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论文_贾素洁

贾素洁

(河南省延津县人民医院 453200)

【摘要】 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呼吸训练,评价分析其在改善患者肺功能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收集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意选取49例作为对照组,为其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另外49例则作为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实施针对性的呼吸训练,比较评价两种不同干预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干预前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开展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呼吸训练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有重要价值,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训练;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311-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对患者健康的威胁性较大[1]。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呼吸训练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评价分析呼吸训练在改善患者肺功能中的作用,采用常规干预及呼吸训练两种方式对收治的患者进行干预,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意选取4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55-79岁,平均(67.9±6.3)岁;另外49例则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58-80岁,平均(68.3±5.9)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显示无较大差异(P>0.05),可展开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其主要包含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同时开始针对性的护理训练,一天两次,一次20min。呼吸训练的具体措施如下。

1)缩唇呼吸。叮嘱患者紧闭嘴巴,利用鼻子对呼吸进行控制,适当收缩唇部呈吹口哨样,然后缓慢呼气,呼气时间应控制在4-6s,呼气时应叮嘱病人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对唇部收缩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收缩过大或过小而造成不适感,每次应连续练习3min。

2)腹式护理。指导患者取坐位、卧位或站立位进行练习,叮嘱患者吸气时应适当隆起腹部,呼气时则应适当收缩腹部,且应将手放于胸前,另一只手放于腹部,感受呼吸。呼气时可指导患者用手适当按压腹部,并收缩唇部进行缓慢呼气,保证回缩充分,呼气时则应,隆起腹部,利用鼻子呼吸;同时应嘱咐患者在进行上述活动时不可进行胸部活动。

3)呼吸操练习。第一,收缩唇部的同时还应重视肢体运动,用鼻子吸气,同时上举双手,用嘴巴呼气,并放下上举的双手,每次进行为期20min的练习。第二,指导患者双手交叉放于两侧,并进行上下移动,吸气时上移,呼气时下滑,每次进行为期20min的练习。第三,指导患者弯曲双肘,双手握拳,吸气时向前出拳,呼气时将拳收回,每次进行为期20min的练习。第四,指导患者双腿交替抬起,并弯曲至90°,吸气时抬起,呼气时放下。在进行上述训练时护理人员应进行认真、详细的示范,确保患者熟练、正确的掌握训练方法。

1.3 观察指标

指导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呼吸训练,并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检测及记录,肺功能检测指标主要包含1s用力呼吸量、最大肺活量、1s用力呼吸量/最大肺活量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干预前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开展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属于内科常见的一类疾病,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是呼吸科常见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据调查,全世界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率高达9%-10%[2]。且研究显示该病患者具有气流阻塞特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发展为肺心病及呼吸衰竭,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因此而丧失生命,其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对患者健康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3]。临床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伴有呼吸机功能异常现象,大量气体在患者肺内潴留,对患者胸廓、肺顺应性等造成不利影响,且可导致肺过度膨胀,对横隔产生较大的压力,使得横隔趋于低平状,进而导致横隔活动范围缩小,肺通气量减少,严重影响患者肺功能。因此,开展有效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目前,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通常以药物控制为主,其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另外,环境、空气等因素也极易对病情造成影响,造成病情复发。因而,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探究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呼吸训练逐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其在协助病人改善肺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指导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呼吸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肌强度,且可提高病人肺组织活动的耐受力。本研究中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呼吸操练习等有效的对患者体内气体交换情况进行了改善,且可显著增加患者呼吸、吸气时间,有利于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减少耗氧量及呼吸阻力,对改善患者肺组织通气功能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呼吸训练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有重要价值,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琴,姜小鹰,房晓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照顾认知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34-238.

[2]薛广伟,冯淬灵,姚小芹等.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中的疗效评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2):139-144.

[3]王国平,申立宁,王晚萍,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压与血清S100B蛋白和细胞因子及降钙素原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1):51-54.

论文作者:贾素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论文_贾素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