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论文

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论文

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商国印

摘 要: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MTI专业信息化、职业化的时代要求。MTI专业研究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已有文献,本文对信息技术能力进行了界定,结合我国目前翻译技术课程开设现状提出了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从招生录取、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及合作交流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MTI;信息技术能力;翻译技术

一、 引言

仲伟合教授(2013)在“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曾指出职业化时代的教育要紧跟行业发展,关注翻译技术、翻译本地化和翻译项目管理等翻译行业最新发展,并将其融合到翻译教育过程中。这正是MTI教育者应该面对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提高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建议,希望能够改变目前大多MTI院校一味强调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的传统教学模式,切实提高MTI专业研究生对翻译技术的重视程度,促进他们学习和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

老年人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发生率约为17%~20%,现存患者人数不断上升[1]。用药是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的主要方法,二甲双胍等药物社会大众认知程度较高,规范使用血糖控制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是现实情况是,患者的合理用药水平较低,血糖控制率不足60%,降糖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影响血糖控制,增加高血糖损害风险,同时还会直接影响用药的安全,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2-3]。为进一步提升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医院尝试在门诊以及住院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质量改进活动,2017年1—3月干预,2018年1—3月复查,其中完成2次调查对象174例,现报道如下。

二、 信息技术能力界定

提高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能力,必须先明晰信息技术能力的内涵及其主要组成。美国威斯康星州在其《信息技术能力》课程标准中对信息技术能力进行了明确界定:“信息技术能力指学生自己或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使用工具、资源、程序和系统,负责任地获取和评价媒体信息,以及使用信息解决问题、清楚交流、做出信息决策、建构知识、开发产品和系统的能力”(2000)。由此可见,信息时代的译员应具备使用现代翻译工具和翻译软件来翻译各种文本并清楚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的能力。翻译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分析、选择、加工、利用、创造和传递翻译信息,从而提高翻译能力(杨柳,2005)。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改革进入深水期,与此同时社会矛盾纠纷也呈现多发高发态势。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呼之欲出,在实践过程中,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多项纠纷解决制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构打下坚实基础。

德国翻译理论家诺德指出了技术能力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翻译能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翻译能力指传统意义上的传译能力,而广义的翻译能力不仅包括传译能力,还应包含: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专业能力、技术能力。诺德主张,在翻译专业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以提高翻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MTI院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包括词典等翻译工具使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翻译软件应用能力和翻译项目管理能力等(张文英、吴非,2014)。

上述能力中涉及到的信息技术可以概括为四类:第一类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工具,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例如文字编码常识、高效率的文字录入方法,以及文件管理、网络技术基础、印刷与排版,及电子信息出版与信息建构等;第二类是特定的可以辅助翻译过程和翻译研究的信息辅助技术,包括语料库技术、互联网搜索引擎、特定互联网信息服务、各类电子辞典及电子工具书,以及其他类型的电子辅助工具;第三类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虽然定义各有不同,但基本包括翻译记忆、术语管理、机器翻译以及质量保证这几类工具;第四类工具是团队翻译辅助工具。

三、 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现状

培养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能力任重而道远,非一朝一夕之功。笔者认为,应该从招生录取、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合作交流等多方面、多维度入手,形成完整的教学规划体系,方能逐渐改变MTI专业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的现状。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国内高校MTI专业的课程设置对翻译辅助技术和翻译项目管理类的课程重视不足,主要体现在翻译辅助技术和翻译项目管理类课程数量少、学时少、师资不足等方面。在翻译技能的培养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过分关注实际翻译过程中翻译技能的体现,而忽略了译前准备和译后处理工作。事实上,这些译前、译后的工作更能体现译员的职业素养,同时也对译员提出了更高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而这正是翻译职业化的必然结果(王华树,2013)。然而,目前国内的MTI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条件已无法满足市场对此类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翻译技术课程相关课程数量,提高课程质量,并提高翻译技术类课程学分和学时。目前,多数MTI院校只开设了一门翻译技术课程,即计算机辅助翻译,而且学时只有32学时。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多数计算机技术基础薄弱的外语专业背景的学生而言很不合理。学时短、课程设置单调、缺乏相关配套课程导致课程难度加大,学生接受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建议增设翻译技术基础课程,形成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四、 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建议

