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市场均衡*_假冒伪劣商品论文

假冒伪劣商品存在下的市场均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假冒伪劣商品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社会,其范围之广几乎使各个阶层的人都无一幸免,它的存在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本文在假定产品质量信息市场存在的前提下,通过对消费者、真假商品生产者及中间商行为的一些假定及研究试图对假冒伪劣商品存在条件下的市场均衡问题及真品生产者信息显示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概念作一界定。假冒伪劣商品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寄生性,它是依赖于某一名牌产品或是正常商品的存在而存在的,即市场上必须存在它所要模仿的商品,二是欺诈性,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利用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息的缺乏,以隐瞒真实信息提供虚假信息为手段向消费者推销其产品,简单地说就是名不符实。我们把满足这两个特征的商品称做假冒伪劣商品,为方便计,以下简称假品,而把假品赖以存在的要模仿的商品对象称为真品,可以说,假品就是对真品的复制。由于价格作为一个信号是公开的,是最易复制的,同时也是模仿者的利益所在,所以我们以后始终假定,真品与假品在市场上标明的价格是一样的。

1.在真、假混杂的不确定的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假品之所以能够存在,原因在于假品对真品的刻意模仿使得消费者缺乏足够的信息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如果一眼就能认出或者不需要很大的成本(相对于该种商品的价值)就能鉴别出来的话,假品就将不可能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在真、假品同时存在的市场中,在有关商品的质量信息市场在的前提下,消费者是一次性做出购买或不买的决策还是二次决策,即先搜集信息,在新的信息基础上再作出最终买还是不买的决策,这将取决于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及信息搜集成本或者说是信息价格。为进一步的详细探讨,我们将作如下假设。

假设1 把时间按周期进行划分,在每一个消费周期内市场上共有n个消费者,每个消费者对应着一件商品,要么不买,要么只买一件。

假设4 外在统计信息的一致,即所有消费者对真品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都有一个一致的估计α[,0],即第一个消费者与第二个消费者一直到第n个消费者对真假混杂的市场上真品所占的比例的主观判断都是相同的,并且主观判断与客观比例相一致。此类信息可免费获得,可称之为公共信息。

假设5 内在信息的搜寻。信息的增加能够减少不确定性,提高决策的质量。内在信息指的是产品本身所携带的信息,此类信息包括真品应具有什么样的外观特征,内部功能等等。我们假定存在着获得内在信息的通道,或内在信息市场,比如说到信息机构咨询或者是自己动手搜集和加工信息。然而信息的获得是需付出代价的,包括货币、时间精力等。设货币外的其余形式的代价皆可折合成货币,则代价可用一个货币数量x来表示,其收益表现为甄别能力的提高,即为犯错误的可能性的降低。人的判断失误有两种:一种是以真为假,另一种是以假为真,在信息搜寻费用支出为x的前提下,

综上所述,可将消费者依据效用水平将其分为三类:

一、不需购买任何信息就决定购买,此为一次决策者。他们由一些高效用者组成,在有可能买到假品即存在消费风险的情况下,这部分人对该物品有着强烈的欲望,使之更多地关注效用的实现,因而更易于做出购买决策。

二、肯定不买,即不问信息,也不购买者,此也为一次决策者,这部分人由低效用者所组成。由于消费者剩余很低,在存在消费风险的情况下,就丧失了对该市场的兴趣。

三、需先购买信息、依据新的信息进行判断的消费者,若判断为真品则买,若为假品就放弃购买,此为二次决策者。这部分人的效用水平为中档,没有高到足以忽略风险,也没有低到要退出该市场。

