有直接加盟“整合ATM系统”,而是与当地银行单独签订业务合作契约,使其持卡人可以利用签约银行的ATM。花旗与7家当地普通银行签约;汇丰银行与7家当地普通银行及邮储银行签约。

五、结论

本文通过比较日元和美元、人民币的清算体系,从而归纳了日元清算体系的特点,对人民币国际化中清算体系建设具有启示作用。日元清算体系在技术和制度安排上是安全、高效和完善的,相关管理政策是开放、积极的,对日元国际化起到促进的作用。日元清算系统把对内的跨行清算系统和对外的跨国清算系统分离,在初始费用、技术要求等方面有所差别。鼓励更多外资银行加入对外的跨国清算系统从而促进日元国际清算网络的完善,并推动日元的国际化。加入对内的跨行清算系统的成本结构和技术要求与美元、人民币相比有显著特点。如果将其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可以看出固定成本占比高,从而提高了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令客户基础弱的外来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在技术上没有提供端口接入式的模式,需要金融机构进行漫长的系统开发和测试,进一步降低了外资金融机构加入清算系统的欲望。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5家外资金融机构直接加入其对内日元清算系统,2家外资金融机构间接加入ATM系统,较好地实现了在世贸组织原则下对本国金融市场特别是零售市场的保护。

从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日元占比和日本对外贸易中的日元结算占比来看,日元国际化程度与美元和欧元相比显然较低。日元国际化程度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原因有多方面,比较容易认识到的有三点。一是在日元汇率不断走高的背景下,日本出口企业不愿意采用日元计价,而倾向采用美元计价;二是在国际事务中日本的政治影响力不及经济影响力,不利于日元国际化;三是国际交易中的货币选择存在惯性影响,在国际交易中某种货币被利用得越多,利用该货币进行的交易成本就越低,因此很多企业会选择目前被利用最多的货币,这种惯性的存在不利于日元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影响日元国际化程度提高的负面因素在人民币上似乎同样存在,因此仅根据日元国际化的经验难以对人民币国际化今后能达到什么程度做出准确估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跨境结算从贸易项下试点向全面开放,进而逐步扩大到非贸易领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日元清算体系对外资银行在日开展零售业务所形成的技术壁垒和成本门槛,对我国金融开放策略和商业银行国际化具有借鉴意义。从银行零售业务的角度看,日元清算体系为涉及跨行资金转账的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支持;允许ATM跨行通用,对提高整个银行业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直接加盟各日元清算系统的费用高昂,业务规模若达不到一定水平很可能出现零售业务亏损,这是在日外资银行共同面临的课题。相比较而言,在中国许多外资银行得以廉价便捷加入人民币清算系统实现资金跨行汇划,在国内布设ATM并共享国内银行庞大的ATM网络资源,从而得以与国内银行在零售业务上开展竞争。许多在日外资银行,特别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外资银行为减轻对日元国内清算系统的依赖程度,选择以对母国为主的海外汇款业务为特色的零售业务发展模式,欧美银行则选择以私人银行业务为主的高端化零售业务发展道路,而没有像当地银行那样把转账、代发工资、代缴公共事业费等作为基础零售业务。

注释:

①日本当地银行,以三井住友银行为例,他行转账窗口办理3万日元以下每笔收费630日元,3万日元以上每笔收费840日元;通过网银和ATM办理,3万日元以下每笔收费210日元,3万日元以上每笔收费420日元。

②CHIPS为民间机构运营的美元大额资金清算系统,采取净额轧差结算方式。Fedwire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运营的美元实时全额结算系统。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日元结算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人民币结算体系建设的启示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