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中学科教署及教学主任的角色_教育现代化论文

设立中学科教署及教学主任的角色_教育现代化论文

中学教科处的设置及教科主任角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科论文,角色论文,主任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根据中国国情,国家教委对教育现代化作了总部署,师范教育司司长马立为此专门撰文(见《中小学教师培训》97年第2期), 指出:中小学教育要“转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小学教师要“转型”(由教书匠型转为专家型、经验型转为科研型),教师进修院校要“转向”(由学历补偿教育转为继续教育)。这“三转”交集于中小学教师一身,“三转”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科研(教科)程度。教科程度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和评估继续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如何提高教师的教科程度呢?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中学增设教育科研处(简称教科处)和教科主任。教科处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如何,教科主任的角色及素质要求如何,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面向教育现代化,教科处设置势在必行

在’96年召开的师范教育工作会上,朱开轩同志强调要“及时转入面向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使其中的一部分同志成长为中小学教育专家”。继续教育要从面向学历未达标的部分教师转向全体教师,工作要求高,难度大,涉及面广,更需要加强对教师的科研管理,为此,亟需建立、健全教科研究机构。

(一)教科处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应运而生。教育现代化“聚焦”成一点,即教师“转型”,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时下,关于教师“转型”的提法不外是:由唯传授型、经验型、应试型向智能型、科研型、素质型转化,一言以蔽之,也就是由单一教学型向教研结合型转化,与马立同志提法本质相同。为促使教师“转型”,必须在体制上、机构上给予有力的保障,以立法的形式给予确认。《教育法》也明文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地处广西自治区首府的南宁市教委,曾于96年5 月就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专门发文,要求各中学成立教科处并落实主管领导,至97年7月,南宁市已经有40 多所中学成立教科处(室),暂时尚未成立的学校,也在酝酿之中。

(二)教科处是中学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道路的必然产物。时下,科教兴国、科教兴邦、科教兴市、科教兴……的口号很多,那么,靠什么来振兴教育呢?很显然,还是靠科研振兴教育!因为教育的现代化需抓三条:投资、师资及管理,提高师资和管理水平只能依靠科研这个“内功”,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必由之路。只有科研,才能使从事教育的人们正视并努力缩短自己与新时代要求的差距;只有科研,才能使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使自己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只有科研,才能使学校迅速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全新的姿态奔向教育现代化。

(三)教科处填补了中学教育行政机构的空缺。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大专院校都有教科机构,唯独中学长期空缺。过去,中学里有志于科研的教师多属自发式,且其科研只能隶属于教务处,然而教务处安排的业务活动基本上没有涵盖科研内容,所以自发式科研难免带盲目性和随意性。近年来有关部门曾多次呼吁教师要搞科研,但由于教科机构和专职领导均不落实,教研脱离的现象依然如故,教师们认为“科研是专门人员的事”,可见,教科机构的空缺早就应该填补了。

(四)设置教科处是纠正科研认识误区的有力杠杆。在中学教师当中,重视科研、或者对科研感兴趣的人,可说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除上述科研机构空缺外,另一个就是认识上误区。其表现如认为:教师水平低、能力差,不能搞科研;教师担子重、时间紧,无法搞科研;教学硬、科研软,教学重、科研轻,教学易、科研难;科研只不过是为晋升职称或想当官而赶写论文而已;科研是校长、主任、组长、骨干教师、先进分子的事,与己无关,如此等等。现在有了教科处,对于端正思想、澄清认识、纠正偏差,打破科研“神秘论”、“无用论”和“难为论”,有着胜于雄辩的力量。

二、适应教育现代化,教科主任角色的特点界定

按照现代教育的要求,学校的工作应该是“一体两翼”,即以育人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为双翼。主管教学的教务主任,早已被人们所熟知;而主管科研的教科主任,其工作比之教务主任,在职责和工作模式等方面不尽相同。其角色特点如下:

(一)工作的探讨性。设置教育科研处的设想与实施,一个近期目标是为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接轨,可说是个“新生事物”,其职能还未定型。与教务处相比,它既无大纲又无教材,更缺指导,而且教师对它也比较生疏。虽然教科处的总体大目标确定了,但如何确定子目标,却是各地各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何况,继续教育具有超前性、提高性和开拓性,大量的教育科研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要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要攻克新的堡垒,这些都反映出教科主任工作的探讨性。

(二)任务的艰巨性。从领导权力考虑,教科主任的“资历”最浅,不便多用行政手段;从学校环境考虑,目前许多学校的科研条件较差,突出的表现是科研经费匮乏、资料短缺、设备不足等,一些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从教师心态考虑,相当多的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对搞科研存在着种种思想障碍,不愿意、也不擅长搞科研;从教科主任本身考虑,要运用好教科管理的宣传手段和学术手段,自己最好能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方法(如电脑的操作等),有广博的知识和综合能力,而且是科研能手,教科主任要做到能职相称,任务确实艰巨。

(三)关系的复杂性。教科主任具有角色的多重性,既是中层领导,又是被领导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搞教学,又搞科研。角色的差异必然引起各种矛盾,因为各科处室、各学科从“本位”出发,难免因片面性而引发矛盾分歧。特别是,当前的中学校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科研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摆正,还被作为“弹性”内容或者未来的事情来考虑,各教研组及教学人员都与科研保持着心理距离,这种认识上的差距更增加了教科主任与左邻右舍关系的复杂性。