2.市场需求的确定

由②式可看出,真品被市场吸收掉的比例大于其存在的客观比例,假品被市场吸收掉的比例小于其存在的客观比例。这就好象两根各装有真品与假品的通向市场之海的管道,市场吸纳真品的速度比吸纳假品的流速要快①,即就单个真品与假品而言,真品被卖掉的可能性比假品的要大。这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消费者,确切地讲就是C[,2]中的消费者,他们通过信息的购买,提高了签别能力,从而遏制了假冒商品的进一步泛滥,这一点在以后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这一模型里假设在一个消费周期里,每个消费者只随机地取样一次,如果考虑消费者可以多次取样即对一个商店里的商品不满意可到另外一商店里进行选择,那么,真品与假品的流速差别将更大。

3.市场类型的划分

我们将按以下几种类型分别进行讨论。

一、市场上只有两个搏弈主体,即只有一个垄断的真品生产者,一个假品生产者。

二、有一个垄断的真品生产者,大量的假品生产者,有数量m个且规模相等的中间商。这种情况主要对应着名牌产品的假冒。

三、存在着大量的真品生产者,大量的假品生产者以及固定数量m个且规模相等的中间商,此种类型主要对应对普通商品的模仿。

在后两种类型中,我们设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两级市场,一级市场由中间商与生产者组成,中间商为需求方,生产者为供给一方;二级市场由中间商与消费者组成,中间商为供给方,消费者为需求方。由于中间商经营该种商品时间长,数量大,在经验、手段以及搜寻费用的支付方面都远高于消费者,我们假定中间商与生产者对该产品具有对称的信息,即能够识别出真假。

4.无政府干预下的市场均衡

无政府干预即假品的生产与销售没有法律风险,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受到惩罚,此时对假品的限制和约束除了道德以外就只有来自市场力量了。市场力量的强弱涉及到消费者选择以及中间商的信誉观念或时间视野,我们这里假定中间商都是短视的,时间视野为一个消费周期,同时真品的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假品的单个成本都是恒定不变的,即不随产量等变化而变化。下面按上一节划分的类型进行讨论。

类型1←→由于假品不能自主地决定价格,只能跟踪真品的价格,而且假品的成本低,所以在价格即定的情况下,假品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与销售量最大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假品生产者在向市场注入假品达到比例α[,1]的情况下其售量为:

∴④的最大值点P[*]即为真品生产者的最优价格水平,也为市场均衡水平,α[,0](P[*])为均衡比例,见图5。

类型2←→在这个类型中,我们假设中间商要么经营真品,要么经营假品,不能混合经营。设经营真品的中间商数目为m[,1],经营假品的为短视的中间商究竟选择真品经营还是选择假品经营,关键要看在一个消费周期内经营真品利润大还是经营假品利润大,同时我们还假定每一个消费者光顾任何一个中间商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那末一个经营真品的中间商的利润为

5.有政府干预下的市场均衡

我们只对第三种类型进行讨论,其它类型可作类似分析。

6.显示过度问题

商品必须具有满足消费者效用的功能才能最后实现其价值,所以商品同时也必须有一个影子产品信息以便向消费者进行显示比如说明书,商标广告等让消费者了解其用途。下面看一下在假品存在的情况下,当真品生产者生产出关于该产品更多的信息,并加强向消费者传递的情况下对消费者真品生产者及假品生产者的影响。这种情况对应着J[,1](x)曲线的提高,即消费者更容易搜索到信息,或以相同的费用搜寻到更多更有效的信息,使其识别能力提高得更快。

图9

结论A假品的产生源于信息不对称及高利润的诱惑,遏制假品漫延的力量有两种:政府干预及市场力量,市场力量包括消费者选择(识别能力)及中间商对信誉的关注。中间商行为短期化的假设下,质量信息市场的存在是均衡点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中间商对信誉足够地关注,时间视野充分长的话,那么一级市场上假品生产者与中间商的博弈就类似于我们这里讨论的中间商与消费者的博弈模型。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影响其利润水平。

结论B质量信息市场上,信息价格的降低肯定能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但在有些情况下对真品生产者来说是不利的,即对真品的需求反而降低。

*本论文是在深圳宝安公司的赞助下完成的,在此特表示谢意。

注释:

标签:;  ;  ;  

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市场均衡*_假冒伪劣商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