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检验结果在产科DIC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许福英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山东 菏泽 2743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凝血检验在产科DIC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1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患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顺产或剖腹产的12名健康产妇进行凝血检验,观察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12例病患的血常规中的血小板明显低于12例健康产妇;且观察组病患的凝血功能中的凝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的健康产妇,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在产科DIC的临床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通过凝血检验结果,有效的分析患者的具体病症,利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患的早期诊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帮助病患有效的改善预后,提高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凝血检验;结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036-0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指血小板(PLT)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后,释放一种促凝物质进入血液、进而引起出血、脏器功能发生障碍[1]。会给病患造成了一定的身体和心理影响,使得病患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为了帮助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患寻求较好的临床治疗方式,从而有效的改善预后,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此次研究选取2010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1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患及同期在我院分娩的12例健康产妇,分别对其进行凝血检验,并对凝血检验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1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患设为观察组,12例病患均符合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平均年龄为(27.21±4.32)岁,平均孕周为(41.73±2.32)周;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顺产或剖腹产的12名健康产妇,平均年龄为(25.24±3.79)岁,平均孕周为(40.85±2.79)周。两组的一般资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以109mmol/L枸橼酸钠1:9抗凝,2500rpm离心10min分层,取上层血浆,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等。

1.3 观察指标

根据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观察比较两组的凝血检验结果,对比两组的血常规中的血小板数量及凝血功能中的凝血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以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2例病患的血常规中的血小板明显低于12例健康产妇;且观察组病患的凝血功能中的凝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的健康产妇,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于以下表1。

3.讨论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也在随之发生着不同的改变,使得近年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不断的呈现上升趋势发展,以对病患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在临床中的病症特性并不明显,比较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判别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使病患无法及时的接受治疗导致病情延误给病患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对病患的生命产生威胁。故此寻求更好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诊断方式从而提升临床诊断率,帮助病患在早期就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就显得非常重要。

近年来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凝血检查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断中具有着较高的临床确诊率,可有效避免以及减少漏诊和误诊的现象发生,有助于帮助病患及时快速的确诊病情以免病情延误造成严重后果。经此次研究我院所收治的1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患及同期在我院分娩的12例健康产妇,分别对其进行凝血检验,研究分析凝血检验在产科DIC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2例病患的血常规中的血小板明显低于12例健康产妇;且观察组病患的凝血功能中的凝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的健康产妇,观察组病患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研究显示结果可说明,凝血检验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的临床诊治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通过凝血检测结果不但能反映出患者凝血、抗凝血及纤容功能的变化,还能了解患者机体血液凝固状态,检验是否有出血倾向和是否有形成微血栓[3]。并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利于早期诊治与发展预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综上所述,凝血检验在产科DIC的临床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通过凝血检验结果,有效的分析患者的具体病症,利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患的早期诊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帮助病患有效的改善预后,提高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和平,陈冬莲,陈晓英.纤维蛋白单体、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检测对产科早期DIC诊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36(20):2992-2996.

[2]祁新蕾,李燕梅.66例产科患者DIC凝血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01(094):32-33.

[3]时慧挺.成分输血对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5,4(20):41-43.

论文作者:许福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  ;  ;  ;  ;  ;  ;  ;  

凝血检验结果在产科DIC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许福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