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探究论文_覃有瑢

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探究论文_覃有瑢

贵港市中里乡中心小学 广西 贵港 537113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乎着一个民族未来的兴衰与发展,作为人生教育启蒙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小学教育 管理模式

一、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概述

1.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涵义。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真正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与着眼点。基于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以学校和老师为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管理模式提出:学生应该才是教育的主体,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的实施者,学校或班级的每一名成员都需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学教育的教职人员要以为学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尊重每一个学生,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的究极目的,全力施行提升学生文化与道德修养的素质教育。

2.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意义。推行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本质上就是推进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与进步。这就要求在学校的日常运作当中,教职人员与学生要共同努力,提升学校教育管理的整体品质,带动总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教职人员的全面综合素质。同时,带动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道德水平,让素质教育不再是一纸空谈,从而彻底摒弃过去传统落后的填鸭式应试教育,从根本程度上做到以人为本,强调每一个个体的价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创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气氛与学习氛围,从而自然而然地确保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教育管理存在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虽然我国在过去几年一直倡导进行教育改革,并且也已经提出了一些举措与方法,但是很难在根本上落到实处,许多文件也仅仅只是纸面功夫。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学校仍然维持着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观念仍然极度落后,这不但平添了我国对于教育资源改革投入的浪费,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目前小学在校生的学习压力,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担,使本来应该天真烂漫的小学学龄儿童过早的丢掉了童真,而变成了解题机器和考试工具。学生们从早到晚需要应付各种测验与考试,自然就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与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体制陈旧。教育的改革不应只是一纸空文或一句口号,我国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多年,然而真正利好的效果却乏善可陈,我国的实际教育水平距离所谓的素质教育还有极大的差距。无论是从教职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是当前的教学宗旨与方针都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虽然素质教育的旗号已经打起多年,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但事实上教育还远没有素质。小学教育作为人生的教育起点,更应该着重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真谛,然而目前,陈旧的教育管理体制仍旧扮演着我国小学教育模式的主体地位,这样的管理模式很难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无法为我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3.管理缺乏民主。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学龄儿童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还没有发育健全,这些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步入小学的学生会在很多方面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以及老师去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这一过程当中深入地了解学生心理、尊重学生意愿,做到充分的民主。可是,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中最为缺失的也恰恰就是民主这一环节,现下的小学校园,教职人员往往是教学过程当中惟一的主体,很难有教师会从学生的角度处理问题,更谈不上什么民主。

4.倾向应试教育。我国的教育改革之所以无法根本完成,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目前教育的最终目的决定的,也就是考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考试这一概念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千年,自古代的科举开始,我国的一代代莘莘学子便开始了自幼苦读诗书,只为一朝中第的学习历程。应试思想在我国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期内有所动摇,这也造就了我国目前以通过高考决定命运的方式进行的应试教育。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只一味地将所谓的知识点与解题思路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根本没有以人为本的观念运行其中。

三、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策略

1.融入教育理念,革新小学教育管理思想。在学生学习生涯的初级与启蒙阶段,首先让学生习得的应该是学习方法以及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要科学地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落入实处,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从业者要更改自身的教育理念,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核心,在实际施教过程中学习并优化符合目标学生群体的素质教育方法,提高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关心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意愿。只要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学校,学生自然也就爱上了学习。

2.发挥管理作用,采用柔性化教育管理方式。在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模式下,学校的教职人员应采用柔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以顺应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体现出以人为本教育模式的教学意义。在教职人员的管理上,学校应始终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教师得到肯定,使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保证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要全方位考虑每一名教师的需求,在实际生活中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也就确保了教师能够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

3.遵循人本理念,实行民主化教育管理模式。教学中的民主不应只是空谈,学校应通过真正民主的方式提高教职员工的教学积极性,使每一名教师都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当中,为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进步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也确保了学校各项决策的合理性。人民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对于教师发自内心的尊重可以为二者之间形成一条坚实的纽带,教师可以通过这条纽带步入学生的心灵,进而更加了解学生,为如何良好施教奠定牢固的基础。

4.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小学生日常学习热情。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应该是小学生自身。这些教育的主体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生活背景,自然而然就会具有很大的差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这些个体差异,合理地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资质的学生无差别地对待,尊重每一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以及老师的关爱,从而喜欢上学校的环境与氛围,激发出学生对于日常学习的巨大热情,主动学习,这样,教育质量必然会得到显著地提升。

参考文献

[1]邱银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管理分析[J].新课程,2015,(7),167。

[2]谷金宇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150。

[3]李德雷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实践探析[J].知音励志,2017,(4),277。

论文作者:覃有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探究论文_覃有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