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活寻求精神对话_陶行知论文

了解生活寻求精神对话_陶行知论文

理解生命,寻求心灵的对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灵论文,生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教育了一个犯错误的孩子。时至今日,读起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我们仍不禁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理解,是对生命成长的耐心等待,是“润物细无声”式的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人人都渴望理解、呼唤理解,但是,许多人错把理解当成“强行进入”,当成“剥夺”和“占有”,其结果恰恰封闭了“理解”之路。只有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努力实践其教育理念,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平等:让“不许”成“我要”

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知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陶行知先生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教师不应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应平等地对待学生,“根据儿童需要的力量为转移”,“顺导其能力去做”(陶行知语),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每到春季,教室门前的花圃里盛开的鲜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孩子们随意采摘甚至毁坏鲜花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接二连三的“告状”,我是派人看管、施以惩罚,还是……

孩子们摘花,说明他们十分喜欢鲜花。只要引导得法,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坏事也许可以变成好事。因此,对他们随意摘花甚至毁花的行为,不能生硬地堵、罚,而应艺术地疏导;不能居高临下地训斥、压制,而应亲切、慈爱地说理、鼓励。要以充满人文精神的关爱去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修正自己的行为。

在“争当护花小天使”的主题班会课上,我问孩子们:“我们学校花圃里的鲜花漂亮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漂亮!”我接着又问:“你们想拥有这些花吗?”,答:“想!”“那好,现在我宣布,这些花都属于你们了。”孩子们开始不相信,随后便欢呼雀跃起来。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说:“这些花是分散了好看,还是集中起来好看?是只让一个人欣赏它好呢,还是让更多的人欣赏它好呢?”

在孩子们自己讨论得出结论后,我郑重宣布:“现在我们分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同学看护的花开得最鲜艳、最长久。”,孩子们听后个个兴高采烈,充满了使命感。从此,他们不仅不再随意摘花,而且还争当最优秀的“护花小天使”。守护鲜花成了他们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而不靠制订规则来限制学生的行为,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基础上,利用孩子自己的需要,让“不许”成为“我要”,才可以将学生的消极行为转化成积极行动。

二、尊重:化戾气为祥和

人人都需要尊重,尊重可以消除人际关系中的戾气,营造祥和的气氛。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学会尊重他人。

一天课间,小明拽着小东的手,气喘吁吁、眼圈发红地来到办公室。看到小明激动的样子,我平静地说:“不急,先喘口气,深呼吸一下。”他们平静了些后,我问:“怎么回事?”小明气呼呼地说:“小东欺负我。”小东嗫嚅着说:“我不是故意的!”眼圈里泪水直打转。

看着他俩的样子,我猜不会是什么大事儿。但小明紧握拳头,十分恼怒的样子使我担心。我想,如果硬要评判他们的对和错,不仅难以一下子说清,而且他们也难以接受。看来,要化解矛盾必须先让他们冷静下来。

我让小东先回教室,然后对小明说:“你很生气,是吗?”他点了点头。我说:“你先做一分钟深呼吸,调整一下情绪,好吗?”过了一分钟,我问:“我可以和你说话了吗?”他说:“可以了”。

我搬来椅子,请他坐下来,说:“首先,我要表扬你。理由有三:一是你已学会控制情绪了(小明学过武术,以前一不如意,就会对同学大打出手),没有让事情恶化,出现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景象;其二,你已掌握了解决矛盾的方法,能和小东一道来找老师评理,其三,你通过深呼吸不让自己生气,开始学会自己关心自己了。”

他说:“是班长提醒我的。”“好呀!那就再加上第四点:说明你能听取别人有益的建议了。”他听我这么一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着我问:“现在还生气了吗?”他说:“不生气了。”“为什么不生气了?”“我觉得小东也许是无意的。他的钢笔出了毛病,一会儿写得出来,一会写不出来。他使劲甩,结果把墨水弄到我裤子上去了。即便是故意的,那也算不了什么,回家洗一洗就行了。”

我顺势说:“是呀!走路时,不小心碰到了墙壁,总不能和墙打一架吧!”他笑了,说:“今天我的老毛病犯了,若不是到您这儿,说不定又做傻事了。”我说:“这也不能全怪你,小东也应该注意点。你说,要不要我去找他谈谈?”他说,“不用了,老师,我去和他说吧!”说完,愉快地走出了办公室。

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反省,从而化戾气为祥和。

三、倾听:变消极为积极

相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心声,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感悟,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转化为积极的心理。

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量极其强大,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许多家长和老师极力反对学生接触流行文化,但是,老师和家长越是堵,学生就越喜欢。也许,老师该放下架子,做一回小孩子,看一看令学生们痴迷的到底是什么,这中间有没有可以挖掘的闪光点?再相机诱导更好一些。

调查得知,学生现在最喜欢唱周杰伦的歌。有的同学甚至把复读机带到学校,,借听外语之名,行听周杰伦歌之实。不少同学还喜欢看《蜡笔小新》,喜欢上“笑傲江湖”的网站。他们为之疯狂,甚至在作文、周记中也津津乐道。如果展开口诛笔伐,一定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我找来了周杰伦演唱的歌曲和《蜡笔小新》的书,浏览了“笑傲江湖”网站。在仔细研究之后,我专门开了一次讨论会,让学生谈谈这些流行文化有何优缺点;我们如何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学生们说得头头是道,于是我借机让他们写出自己的心得。

这一活动使学生对流行文化的态度由痴迷转为理性,他们的视野开阔了。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心扉,与老师靠得更近了。有的同学录制了很多健康的校园歌曲在课间休息时播放;有的同学主动带来一些有益的图书,建立了图书角,供同学们课间阅览有的同学还从教育网站上帮老师下载了许多教学资料。

四、宽容:变“外铄”为“自律”

宽容是一种美德。陶行知先生曾把宽容作为“民主运用在教育上的三个最要点”之一。教师要把学生的不成熟乃至错误看成是一种成长现象,真诚期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超越自己,走向成熟。给学生一点宽容,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道德自律的能力。

我班有一位女生,上学经常迟到,每次我批评、教育她,她都承认迟到是不对的,并保证下次不再迟到。但我知道,这位同学迟到已习以为常了,而对她的教育批评,她也习惯了。

标签:;  

了解生活寻求精神对话_陶行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