王晨爽、文军(2016)对43所MTI院校翻译技术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至今尚未开设任何翻译技术课程的院校有6所;在已开设院校中,81%的院校只开设了1门翻译技术课程;开设2门及以上的院校占19%,开课超过两门的只有1所。在开设翻译技术课程的院校中,50%院校的翻译技术课授课教师来自外语学院,30%外聘教师(其中聘用翻译公司等行业师资的仅占15%);另外,从学时安排来看,多数院校的翻译技术课程总学时仅为32学时。

Susan 曾在探讨法律词典中术语翻译不对等现象时提出,将概念分析法与比较法相结合可帮助译者正确理解法律术语的含义[20]。概念分析法指研究内涵及外延含义以确定术语所表示概念的研究方法。概念的内涵一般理解为概念特征的总体,因此法律术语的内涵应指法律功能(即该术语在某一个或多个法系中可实现的任务);概念的外延一般理解为处于同一个层级的下位概念的总体,法律术语的外延含义即指适用范围、所处的部门法、法律效力等。比较法则是不同国家或地区法律秩序的比较研究,它通过叙述的、评价的及沿革的比较得出法律之间的异同点。

首先,在MTI专业研究生招生录取方面,许多院校已经放开了专业限制,除外语专业毕业生之外,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同样可以报考翻译硕士。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因为目前翻译硕士专业所欠缺的就是这种多元化,尤其是学科背景的多元化。多元化的学科背景不仅可以令学生拥有除语言之外的专业背景,还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互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尤其是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可以改变外语专业学生数学差、技术能力差的尴尬局面。然而,目前的问题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可能遇到更大的困难,尤其是一些招生教师以语言素养差为由,拒绝录取非外语专业考生。因此,MTI招生院校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招生教师录取外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非外语专业考生。此外,传统的MTI专业招生录取考试侧重考生的翻译技能和翻译知识,而忽略了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考查,导致考生在日常学习及备考过程中不注意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利于其未来的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水利行业建设管理总体水平是好的,也是较规范的,但同时部分项目在前期与设计、建设管理、计划下达与执行、资金使用与管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建设与管理行为,进一步加大整改落实力度。二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从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供有关主管部门参考。三是积极帮助被检查单位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促进了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是对提升地方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再次,加强师资培训。目前多数MTI院校的翻译技术课程由外语教师来承担,许多教师本身对翻译技术也是不甚精通,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当前的教师评价机制导致任课教师重学术、轻实践,因此,许多翻译专业教师对翻译技术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翻译技术无足轻重,这将对其指导的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有鉴于此,在加强翻译技术任课教师培训的同时,提升其他翻译教师的翻译技术意识同样刻不容缓。

最后,加强与翻译公司等职业机构的合作交流。翻译公司是翻译行业最具代表性的组织,能够反映当前市场对翻译人才的各种需求和要求,是MTI专业学生的理想实习、实践场所。加强与翻译公司的合作交流有益于学生了解职业译员的各种素养,发现自身的能力不足。更重要的是,翻译公司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和群体翻译辅助工具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邀请翻译公司技术专家来讲学或组织学生去翻译公司参观实习对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大有裨益。

五、 结语

MTI专业研究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对于其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MTI专业在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尤其是翻译技术课程教学,尚处于探索学习阶段。本文针对当前在MTI专业研究生招生录取、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及合作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些许拙见,希望对提高MTI专业研究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晨爽,文军.MTI翻译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电化教学,2016(6):80-83.

[2]张文英,吴非.谈MTI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4(1):72-73.

[3]王华树.语言服务行业技术视域下的MTI技术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翻译,2013(6):23-28.

[4]杨婧婧.信息化时代下CAT技术与MTI的培养和生存[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30):88-89.

[5]孟涛.我国MTI翻译技术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3(65):139-141.

①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WYYB150168)、东北大学研究生教育科研计划立项《基于美国大学Academic Writing课堂实践的英语论文写作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

商国印,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标签:;  ;  ;  ;  ;  

MTI专业研究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