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胃镜清创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分析论文_潘小琳

(雁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胃溃疡患者给予经胃镜清创+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所接受的156例胃溃疡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组分别为78例。单一组仅采取药物的治疗方法,联合组则采取经胃镜清创+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统计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75例(96.15%)显著高于单一组60例(76.92%),联合组的复发率2例(2.56%)显著低于单一组14例(17.95%),两组经过对比且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P<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给予经胃镜清创+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措施,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经胃镜清创;药物;胃溃疡患者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95-02

胃溃疡疾病具有多发性和常见性的特点,其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认为,其多发生于患者的胃小弯、胃角位置,也可能发生于胃体或者胃窦位置,对于大弯位置的位置则十分少见。患者在此期间将会出现周期性的腹部疼痛症状,对于胃溃疡患者而言,存在恶变的可能,因此,早期胃镜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目前,临床上对于胃溃疡患者通常采取药物的治疗方法,但是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复发几率相对较高,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经过患者同意和配合,抽取于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所接受的156例胃溃疡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组分别为78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联合组男性40例,女性38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46.19±2.78)岁;最短病程2年,最长病程10年,平均病程(6.74±1.01)年;单一组男性42例,女性36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46.58±3.04)岁;最短病程2年,最长病程10年,平均病程(6.92±1.35)年。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相应数据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治疗方法

单一组仅采取药物的治疗方法。单一组患者每次服用1g的枸橼酸铋钾(生产厂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20098)进行治疗,同时每次服用1g的甲硝唑(生产厂家: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2250)和150mg的雷尼替丁(生产厂家: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0943)进行治疗,每天两次。前两周三种药物同时服用,后四周则改为持续服用枸橼酸铋钾和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其中雷尼替丁于睡前服用。

联合组则采取经胃镜清创+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首先,进行经胃镜清创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于胃镜引导下,将患者溃疡面以及局部的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后,使用活检钳将患者溃疡边缘部位的白色瘢痕组织清理干净,随后使用凝血酶进行均匀喷洒,进而达到局部止血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并无出血后将胃镜退出。联合组的用药方法与单一组相同。

1.3 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治疗效果评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胃镜检查显示患者溃疡面全部愈合;②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胃镜检查显示患者大部分溃疡面积得到改善;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胃镜检查显示患者溃疡面积并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恶化。治疗有效率=100%-(治疗有效率+治疗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借由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本次实验所涉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表采用卡方检验,经过计算后,结果表明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75例(96.15%)显著高于单一组60例(76.92%),两组经过对比且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n(%)]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对

联合组的复发率2例(2.56%)显著低于单一组14例(17.95%),卡方值=10.029,P值=0.002,两组经过对比且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认为,胃酸分泌过量以及病菌感染等作为导致胃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具有极高的发生几率,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发生几率相对更高,若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将会引发患者出现胃穿孔、胃出血甚至癌变的症状,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3]。本次研究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75例(96.15%)显著高于单一组60例(76.92%),联合组的复发率2例(2.56%)显著低于单一组14例(17.95%),两组经过对比且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P<0.05)。因此,胃镜下进行清创治疗,不仅能够清晰而又直观的了解患者为内部组织以及溃疡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能够准确定位患者的位置和面积,对于患者溃疡部位的颜色和瘢痕大小等因素了解清楚,并且于胃镜下有效清除患者的瘢痕组织和坏死组织,有效减少了再次发生炎性反应的情况[4]。在此基础上加以药物治疗,能够加快溃疡面的愈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胃蛋白酶以及胃酸分泌,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胃黏膜组织上皮细胞功能的恢复,进而达到保护胃黏膜屏障功能的效果。

4.结语

概而言之,经胃镜清创+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减少疾病的再次发作,同时,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令江.经胃镜清创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101-101.

[2]边志锋.胃镜下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11):169-170.

[3]田洪.胃镜下清创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护理[J].心理医生, 2016,22(5):217-218.

[4]付伟.186例胃镜下胃溃疡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初探[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6):8939-8939.

论文作者:潘小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  ;  ;  ;  ;  ;  ;  ;  

经胃镜清创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分析论文_潘小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