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对策研究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对策研究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国际竞争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已经进入了被称之为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涉及的领域正日渐扩大,但首先和突出地表现在经济领域,经济全球化起着基础作用。经济全球化将世界经济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高科技,特别是今年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世界变小了,正在成为网络社会和地球村;各国经济之间相互联系更紧,依赖性大大加强。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战后,西方国家在产业资本大规模的带动下,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向全世界的扩张,资本增值的循环与周转在全球范围进行,即形成了资本的国际循环。资本国际循环的形成标志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起着主要推动作用。跨国公司往往依赖于专业化生产,使用一个地方的廉价劳动力、另一地方的廉价原材料、第三个地方的资金和第四个地方的市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资本、强大的生产能力、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灵活的经营方式和周密的全球战略,对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进行战略运作,从而在世界市场获得最大效益。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取得显著进展。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1)“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市场化越来越明显。(2)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3)区域经济合作大大发展,全球性质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4)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贸总协定)对贸易自由化的积极倡导和推动,国际范围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管理得到加强;(5)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6)许多国家产业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转移,使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大量涌现。这些因素,导致商品、技术、服务、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从以上的分析中也可看出,经济全球化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资金、技术、原材料、劳动力、管理才能等)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2)各国这间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

1.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中面临的机遇。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既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正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加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反过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要求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一步完善来与之相适应。世界贸易组织(WTO)确立了一系列基本原则,为各成员提供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相应的市场准入机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平等竞争,进而促进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几年来世界贸易额继续增长,全球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越来越依靠国际市场交换来得到价值实现。发达国家贸易份额占全球贸易的70%左右;发达国家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其谋求相互削减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诚然,一些发展中国家强烈批评全球化造成富国和贫国之间差距的加大,造成各种贸易摩擦和纠纷等等;但无论如何,贸易自由化使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实惠,或得到了经济互补,或得到了先进技术,或刺激了生产,总之,贸易自由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

投资已成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新支点。不仅发达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积极采取投资自由化的措施,一方面大量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又积极进行对外投资。发展中国家在投资自由化进程中,引进外资、吸收新技术,推动新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从而带动经济的更大增长。

2.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投资和技术转让互相促进,而跨国公司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当前,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已经出现全球化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在于:(1)跨国公司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全球化是它全球经营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研究与开发人才和良好的研究环境,判明前沿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加快自己开发先进技术的效率。(2)跨国公司与所在国公司通过联合开发,迅速筹集资金,分担风险,相互传递技术,制约竞争对手。(3)跨国公司为了延长技术生命周期、扩大技术效应以及给自己的技术寻找出路。以上这些因素大大加快了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活动,客观上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使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机会来选择先进和适用的技术。

经济全球化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工业化进程。世界已经历了几次产业的大转移,发展中国家抓住机会就能加快自己的经济发展。当今,正面临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转移的契机。发达国家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在这次转化中,一方面发达国家将转移出20世纪90年代初的较新技术成果和设备;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面临信息技术的辐射和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梯度转移的机会,使自己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加快自己工业化的进程。

三、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

挑战一: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较弱、立法不全、执法不严,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资本有利投机、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这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和国内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增大,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可能进一步扩大。

挑战二:发展中国家必须为了遵守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而付出贷价。不可否认,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绝大多数是由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虽然其中一些规则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大部分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参与国际竞争必须遵守这些“游戏规则”,出口产品标准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例如,对于全球性的环境保护问题,到目前为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这三个全球最大的标准化组织已制定了数百个环境标准,如处理空气、水、土壤取样实验、分析等特定标准。并在数千个产品标准中给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和建议,如对材料、工业加工、循环使用和废物处置。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环保技术不高,在实施标准化的具体操作中,可能遇到新的贸易障碍。

挑战三: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力较低。由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舞台从国内扩大到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技术水平、规模、效率和研究开发能力方面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竞争。发在国家跨国公司的产品和品牌充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遭受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四、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对策研究

1.完善我国市场开放法律体系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保证。经济全球化并不等同于“放任主义”和“非法制化”,恰恰相反,经济全球化要依赖于法制化的国际环境。法制化、规范化为企业国际竞争创造了公平、合理、透明、公正的环境,以维护国际市场的正常秩序。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这些新的开放领域,特别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就要求中国建立起符合WTO规则的法律体系,尤其是完善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制化和透明度。中国2002年外资投资合同金额82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9.6%;实际使用金额52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2.5%。利用外资数额增长较快,但目前我们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中还存在着众多与市场经济原则不一致的规定,政策变化多,透明度低,统一性差,对外商投资的进入和经营形成一定的障碍。由此可以看出,法制环境将成为未来我国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着眼点,世贸组织与外资有关的协议将对未来中国利用外资产生不同的影响,构成中国外资战略调整的主要依据,其中法规的调整最为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应管理严密,注重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当前,影响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主要受发达国家在噪声污染、电磁污染、节能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技术限制。我国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轻工产品、纺织品、服装、农产品和食品的出口受到来自发达国家技术法规、环保法规、合格认定等方面的严重遏制。我们要用WTO的规则和国际惯例来审视和调整现有的法规和政策,如输出商品的质量、国际技术转让的合同签订、对外投资的资本运作、海外企业的资产评估信用等级评定等都要采用国际标准来进行。如果不采用行业内公认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企业就无法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同。

