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论文_雷玲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论文_雷玲

雷玲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重庆 400050)

【摘要】目的:评价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117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情况,并结合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17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得到了显著改善,脘腹痛、饱胀感、嗳气、恶心、反酸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后治愈92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结论: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较好,是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慢性胃炎;半夏泻心汤;临床症状;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337-02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门诊常见疾病,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脘腹痛、饱胀感、嗳气、恶心、反酸等,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胃炎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临床治疗较为复杂,中医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笔者近年来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117例慢性胃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相关治疗经验及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17例慢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脘腹痛、饱胀感、嗳气、恶心、反酸,电子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或糜烂,排除胃部恶性病变者。纳入本研究的117例慢性胃炎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53例,年龄15~81岁,平均年龄为(42.2±3.4)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2.7±0.6)年。按照中医辩证分型分为:寒热错杂型41例,脾胃虚弱型33例,饮食积滞型18例,肝郁气滞型14例,痰湿内阻型11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应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加减治疗。半夏泻心汤基本组成包括:半夏、大枣各15g,黄芩、党参、黄连各12g,炙甘草、干姜各6g。辨证加减:热偏重者加用黄芩、黄连各6g;寒偏重者加用干姜6g;湿热重者加茵陈30g,藿香12g,炒栀子6g;气滞者加厚朴和香附各12g,枳壳6g;食滞重者加鸡内金和炒麦芽12g;呃逆重者加旋覆花和代赭石各12g;反酸者加煅瓦楞20g,煅海螵蛸15g;萎缩性胃炎者加三棱、莪术、穿山甲各15g。上述中药使用温水煎服,早晚各1次,疗程为1个月,治疗期间嘱患者每周复诊1次,根据患者的症状对药方进行调整,以发挥最大的疗效。

1.3 临床症状评分

参照《实用内科学》[1]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脘腹痛、饱胀感、嗳气、恶心、反酸症状进行评分,按病情轻、中、重的不同分别给予1、3、5分。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结合治疗前后的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对总体临床疗效进行评价[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提示胃黏膜糜烂、充血、水肿及炎症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提示胃黏膜糜烂、充血、水肿有明显减轻,胃黏膜炎症减轻3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黏膜炎症减轻1~2级;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无改变,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症状积分

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得到了显著改善,脘腹痛、饱胀感、嗳气、恶心、反酸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x-±s)

组别 脘腹痛 饱胀感 嗳气 恶心 反酸

治疗前 1.9±0.2 2.2±0.5 2.4±0.3 2.0±0.6 2.6±0.5

治疗后 1.1±0.4 1.2±0.4 1.5±0.5 1.2±0.4 1.1±0.3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临床疗效

117例患者中,经治后治愈92例(78.6%),显效12例(10.3%),有效8例(6.8%),无效5例(4.3%)。

3.讨论

近年来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西医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病多与饮食、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治疗主要以应用抑酸、抗感染、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等药物治疗为主,但疗效不理想,且长期用药会增加耐药的风险。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胃炎属“胃脘痛”、“吞酸”、“痞满”、“纳呆”等范畴,病变部位在脾、胃、肝、胆,其实质为脾虚、肝郁、气滞、湿热、血瘀[3],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情志不遂而发病。

中医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半夏泻心汤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49条,半夏泻心汤是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导致胃肠不和的常用方剂[4]。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化痰消痞、和胃降逆,黄芩、黄连苦寒泻热、清热燥湿,干姜温中除痞,炙甘草、党参、大枣健脾益气、平衡阴阳,诸药合用共凑健脾益气、和胃降逆、辛开苦降之功效。本研究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加减治疗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这与陈保正[5]的报道一致。现代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具有增强胃黏膜修复力,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因此能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14.

[2] 宿献周,何晓晨,王泽强.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147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172-173.

[3] 陈斌,刘艳红.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5(6):23-25.

[4] 宋健.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173-175.

[5] 陈保正.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50例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6(5):517-519.

论文作者:雷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论文_雷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