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针芯圈在神经内分泌科降低静脉穿刺渗出率中的作用研究论文_孙晓兰、田学飞、黎芝慧

孙晓兰、田学飞、黎芝慧

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分泌科 邮编565200 电话13885623095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后针芯圈在神经内分泌科对于降低静脉穿刺渗出率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病人2490例,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260例与观察组12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针芯圈静脉穿刺法治疗。材料包括:r型或Y型静脉留置针以及一次性的医用透明薄膜等等,使用这些材料对患者的静脉部分进行穿刺,穿刺之后,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的渗出率。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渗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静脉穿刺渗透率,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渗出率。结论:改良后针芯圈在神经内分泌科患者静脉中的穿刺能够保护静脉,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是一种值得使用与推广的穿刺方法。

关键词:改良后针芯圈;神经内分泌科;静脉穿刺渗出率;作用

神经内分泌科患者患病早期通常会表现出意识模糊、心情躁动不安、身体抽搐等症状,在治疗时,一般采用对血管静脉注射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或者时高渗溶液[1]。对患者在静脉注射溶液时,通常选择的是静脉留置针,也就是针芯圈,这种材料的柔软度非常好,对血管也没有损害,注入的刺激性药物不会轻易外渗,减轻了患者反复进行穿刺的痛苦,对患者的血管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2]。本次实验研究的所使用的针芯圈能够有效地降低静脉穿刺渗出率,患者对此也比较满意,现将具体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 4月08 日—2014年5月7日收治的病人1260例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在2014年 7月20 日—2014年7月28日收治的病人1230例为对照组.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260例与观察组1230例,这些患者年龄在17-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2.3岁,这些患者出现神经内科病症的种类不一,主要有脑出血、脑梗死以及各种脑炎患者。两组患者治疗的方法不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注射穿刺方法,而观察组采用针芯圈的静脉穿刺方法,但是两组所使用的注射液药物是一样的,输液的成分主要由以下几种包括:甘露醇、血白蛋白、生理盐水、抗生素以及能量合剂等等。

1.2穿刺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静脉注射穿刺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阐述下针芯圈静脉注射穿刺方法。

准备r型静脉穿刺针以及一次性的医用透明薄,接下来是正式开始穿刺工作:认真选择穿刺部位,主要是确定穿刺血管与穿刺点,选择那些比较粗而且直的血管,尽可能地避开关节点,在穿刺点前的2CITI-3cm处,不应该有分叉或者是静脉窦,病症严重者选择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正常选择手背位置,对照组穿刺完成后滴管顺时针旋转360度呈椭圆形固定(图一)。观察组滴管逆时针旋转360度呈椭圆形固定(图二)。Y型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选择在手腕处穿刺,并在Y型口前方固定(图三)。观察组选择在手背处穿刺,并在Y型口处进行固定(图四)。观察两组不同穿刺方法渗出率。

3.讨论

对于神经内分泌科患者来说,这些患者在临床上通常会有以下一些症状的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病情发展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的病症,对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常规临床上所使用的输液穿刺方法的外渗率较高,需要反复对患者进行穿刺,穿刺药物中的甘露醇以及高渗糖等给静脉穿刺造成了难度,一次性地成功穿刺非常难,而且容易使患者的血管受损伤,从而出现血液硬结或者是血瘀,给病人增加了痛苦,治疗也不能正常进行下去[3]。而本次实验所采取的改良后针芯圈在静脉穿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针芯圈材质柔软,是一种高聚物弹性体,操作起来也是非常方便的,对患者也不会产生过多的伤害,有效地提高了穿刺的工作效率[4]。

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穿刺治疗之后药物渗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药物渗出率,表明这种针芯圈静脉穿刺方法是一种安全、伤害性小、高效的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凡,李鹏,赵宏等.手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6):1237-1240.

[2] 梁晶,刘尚梅.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中华肿瘤杂志,2014,36(7):522-527.

[3] Zhang Haitao, Tang Dunbing, Cai Qixia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system based on neuroendocrine regulation mechanism [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2014,46 (2): 175-180.

[4] 李赟,倪穗,肖樟生等.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危险因素[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10):745-748.

论文作者:孙晓兰、田学飞、黎芝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改良后针芯圈在神经内分泌科降低静脉穿刺渗出率中的作用研究论文_孙晓兰、田学飞、黎芝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