我们还应建立和完善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法律机制,如反倾销、反垄断法律;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重新思量需保护的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界定标准和传统的保护手段。我国应参照国际标准和准则,完善我国投资、进口等环节的环境条款,防止跨国公司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将一些国外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设备、产品向我国转移。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取决于该国国家政策目标和经济发展阶段,无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环境去设计全球化目标将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我们要加快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配套法律的研究的制定工作,充实和加强法律运作机构,合法保护国内产业的正当权益。

总之,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开放的法律体系,对积极吸收外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保护国内产业正当权益等方面提供了制度和效率保证;因而,完善的市场开放法律体系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保证。

2.促进产业融合、提升我国传统产业水平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中击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而作为经济发展主体拉业在这些变动中必然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战略性的整合。产业融合就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具体来说,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逐步融为一体,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我们应抓住新一轮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给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积极跟踪、引进、吸收和掌握先进技术,将其导入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向其他产业渗透,产生两个或多个产业的融合并形成新的产业,是改造我国传统产业、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功能延伸和产业间功能互补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可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产业融合为我国传统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余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为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传统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企业的电子化、网络化使我国传统产业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产业融合可以表现为产业间的渗透发展,也可发生在产业内部的重组和整合过程中。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内部相关联的产业应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来调整经济结构。我国的冶金、化工、轻纺、机械、汽车等产业应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生产率等方面来努力提高产业产品竞争力。

产业融合通过最新技术产业嫁接我国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实力“体强力壮”,整体竞争优势增强,从而形成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坚实基础。

3.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人们对国内外企业的盛衰、成败事例中悟出一个道理:有的企业之所以长盛不衰、不断壮大发展、永葆企业青春,而有的企业虽盛极一时、却昙花一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有没有认识和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科研开发、技术创新、生产制造、市场策略、产品营销和售报服务等诸多方面,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能是具有独特优势的某一方面竞争力。虽然企业各方面竞争力都不可或缺,正如“木桶”理论所论述的,木桶的任一块板缺损,都会影响整体效应,企业应重视各种竞争能力的培养,增强整体竞争优势。但从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来看,如果企业只重视各种竞争能力的作用,那么在竞争力的对比上只能处于“平手”地位,不可能“胜人一筹”。因此,企业需要的是有自己个性化的、独特的、强于他人的、能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竞争优势的能力,这就是核心竞争力。企业确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可以以己之长克人之短,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要坚持技术创新,全方位提高企业的素质。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改善研制条件,提高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在国际技术转让和海外投资中赢得主动权。通过技术创新,使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品种适销对路,赢得国内外顾客,扩大产品的出口。技术创新的这种联动效应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不能满足于跟随采用发达国家已经制定的标准,更为艰巨的任务是由“游戏参与者”升格为“游戏规则制定者”,即还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工作,使国际标准尽量反映我国的意见和要求。在某些项目上,针对自身优势,适时将具有相当水平的项目标准推荐指定为国际标准。在项目选择上,应注意我国工作成果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我们可争取把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传统工艺品、名品等纳入国际标准;将我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及重大的技术变化及时转为技术标准,并推荐制定为国际标准。这样,在产品项目的对比中,不但要“向别人看齐”,还要“别人向我们看齐”,力求使这些项目在国际竞争中争取领先和领导地位。

综观当前国际市场,产品工艺设计正朝着创新多变发展,体现出新、奇、特的趋势,更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应顺应国际消费新潮流,重视工艺设计等技术条件的创新,努力创新求变,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强劲的个性化竞争力。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食品、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等行业,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和生产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由于各国消费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国际消费呈多样化的局面。企业只有面向市场,通过市场创新,认真研究顾客需求,挖掘市场潜力、细分市场、强化销售、确定合适的市场位置,才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空隙”,生产出适销对路、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要求我国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竞争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传统的战略相比,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再片面强调某一产品开发或具体战略经营的短期直接后果,如利润、市场占有率等经营业务指标,而是着眼于企业深层次的、“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长期能力,它的生命力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它是企业获取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关键。

标签:;  ;  ;  ;  ;  ;  ;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对策研究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