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心绞痛规范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李庆军

宁乡县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600

【摘 要】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规范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接受稳定性心绞痛规范介入的患者,男性56例,女性44例。分析(1)患者PCI术前后前降支的IMR值、CK-MB、肌红蛋白.(2)患者PCI术前后BNP 、LVEF。(3)发生PCI相关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未发生PCI相关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术后IMR值对比。结果:(1)患者PCI术前后前降支的IMR值、CK-MB、肌红蛋白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患者PCI术前后BNP 、LVEF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3)发生PCI相关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未发生PCI相关性心肌梗死患者IMR值术前、术后比较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稳定性心绞痛规范介入治疗后IMR值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IMR值低者术后发生PCI相关性心肌梗死率低。

【关键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IMR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石。目前有学者发现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后有部分患者提示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微循环阻力系数(IMR)是一种新的评价冠脉微循环状态的参数,即心肌最大充血时,狭窄远端血管内压力乘以转运时间,实际测量IMR需在冠状动脉介入操作中获得。有学者[1]认为PCI后IMR值高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IMR值与死亡或因心衰再次住院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拟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接受稳定性心绞痛规范介入的患者,探讨IM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接受稳定性心绞痛规范介入的患者,男性56例,女性44例。

1.2 入选标准(1)心绞痛症状稳定大于3个月,硝酸甘油舌下含化可缓解。(2)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冠状动脉主支管腔狭窄>70%。(3)自愿参加试验。

1.3 排除标准(1)纳入研究时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入院前3个月内的接受外科手术者。(3)心肌病、心脏移植、左心室功能不全者。

1.4 术前准备 PCI术前均接受指南推荐的标准药物治疗至少1周。阿司匹林片0.1,1次/日;氯吡格雷75mg,1次/日;阿托伐他汀20mg,1次/日;培哚普利4mg,1次/日;。术后伊诺肝素4000U,皮下注射,1次/日,使用3天。

1.5 治疗方法

1.5.1 冠脉造影PCI术前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测量病变血管前后相关参考血管的直径,病变最狭窄处管腔的直径并计算病变血管的直径狭窄率。

1.5.2IMR的检测 PCI术前后均检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IMR值。具体步骤为(1)、主动脉、压力导丝校零。(2)压力传感器刚出指引导管口进行EQUALIZE,。(3)EQUALIZE后将压力导丝送置于冠脉远端处。(4)基线测量。(5)以140ug/K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ATP;(6)按REC键开始记录。(7)送入预扩球囊至前降支病变斑块前,扩张球囊,记录IMR值,见图1。

1.6 观察指标分析(1)患者PCI术前后前降支的IMR值、CK-MB、肌红蛋白.(2)患者PCI术前后BNP 、LVEF。(3)发生PCI相关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未发生PCI相关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术后IMR值对比。

1.6 统计学 研究数据录入 SPSS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x(_)±s描述,使用Student's t 检验。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患者PCI术前后前降支的IMR值、CK-MB、肌红蛋白对比患者PCI术前后前降支的IMR值、CK-MB、肌红蛋白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最重要的再灌注治疗方法之一,但再灌注治疗并非完美无缺,仍有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症状不能改善,可能原因与冠脉微循环发生障碍有关。冠脉微循环发生障碍最早在1974年由Kloner等在冠脉闭塞再灌注实验模型中发现[2]。主要与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血小板激活、血管外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微栓塞等病因导致。在电子显微镜下无复流区域的心肌细胞显示为水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血流量下降,内皮细胞肿胀区域可见管腔内面芽状的水泡形成。此外另一重要病理机制是粥样硬化斑块碎屑、小板团块对微循环形成的微栓塞。有学者指出PCI术中冠状动脉微栓寒引起的严重后果主要是导致心肌重塑,形成微血管栓塞和心肌灌注发生障碍[3]。

与PCI相关微循环灌注不良的冠脉血流的表现主要有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现象。同样有学者指出球囊或支架对血管壁的扩张牵扯及球囊扩张对血流的阻断,均可诱发血管痉率。有学者指出上述不良反应主要与PCI使血栓碎裂和血小板脱颗粒,释放血栓素A2等缩血管因子,促进血栓形成,引起微血管痉挛有关[4]。IMR是近年来在临床中使用的一种新的评价冠脉微循环状态的参数。我们研究发现 发生PCI相关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未发生PCI相关性心肌梗死患者IMR值术前、术后比较结果比较有差异。其中内皮功能障碍在慢血流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5]。内皮功能异常表现为冠脉和体循环血装内皮素水平升高,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下降。

因此,本次研究认为稳定性心绞痛规范介入治疗后IMR值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IMR值低者术后发生PCI相关性心肌梗死率低。

参考文献:

[1]周立君,陈桂英,李为民等.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07,22:75-77.

[2]路秉检.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微循环,2002,6(5):261-264.

[3]杨跃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再流的诊断、治疗和预防[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7):662 - 664.

[4]丛洪良,杜纪兵,齐学艳,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无/慢复流发生与炎症[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6):485-488.

[5]张永珍,郭丽君.冠脉内血流动力学检测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6):443-446.

论文作者:李庆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稳定性心绞痛规范介入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李庆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