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探讨论文_朱兰珍

医学基础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探讨论文_朱兰珍

(南宁市卫生学校 广西南宁 530409)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实质是教人做人。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可通过:增加教师渗透人文教育的意识、素养、能力;教学时结合医学生实际;切实增强职业意识;培养辩证思想,形成科学思维模式;根据岗位特点;着力培养道德感和责任感来渗透人文教育。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医学基础教学;渗透;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253-02

1.什么是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

我国《辞海》中就这样解释人文:“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或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中华民族正在复兴”的核心价值来看,民族复兴,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国”。故人文应该是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核心。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上》)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1]因此,人文素质是人掌握、控制和调整世界的方式,是人类实现与自然的关系,并从这种关系中获得所需的中介. 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把人类积累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陶冶和自身的实践,使其内化为气质、修养和人格,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教育. 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

2.医学基础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对于中职生的人文教育,绝大部分的人文课程、活动以及师资等都比较集中在基础医学阶段。如何在医学基础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渗透。我教研室在这方面作出一些探索和研究。以医学基础教学为早期人文教育平台,再逐步试图将人文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始终。

2.1 提高认识,增强教师渗透人文教育意识

“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导致其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吸引力远远超出教学内容本身[2]。教师的言谈举止可以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人文教育,首先是要提高教师对这一工作意义的认识,增强渗透人文教育的意识。医学基础课教学的教学内容多、课时相对少,传授医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加入人文知识的学习,对于传统教学的教师来说,人文知识内涵过少,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改变观念,认识到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集合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师可在参加专家讲座、学术会议、继续教育等中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抑或与本校人文课程的教师探讨学习,自觉地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于其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将其渗透到护理专业课堂实践去。这样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能够医学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将得到持续和提高。

2.2 将人文知识渗透于医学基础知识的各阶段

教师针对不同的医学基础课程,据不同的医学基础知识,将人文知识渗透于各知识点,这是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们在探索医学基础知识整合的同时,做好如下的人文知识的渗透:据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时,结合教材,挖掘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人文素材,弘扬教材内容本身的人文思想性和艺术性,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周密的设计,将医学基础课教学的内容与人文教育的内容融为一体。具体做法是:

2.1.1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增强职业意识教育 医护人员,其职业岗位是面对人的健康和生命,注定他们的职业素质与众不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这是每个医护人员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做到一切从病人出发,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加强医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应引起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作为医学基础课教师,也有责任、有义务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明确生活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建立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如在《人体解剖学》课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观标本馆,举行向遗体默哀致敬等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非常重视引导学生爱护、尊重标本,将生命的意义和伦理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人文活动中,教导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如在学习《病理学》“肺炎”章节中的“非典”内容时,结合2003年我国发生的疫情,医护人员在抗击“非典”时冒着生命危险而毫不犹豫坚持在一线工作的典型事例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医疗工作以及许多医学科研工作有时是相当危险的。因此,无论是医学临床工作有着一定的职业风险。但作为医务人员在工作需要的关键时刻,绝不能因为工作有风险而放弃,因为这是职业赋予你的神圣职责。你可以选择或者放弃这一职业,但一旦你确定了你的选择,就应该具备应有职业意识并恪守相应的职业道德。通过教师的教育,让医学生从入学那一天起就意识到医学职业担负着的社会责任。

2.1.2根据岗位特点,培养道德感和责任感 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在学校学习期间,而学校教育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基础医学教学时,应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学中,结合典型临床事例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如在讲《人体解剖学》的脊柱的颈段结构的隐闭性时,讲述一个18岁男孩因后空翻而发生第一颈脊不完全骨折,因X线的读片医生的疏忽,门诊医生大意,加上无证按摩医生的不规范按摩,男孩最后发生第一颈椎完全骨折,出现高位截瘫,最终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原本是一个较小的损伤,因医疗过程中多个环节的疏忽,酿成严重后果。通过这一事实来教育学生,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对生命负责的认真态度。强调医务人员责任心、爱心与细心。《病理学》学习小叶性肺炎时,结合《药理学》知识,抗生素使用中,强调禁止滥用抗生素和激素。学习生理学的“体温”与病理生理学的“发热”章节时,对于儿童多患的是感冒发热,首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擦浴等,严重规范抗生素及激素的使用。在学《生理学》神经系统的痛觉时,还可渗透医学伦理教育:对病人因疾病而发生的疼痛需耐心安慰,给予同情;对因用药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适也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和体贴,这些可促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关怀意识。

2.1.3渗透辩证维物思想教育,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一直以来,我们医学基础知识,都是以学科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后,掌握的知识单一、零散、刻板,医学基础知识之间缺乏连接性、动态性;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开拓和创新精神。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与原理时,把科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纲挈领地加以介绍,对学生领会思维方法很有好处[3]。在医学基础课程学习中,注重加强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年的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渗透医学辩证维物论的观点,对培养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促成科学思维模式是十分重要。如《病理学》在介绍“炎症”时,应强调炎症过程会给机体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炎症是机体局部防御反应,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又可能给机体带来更大的损伤,是有害的。发热一章中,发热能导致一定的临床症状,又给机体带来不适和痛苦;但另一方面发热也能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产生,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还可通过对“热型”分析来帮助诊断。以《人体解剖学》形态结构作为基础,结合《生理学》学习其相关的功能;《病理学》讲解“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形态与功能的动态变化”等内容,学习过程充分地体现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

【参考文献】

[1]人文素质在哪里?——推介《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引用日期2012-10-23].

[2张春庆,赵坤.浅谈在病理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4):155-165.

[3]王义遒.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2,(2):21—27.

论文作者:朱兰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医学基础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探讨论文_朱兰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