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黎明

黎明

(大庆油田让北医院 163114)

【摘要】 目的:交流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例25例,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13例对照组病人进行药物治疗,12例观察组病人进行物理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治愈率为100%;观察组治疗治愈率为75%。两组病人的治愈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效果优于物理治疗且治疗周期短,但由于本病病情均较轻,临床上物理治疗更为广泛。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231-02

引言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是指茎乳孔内急性非特异性面神经炎导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面神经水肿和压迫性缺血所致或与病毒感染、血管因素、面神经管狭窄等有关[1]。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成为促进患者早日痊愈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例25例,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3例病人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12例病人进行物理治疗。25例病患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病例7例,患者年龄在20~40岁。患者均表现为急性发病,下半部面部肌肉松弛、面纹消失,颈阔肌裂隙较正常宽,面肌和颈阔肌随意和协同运动完全性消失。病侧上、下组面肌同时瘫痪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伴有病侧外耳道或耳后乳突区疼痛。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分别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成人30~50 mg/d,最大为70 mg/d,顿服或分2~3次服用,连服3~5天。小血管扩张药物,地巴唑10 mg/次,3/d。观察组治疗方法:根据分期,急性期采用高频电疗法,康复期采用肌肉增强训练加按摩的方式治疗。

1.3 疗效评估

有效:患者面部功能完全恢复。

无效:面部僵硬或仍存在不适。

2.结果

2.1 治疗情况

对照组治疗治愈率为100%;观察组治疗治愈率为75%。两组病人的治愈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面神经炎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的解剖结构有关。面神经受累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面神经受累的内在因素主要受岩骨发育影响,当岩骨发育异常时,面神经管可能更为狭窄。而面神经受累的外在因素主要是因为面神经在面部所处的位置浅表且与咽部相处甚近,易受冷风侵袭或急性咽部感染等的影响,而易导致面神经的局部营养血管痉挛,缺血、缺氧及水肿。

3.1药物治疗

患者发病1~2周内尽早使用一个疗程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2]。可服用泼尼松成人30~50 mg/d,最大为70 mg/d。可清晨顿服或分2~3次服用,连服3~5天,以后7~10天内逐渐减量;也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 mg/d,连用7~10天;对Hunt综合征,可用较大剂量,如口服泼尼松60 mg/d,或地塞米松2.5~5 mg/d,连服14天后减量。也可用相当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

小血管扩张药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和水肿的减轻,从而减轻面神经受压。常用地巴唑10 mg/次,3/d,口服;氯苯氨丁酸,可通过降低肌张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用法为开始5 mg/次,3/d,口服,可逐渐增量至30~40 mg/d,有个别患者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嗜睡等。

3.2物理治疗

3.2.1急性期

高频电疗法是急性期多使用的治疗方式。超短波:剂量用无热量~微热量,每次10~15分钟,1/d,10~20天为1个疗程。微波:辐射器距离患者皮肤20 cm左右,剂量用无热量~热量,每次10~15 min,1/d,10~20天为1个疗程。刺激强度以引起病变肌肉轻度收缩为度,选用小电极安在运动点以上,以电流最小、挛缩效果最大、疼痛最轻为最佳部位。但有口和眼、口和耳的面神经内联合运动为该疗法的禁忌。

3.2.2康复期

肌肉增强训练主要是指患者面神经的运动训练,面神经的运动训练要求患者站在镜前,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系列的面部神经活动,通过活动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肌肉不动或微动时可用手指帮助做被动运动[3]。当麻痹肌处于无力阶段以下时,麻痹肌牵拉不及健侧肌,就需要施术者或个人用手协助抑制健侧肌肉。训练结束后可应用按摩,用手指掌面轻擦面部,手指滑过的顺序为额、眼、鼻根、上唇、口角、下颌、耳前或由口角下沿颈阔肌向颈前轻擦,患侧健侧共同做10次。针对不同恢复期的患者,可以制定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训练项目,针对症状较重的患者,在康复期的训练初期,可以做些简单的面部神经肌肉训练,如眨眼等简单的训练,对于在康复后期的患者或者是恢复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难度,如挤眼、皱眉等活动。

按摩瘫痪的面肌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急性期可减轻瘫痪肌受健侧的过度牵引,在恢复期可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对于面肌功能恢复较差的患者,可以通过按摩的手段帮助患者活动面神经,避免出现面神经僵硬、萎缩的现象。同时,在患者自主康复运动之后配以按摩可以加快患者病灶部位的活动,从而达到快速恢复健康的目的。

总之,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皆有很好的疗效,临床治疗该病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坤玲.通心络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27例 [J].第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2014.

[2] 李华丽,李冬冬.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1例临床观察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11;51-51.

[3] 郭军,刘琴.面瘫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J].医学信息, 2013,17; 252-253.

论文作者:黎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9

标签:;  ;  ;  ;  ;  ;  ;  ;  

两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