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健康的老年社会--中国迎接21世纪老龄化的正确选择_人口老龄化论文

创建健康的老年社会--中国迎接21世纪老龄化的正确选择_人口老龄化论文

创建一个健康的老龄社会——中国迎接21世纪老龄化的正确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龄论文,创建一个论文,中国论文,正确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21世纪人类都进入老龄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社会在19世纪以前是没有“人口老龄化”概念的,因为在19世纪以前所有人类社会都是无例外的高死亡率;人的寿命短暂,“人生七十古来稀”,是过去人口年龄结构的真实写照。在19世纪以前人类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在全部人口中的比例一般都不超过4%,只是到了19世纪法国和瑞典老年人比例提高了,这时人类还未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1935年美国老年学家开始使用人口老龄化一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所长皮撒(B.Pichat)为联合国社经理事会撰写《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一书,以欧洲各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过程的资料和当时世界能获得的资料论证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及其社会经济可能出现的后果。尽管还是初步的,但也是人类当时最系统论证这一问题的文献。他在书中提出一个标准,认为以65岁以上为老年人,在全部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占4%可以称为年轻型人口,4%—7%的可称之为成年人口,7%以上的称为老年型人口,其后欧洲一些人口学家进一步展开,认为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10%定义为老年型人口。在当时人口的寿命没有今天长,60岁及以上人口10%和65岁及以上人口7%大体相当,所以都认为达到这一数量界限就是人类社会进入老龄社会。追根溯源并不是联合国的规定,不过都这样使用就约定成俗,作为老年型人口或老龄社会的“门槛”(或称阈值Threshold)。

按这一定义欧美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老年型人口,但亚、非、拉国家到70年代也只有一个日本刚达到老年型人口,但随着全球许多国家先后大幅度降低生育率,在本世纪内已有一些亚洲和拉美国家进入老年型人口,预计21世纪将是人类人口全部进入老年型人口的世纪,非洲和西亚也不例外。

在下一世纪发达国家将会继续人口老龄化,但速度开始变慢,老年人口规模增加不大,但人口高龄化会突出,到2025年,西欧8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全部人口6.5%,最高的德国、希腊、意大利、瑞典、丹麦等都将达到近8%[①]。80岁以上高龄人口的激增对下世纪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1995年美国白宫老龄工作会议提出的主题是《几代人一起进入老龄化》,1997年国际老年学学会的主题是《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同一个世界、共同的未来》。都说明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对人类的一个最严重的挑战,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人类社会无例外的是个老龄社会。

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有自身特点:一是老年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二是老年人口比率提高速度是全球最快之列;三是经济水平低、底子薄,人民生活脱离温饱,达到小康水平,即迎来一个老龄社会。经济比我国发达得多的发达国家在面对广大老年人群的经济收入保障、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以及维护老年人的地位和合法权益等等已经感到十分棘手,对高龄化即将出现更感到忧心忡忡。我国在世纪之交即将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在2015年以前老年人口将达2亿之众,此后以每10—13年增加1亿老年人的速度增加,到下世纪30年代,老年人口占全体人口1/4以上,人数在4亿多,这是不能不早为之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现在就要考虑如何创建一个健康的老龄社会问题。

2 健康的老龄社会的科学涵义

社会是人类群体生活的共同体。老龄社会是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角度来划分,把达到老年型人口定义为老龄社会。老龄社会最根本的一个特点,就是老年人这个群体大,而且不断增大,愈来愈老龄化,即人口日益高龄化。在高龄社会里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也要求随之有所变化。首先宏观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结构和运行要受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影响;其次,在社会群体,从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到家庭都必然要考虑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和老年各种社会团体存在的新的人际和社会关系。此外,各种社会功能诸如保障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组织功能、生产功能、继承功能和导向功能等等都要把为数众多的老年群体放在整体利益和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之间协调并解决好。人群的肌体和功能要健康,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也需要健康。

健康的老龄社会所讲的健康,是将人群躯体、心理和健康应用到社会和文化上,涵义是合理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良性运行,使老龄社会仍能充满活力,各代人和谐相处、优势互补,实现良性的社会继承和世代交替,各代人各得其所,促进社会进步和全面发展。因此健康的老龄社会并不是指老年人社会(或一个亚群体),也不是老年人的福利社会;是指从整个社会着眼,能自觉适应并能提高对付人口老龄化挑战能力的社会。

3 人群的健康老龄化是健康老龄社会的前提

健康的老龄社会必须以健康老龄化为前提,因为健康老龄化指的是人类的个体和群体,而社会则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二者密切相联但又有区别。

其一,人类组成社会首先是为了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始终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这一目标中要求社会所有成员保持健康是个前提。提倡健康老龄化要求社会上占相当比例的老年人群体的绝大多数都是健康长寿。重点是寿命的质量而不简单地满足于寿命的长度。健康的老龄化讲的是老年人的健康,但这一要求实际上对全民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没有青少年的健康,就不可能有中青年人的健康,中青年不能以健康的躯体进入老年,就谈不上健康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就是以老年人的健康寿命为目标向全社会成员提出的健身、健心和承担社会职能的要求。