(四)内容的多向性。教师科研要突出师范性和实践性,教科主任要配合本地教科所、教育学院等专职培训部门,在科研规划上采取长期与短期、重点与普及、综合与单项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本校的新教师、中级职称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各有侧重地将科研内容分为几个层次。如对新教师侧重于教学基本功;对骨干教师,侧重知识更新和教学理论的深化,培养其信息处理、编写资料及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对学科带头人,侧重研究教育理论,掌握教改动态或新兴学科动态,承担教改试验或研究课题等等。

三、实施教育现代化,教科主任素质的特定要求

目前中学教师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他们在智能结构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学科分支过细,文理严重分家,缺乏科技知识、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能力。而教育现代化要求教师集教书、育人、科研、管理于一身,成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这种要求,对教科主任则尤甚,其素质要求主要是:

(一)思想敏锐,善于汲取。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标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文盲”下新的定义:不会利用电子计算机获取信息、进行学习的人。在信息时代,作为要牵头搞科研的教科主任,一个基本的素质就是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对于教育信息,要“嗅觉”灵敏,抓得准、抓得快,并能够广为开发、有效利用。教科主任要努力疏通信息渠道,广为采取并提炼有用信息,定期举办信息交流会或出版信息简报,以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

(二)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期望值很高,因为未来教师无论在任职方式、教学内容、教育职责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将发生巨变,比如知识的源泉再也不仅仅是教师和教材,还将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师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该延展到家庭和社会;教学方式不再是单一的班级授课集体化,而是集体化与个别化相结合等等。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身兼多职,成为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智能的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咨询专家。教科主任要带领广大教师塑造自己的现代新角色,就更应该掌握时代脉搏跳动,不断自我完善。

(三)团结协作,善于协调。教科主任和教务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两个主角,他们的工作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工作内容有平行、有交叉、有边缘地、又有交接口。不论是承担课题或者开展继续教育,无论是组织科普活动还是指导个人科研,其参与者都离不开教师,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矛盾冲突多。这就要求教科主任善交往、能协调,把各教研组的科研活动纳入全校科研计划之内,将分散的、个体的研究或实验“串联”起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形成整体效应。

(四)率先示范,搞好科研。学校的科研工作绝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和空泛议论上面,要特别注意骨干带头和典型引路。教科主任来带这个头、引这个路则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这就要求教科主任首先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要有广泛渊博的知识,善于汲取科技发展的最新消息,掌握新兴学科、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知识并用于教学研究中;还要善于分析信息,掌握好教育改革实践这个信息源,对于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等,教科主任都应该从中找出科研课题,选准课题的切入点。

(五)方法求新,两脑并用。所谓“两脑”,指人脑和电脑。信息高速公路的开发和利用将极大地推动教育方法的改革。199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研讨会,其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提高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会议强调“把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纳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能否两脑并用,是能否教育方法现代化及学校管理科学化的关键。教科主任应该具备掌握先进教育科研方法、两脑并用的素质。

四、实现教育现代化,教科主任角色的准确定位

对于教科主任这个新角色,其内涵还鲜为人知,还存在着种种的疑虑和困惑;因此,明确角色定位,强化角色意识,把握角色义务、权利、态度、情感和行为要求,才能更好地“进入”角色。

(一)教科主任是学校科研工作的参谋长。教科主任是校长抓科研的主要助手和执行者,从决策到实施,都起到参谋长的作用。在学校科研决策形成之前,他要向校长提供各种咨询信息,对各种预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估,以帮助校长拍板决断;在实施方案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他要起到导向作用。还要加强与上级教科研究单位、教育进修院校的密切联系,考虑如何把教育科学、教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与本校的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选取科研课题等等。至于课题的完成情况等等具体事宜,更是无一不要教科主任发挥助手、参谋作用。

(二)教科主任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教科主任在校长的授权和领导下,全权负责本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如科研力量的组织和统筹,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检查,活动的安排、指导和督促,资料设备的使用和调配等等。教科处的常规工作,主要是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教科理论的专题学习,普及教科理论知识;学科资料的建设及本校科研园地的开辟;学校科研规划与管理;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与执行,科研成果的鉴定与奖励等。教科主任还要物色科研的“排头兵”,当科研一出现“死机”则及时给予“热启动”,以保证学校科研机器的正常运转。

(三)教科主任是教研组教科活动的协调者。学科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教研组织,本来兼有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只是过去教研组还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成立了教科处,教研组要从单一抓教学改变为教学科研相结合,对各教研组长来说,要学会“两手抓”,学会统筹兼顾,而不至于“顾此失彼”。教科主任要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骨干、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对于各教研组的科研计划和实施,特别是在科研经费、时间安排等问题上,教科主任可以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

(四)教科主任是形成教学科研良性循环的推动者。教科处是学校抓科研的主阵地,教科主任要带领教师们弄清诸如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特点,国内外教改动态、热门话题,教育科研方法等重大理论问题,要结合实际,讲究实效地开展科研活动。特别要设法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力争加大科研投资,完善科研的激励机制。对于科研成果突出者,应大胆为他们“请功”、向他们“倾斜”,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其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在科研方面的成绩发扬光大;这既鼓励了他们,又提高了本校知名度,为创“名校”、“名师”打下了基础。

标签:;  

设立中学科教署及教学主任的角色_教育现代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