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论文_郑永强刘南暖徐鹏叶飞邓晓玲王成谋

郑永强刘南暖徐鹏叶飞邓晓玲王成谋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十堰432000

基金项目: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NO:ZD2012022)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重复经磁刺颅激(rTMS)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127例,随机分为电针组33例,rTMS组31例、联合组(电针+rTMS)35例和对照组28例。联合组采用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一般性药物治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NIHSS评分。结果:电针组、rTMS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MMSE、BI评分治疗前后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IHSS评分治疗前后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MMSE和BI评分较电针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和rTMS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脑动脉血流改善有关。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电针;重复经磁刺颅激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00702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患者生活难以自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因此血管性痴呆的预防和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至今尚无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神经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7例,男66例,女61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约648岁,CT或MRI示脑梗塞75例,出血性病灶36例,混合性病灶16例;左侧68例,右侧42例,双侧17例。伴有高血压54例、糖尿病3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标准[1],并且符合:均需行头颅计算机X线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分<24分;Hachinski缺血评分>7分;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获知情意同意。排除标准:老年痴呆及混合性痴呆;感染、中毒、代谢、肿瘤等原因引起的痴呆;卒中前有认知功能障碍;有精神病家族史或既往有精神病史;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3例,rTMS组31例、联合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四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仪器及方法:电针治疗仪采用常州市武进长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KWD8081脉冲电疗仪。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脑电仿生电刺激仪HB520D治疗帽。

所有病例均采用一般常规治疗,包括药物(尼莫同、奥拉西坦等)及有专门康复师指导康复锻炼等。

电针组采用取主穴百会、风池(双)、神门、足三里、内关,并根据不同证型配穴。具体操作:采用华佗牌不锈钢毫针,平刺,得气后主穴接电针仪,采用间断疏密波,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min,配穴平补平泻,每日一次,每周治疗六天,休息一天,再继续第二周治疗,共治疗四周。

rTMS组采用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和组合波(方波和正弦波)交变电磁技术。输出磁场强度12mT(毫特斯拉),刺激频率为50Hz,每次30min,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周治疗五天,休息两天,再继续第二周治疗,共治疗四周。

联合组采用上述两种治疗,共治疗四周。

13疗效评定方法: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脑动脉血流速度、简易智力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NIHSS评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以t检验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脑动脉血流速度、MMSE评分、BI评分、NIHSS评分,治疗前四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四周后,四组较治疗前脑动脉血流速度、MMSE和BI均有所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更明显,尤其是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联合组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MMSE和BI评分较电针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有明显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脑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由脑梗塞或脑出血引起的血管性痴呆也逐年上升[2]。血管性痴呆主要以智能减退为特征,表现为认知、记忆、言语、精神等功能障碍,认知功能缺损和行为异常直接导致患者的工作能力丧失及社会生活能力减退或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但目前仍未找到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均可作为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有效方法低[3]。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项无痛无创而又安全可靠的治疗新方法,是以脑生理学、磁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临床脑血管病治疗为基础,通过特制的磁治疗及变频振动按摩装置治疗帽,输出特定能量的负极性交变电磁场,其可无创透过颅脑屏障到达颅内较深层组织,并在脑组织内产生感应交变电流,从而兴奋脑细胞及脑血管平滑肌,形成相应的生理效应,从而达到调节脑功能、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4]。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手段包括营养脑细胞、合理控制血压、脑血管扩张药物等,但多数药物疗效欠佳。国外已有研究证实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全脑广泛的脑血流灌注降低[5]。我们研究表明电针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均能明显改善其脑动脉的血流速度,联合治疗组血流速度增快明显,与电针组和重复经颅刺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黄晓琳等研究发现其对缺血后血管的新生和神经再生的微环境均有一定的影响[6]。我们研究表明电针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均能明显改善其脑动脉的血流速度,联合治疗组血流速度增快明显,分别与电针组和重复经颅刺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管新生和重建有关,此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我们研究证实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电针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证实电针可明显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总体认知功能[7]。电针结合磁刺激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促进缺血侧不同脑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3]。考虑电针和重复经颅磁刺激后可能是通过脑血流改善病灶区血液循环,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病灶迁移,从而改善脑神经递质的代谢平衡,促进脑功能恢复,干扰和抑制异常脑电、脑磁的发生和传播,使脑电活动趋向正常。联合治疗组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无差别,考虑可能与电针所选择的穴位有关,也可能与病例数太少有关,需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电针针刺百会、风池、内关、神门、足三里等主穴结合采用复重性经颅磁刺激和组合波(方波和正弦波)交变电磁技术,可能是其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从而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有关,其神经机制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医疗[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08409.

[2]卫生部通报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J].中国药房,2012,30:2820

[3]黄国付,黄晓琳.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中国中医急诊,2010,19(11):18991902

[4]Khedr EM,Ahmed MA,Fathy N,et a1.Therapeutic trial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fter acute isehemie stroke[J].Neurology,2005,65:466—468.

[5]Takuya Y,Kenya M,Naohiko O,et a1Statistical image analysi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in vascular dem entia with small vessel disease[J]J Nucl Med,2003,44(4):505512.

[6]黄晓琳,韩肖华.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7):499501.

[7]李涓,张雪竹,韩景献.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12,28(3):7274.

论文作者:郑永强刘南暖徐鹏叶飞邓晓玲王成谋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中药》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1

标签:;  ;  ;  ;  ;  ;  ;  ;  

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论文_郑永强刘南暖徐鹏叶飞邓晓玲王成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