其二,老龄社会的特点是有不同于其它社会的老龄问题。而一切老龄问题都根源于年龄增长带来的正常(生理性)衰老或病理性衰老。这些衰老使器官功能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健康老龄化就是要求尽可能排除病理性衰老,把器官功能受损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压缩到生命最后一个很短的时期,甚至达到无疾而终。这样缩短老年人伤残期与需要他人护理时期,使老年人健康寿命和独立生活寿命更长,老年人受歧视和与社会隔阂期缩短,使老年人整体的竞争力增强,维持良好的形象,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大消失。

其三,健康的老龄化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的自然基础。

其四,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高龄化趋势更加明显,健康老龄化在对付老龄化挑战的作用上就更大。

其五,老年人医疗费用日益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从微观来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相比之下健康原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常常大于收入。因为到老龄社会大多数都能达到老龄界限,表明生活水平已不是一种绝对贫困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在老龄社会老年人的保健需要常常比收入需要更重要。如果收入需要很迫切,那是属于“扶贫”要解决的问题,常常不是由于增龄产生的。老年收入保障是指进入老年后由于增龄造成收入短缺的问题。

4 健康老龄化要升华为健康老龄社会

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涉及的领域很宽,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保健、法律、科学等各个方面。健康老龄化是一个健康的老龄社会的前提,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仅有健康老龄化还不足以对付人口老龄化的各种挑战,还必须升华到为一个健康的老龄社会,只有用全社会的合力,发挥社会各种功能才能解决老龄社会各方面的难题。

其一,健康老龄化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健康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这种状态不能仅靠医疗技术或药物来达到,必须有自觉的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健康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生活环境都令人身心健康。

其二,老龄社会的特点是老年人数激增,因此满足老年人需要是这个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但老年人除了保健需求外,有经济收入的需求、生活照料需求、住宅需求、精神慰藉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

其三,老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展问题,它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深刻的影响;老龄问题中的人道主义问题似乎只涉及老年个体,但是作为老年人群体的老年人社会地位、代际关系、世代交替、家庭和睦和供养体系等都属社会问题,健康老龄化是无能为力的。

5 一个健康的老龄社会的模式

健康的老龄社会中健康一词涵义很广,可以理解为健全、美好、和谐、协调、良性运行和乐观的等等,但最核心的是社会结构和功能保持健康,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具有应付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健康的老龄社会着眼的不仅仅是老年人这个群体,而是整个社会和老年人以外的各个群体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衡量健康社会的标准。在老龄社会的结构和功能要比过去更多考虑老年人这个群体的存在,但最终仍是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个老龄社会发挥什么样的社会功能达到什么样的社会结构,特别是老年人这个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扮演什么角色才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结构如何适应老龄化的特点,现在来全面回答还为时过早,因为人类认识老龄化还不过几十年。但从这几十年已经老龄化的国家的实践和我国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健康的老龄社会具有下列一些标志是可以做到的。

(1)发挥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的保障功能,使大多数老年人都能健康长寿,把它作为一个社会目标,在客观上就要求全民健身、健心,使各年龄组都健康地进入老年,进入老年后努力延长健康寿命使更多的人能无疾而终。

(2)发挥社会对老年人经济和社会保障功能,使老年人绝大多数都能过有保障,有安全感,不受歧视,继续参与社会能自由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意义的生活。

(3)发挥社会控制的功能,通过计划生育和人口迁移,使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不使老年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比例过高,增长过快,即有利于人口再生产、有利于社会经济良性运行和对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

(4)发挥社会的生产功能,继续保持我国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不断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人口老龄化对物质和服务的需要,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保障老年人经济需要的根本保证。

(5)发挥社会在资源分配中的调节功能,在共同富裕的大前提下,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保证老年人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6)发挥社会的继承功能,组织功能,在宏观上不断协调代际间在政治思想上,经济利益与世界观、价值观上的分歧,提倡优势互补,互相支持,使优秀文化(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能实现良好的社会继承和世代交替。

(7)发挥社会的协调功能,导向功能;在微观上协调好家庭的代际关系,协调好和各种社团和其它年龄人群的人际关系,使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社区协助养老能密切合作,使几代人各得其所。

(8)发挥社会的组织管理服务职能,把国家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社区和各种老年组织之间的分工合作,整合起来解决各种老龄社会特有的难题。

(9)发挥社会的导向作用,通过立法、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古今中外已经证明有利于老龄社会发展的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国家、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共同遵守。

(10)发挥社会导向职能,通过各种舆论和宣传教育,把有利于老龄社会发展的传统伦理道德和时代精神,潜移默化地灌输到社会成员,使尊老爱幼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6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步创建一个健康的老龄社会

健康的老龄社会并不是标新立异。它不是按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划分的社会类型,也不是按物质生产方式来划分的社会类型,而是按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来划分,把老年人口达到一定数量界限称为老龄社会,它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代大同社会,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而是科学的、经过长期努力能够逐步实现的。

按照邓小平同志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部署,我国正在实现并接近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即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在世纪之交即进入第三步战略目标,中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全过程正是进入老龄社会的过程,因此在中国构建一个健康的老龄社会必须是按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健康的老龄社会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是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老年人能过有尊严、体面生活的可靠保证。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结构和功能都必须按照改革的精神来适应这种变化,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动力,现在正在进行的各种改革诸如退离休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医疗保障改革等都是迈向老龄社会各种规章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在一个老龄社会里,为数众多的老年人各种合乎权益的保障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自始至终贯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使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家喻户晓。

标签:;  ;  ;  

创建健康的老年社会--中国迎接21世纪老龄化的正确选择_人口老龄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