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刘文华

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刘文华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1

摘要:目的 浅析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及外院收治胰腺癌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超声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多期扫描,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之后,将超声与CT检查的结果与之进行对比,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的判断准确性,以及对手术可切除性评估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45例患者中,经超声检查,肿瘤大小判断准确率91.1%,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判断准确率分别为20.0%和11.1%,肿瘤分期判断准确性为37.8%;经CT检查,肿瘤大小判断准确率95.6%,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判断准确率分别为40.0%和42.2%,肿瘤分期判断准确性为75.6%;各项检测指标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比较意义。计算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后手术可切除评估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5.6%、84.9%和67.1%。显著优于超声评估的各项结果。结论 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对胰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等以及肿瘤的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胃癌患者的浸润与转移情况,诊断的准确率高,特异性强,敏感度高,能为肿瘤的分期评价和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胰腺癌;诊断价值

多排CT多期扫描检查(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能够对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1],与周围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癌细胞的转移情况进行有效的探查,为合理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指导意见。本文就我院及外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分析其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及外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肝肾功能障碍,且无手术禁忌证[2]。其中,男24例,女21例;患者的年龄在49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61.5±2.7)岁。患者均有腹痛(12例)、腹部不适(19例)、腹部扪及包块(11例)、恶心呕吐(16例)以及黄疸(31例)等主要的临床症状,患者多同时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症状。

1.2 检查方法

在入院后的十天内,分别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和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

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的方法是:患者接受扫描前禁食禁饮4-6h,扫描前半小时给予泛影葡胺(浓度为2%)600ml口服,保证胃肠道充盈,扫描前10min再次口服泛影葡胺。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ulti-Heli-Cal 64层多排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患者取仰卧位对肝脏、胰腺进行平扫和三期(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扫描的范围大致从肝门到胰腺的钩突下。扫描的参数设置为:层厚与层距均为5.0mm,矩阵512×512,管电流300mA,管电压120KV。增强扫描的步骤是: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100ml,碘海醇的浓度为300mgI/ml,注射速度为3ml/s。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或容积再现等三维后期处理。

分别对两种诊断方式检测的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处转移以及患者的临床分期与手术可切除性评估状况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3]

肿瘤大小评估:将手术过程中获得的新鲜组织标本大小为基准,评估的准确度越高,则效果越理想。肿瘤的转移与分期以患者的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

患者手术的可切除性评估以国内外手术可切除性为标准。不可切除的肿瘤类型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患者的肿瘤累及周围组织和脏器;患者的胰腺区域内或者远处有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患者的胰腺周围主要的血管存在中断或闭塞甚至包埋的情况;腹膜癌变、血性转移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HlS系统统计模块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5例患者中,经超声检查,肿瘤大小判断准确率91.1%,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判断准确率分别为20.0%和11.1%;经CT检查,肿瘤大小判断准确率95.6%,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判断准确率分别为40.0%和42.2%;各项检测指标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比较意义。

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肿瘤分期的判断可见,超声判断的准确性为37.8%,CT判断的准确性为75.6%。 计算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后手术可切除评估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5.6%、84.9%和67.1%。显著优于超声评估的各项结果。

3 讨论

胰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具有临床表现恶性程度高、预后效果差等特点[4],通常在确诊之后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仅占10%左右[5],尤其是在患者患病的早期,如不能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死亡率十分高。因而,尽早发现,尽早诊断获得准确的肿瘤位置、性状信息,确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对于患者预后生存治疗和存活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超声检查与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的比较可见,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对胰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等以及肿瘤的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胃癌患者的浸润与转移情况,各项指标的判断准确性都显著高于超声检查,且在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中准确率高,特异性强,敏感度高,能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有效的指导,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宏灿.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3,24(17):2545-2546.

[2]赵爱平.探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81-82.

[3]杨德胜.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1):1246-1247.

[4]王玉山.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9,29(7):74-75.

[5]杨红军,郭彬,侯锡银,等.多排螺旋 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19-2720.

论文作者:刘文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刘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