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观察论文_邸月娜1,刘笑梅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 300193)

(2天津市南开中西医结合医院 天津 300000)

【摘要】目的:观察收住院的32例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通过静脉输液、口服中药辅以内关穴位注射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临床中收集到的60例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予静脉补液予以纠酮、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香砂六君子汤,同时辅以内关穴位注射维生素B1的方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88%,对照组有效率:82.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方法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妊娠剧吐;脾胃虚弱型;穴位注射;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135-02

妊娠剧吐指发生于妊娠早期甚至整个孕周,以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甚至不能进食的一组症候群,进而发生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肝肾衰竭、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甚至死亡[1]。该疾病的诊断容易,但目前的治疗只采用传统的静脉补液的方法,并且治疗后容易反复,并无特异性,为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采取在静脉补液纠正酮体、补充电解质的基础上配合口服香砂六君子汤并辅以内关穴位注射维生素B1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现取得较确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天津市南开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60例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2例,患者年龄19~34(27.9±5.3)岁,孕周6~12周(55.5±6.4 d);尿酮体(+)3例,(++)18例,(+++)9例,(-)2例;其中初产妇 15例。对照组28例,患者年龄19~34(27.1±6.4)岁,孕周6~12 周(55.0±7.0 d);尿酮体(+)2例,(++)18例,(+++)5例,(-)3例;其中初产妇 1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频繁的恶心呕吐,甚至不能进食,进食即吐,严重者呕吐物有咖啡色样物质;伴有头晕、乏力、体倦;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尿中有酮体(+—+++),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并且妇科B超已经确定为宫内孕,胎儿状态良好。中医辨证脾胃虚弱型的诊断标准为: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能食,甚至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头晕体倦乏力,脘痞胀满,舌淡,苔白,脉滑无力。

1.3 治疗

两组均予以卧床休息静养,重症患者禁食水24h。对照组:予以单纯的西医治疗,予一级护理,流质饮食,吸氧,每日补液量在3000ml左右,包括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氯化钾1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 2.0g+维生素B6 200m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氯化钾10ml,林格氏注射液500m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乐嘉500ml。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者静脉补充碳酸氢钠;营养不良者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等。保证每日尿量在1000ml以上,根据患者的呕吐症状减轻程度、进食情况、尿酮体的转阴情况及患者的精神状况调节补液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香砂六君子汤煎剂,方药组成如下:人参10g,白术10g,茯苓6g,炙甘草6g,姜半夏6g,陈皮6g,木香3g,砂仁3g,生姜6g。每日1剂,每次200ml,每日少量多次频服。同时辅以内关穴位注射疗法,患者仰卧位,双手置于棉垫上,掌心朝上,选取双侧内关穴,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消毒满意后针头对准内关穴,垂直刺入10~15mm,回抽无回血,避免刺入血管,患者自觉出现酥麻感(得气后)再分别缓慢注入维生素B1 50mg,每日1次,然后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以上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痊愈: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停药后无复发,饮食及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尿酮体阴性。显效:呕吐次数减少,但食欲较差;停药后复发,尿酮体转阴或一个“+”。好转:呕吐次数明显减少,程度减轻,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各项理化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呕吐等症状均无改善或加重。复发:呕吐症状出现,尿酮体三个“+”或以上。有效率=(痊愈+好转)/n×100%。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统计学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讨论

妊娠剧吐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发病率高,对其采取早期、迅速、有效的治疗,对于保证母体及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医采用静脉补液的方式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是停留在缓解症状,停药后容易复发,这种治疗时间长、补液治疗造成的局部不适,更加加剧了患者的烦躁、担忧和疑虑,并对治疗失去信心,最终而选择终止妊娠。

妊娠剧吐在中医学中属“恶阻”的范畴,亦称之为:“子病”、“病儿”、“阻病”,最早见于《诸病源侯论》。孕后气血聚集胞体而养胎,胎浊之气则上逆犯胃,胃气不降,冲气上逆,故食入即吐。呕吐日久导致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引起痰湿内生而困脾,胃失和降引起胃气上逆发为脾胃虚弱型恶阻。治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

香砂六君子汤是四君子汤的加减方,方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为君;砂仁、半夏化湿行气,降逆止呕,安胎,木香、陈皮理气健脾,行气消食为臣;生姜温胃止呕为佐使。诸药配伍共奏健脾益气、调和胃气之功。服药方法以少量多次为宜。并注意饮食和情志的调节[2]。

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结合该穴位所属经络的循行特点总结出该穴具有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的作用,同时内关穴又是治疗恶心、呕吐的有效穴位。穴位疗法是中医学外治法之一[4],本研究在静脉补液的基础上结合经络学说辅以针灸穴位注射疗法,针药合用,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沿经络循行作用于全身,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运行全身气血,使脾胃功能得以重建,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此为水到渠成之法。

妊娠剧吐的患者,不能通过食物来获得每日所需要的维生素,而维生素B1是糖类代谢必需物,通过消化道吸收,患者不能进食,导致体内的维生素水平低下,严重影响机体代谢的需要。维生素B1于内关穴位注射,药物进入穴位后,通过经络的扩散,加之药物在穴位处滞留的时间较长,可增强穴位的治疗作用,并使之沿经络循行,以疏通经络,通过神经和体液系统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起到了降逆和胃止吐的作用[5]。

妊娠剧吐的发生多数研究表明与血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有关,还可能与孕妇的自身心理及精神状态有关,患者惧怕妊娠,因自身的经济水平有限,从心底对于无法抚养胎儿的认知比较强烈;或者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谐,孕妇精神压力大,情绪比较压抑,造成孕妇无法养胎,气血逆乱,而出现妊娠剧吐。所以,除了静脉补液、口服香砂六君子汤及内关穴位注射等疗法之外,心理疗法也应受到重视,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家庭成员予以支持、鼓励、劝解,使患者放松心情,期待胎儿的降生;其次医生要结合患者的文化层次耐心的向其讲解该疾病的病理及发病特点,使患者熟悉治疗方法,并配合医生的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能够科学结合现代医学理念和传统医学理论,针药互结,齐头并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妊娠剧吐的发生还包括社会、经济、心理等因素,良好的心理疏导在治疗该疾病中必不可少,社会心理学应发挥其优势,加强对妊娠剧吐的治疗,促进优生优育、母儿健康。

【参考文献】

[1]谢幸,荀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9-81.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5-19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66-67.

[4]刘凤娟,罗安娜.内关穴位注射治疗妊娠剧吐32例临床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4):42.

[5]范振玲,苏心镜.内关穴注射小剂量氟哌啶预防人流综合反应的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1(11):676

[6] 邵政一.穴位药效反应的特点及机理探索[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1):34-37.

论文作者:邸月娜1,刘笑梅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观察论文_邸月娜1,刘笑梅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