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间传导通道作为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关键点的研究

心房间传导通道作为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关键点的研究

张香玲[1]2016年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间传导及与心电图P波的相关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拟在CARTO3叁维标测系统下重建左、右心房的叁维解剖模型,根据激动标测了解心房间优势传导通路Bachmann束(Bachmann’s Bundle,BB)的左、右心房插入点,在叁维模型下定位其所在位置,并根据激动标测等时图明确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右心房激动时间及整体心房激动时间,分析体表心电图P波时限(P Wave Duration,PWD)、P-R段时限、V1导联终末电势Ptf V1(P wave terminal force in V1)与左、右心房传导间的关系。方法1、入选患者均符合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患者均同意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CA)治疗,共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4±8岁(46岁~77岁)。2、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及有无心房血栓。3、在CARTO3系统下应用导航星导管建立右心房和左心房叁维解剖模型,应用环形标测导管(Lasso SAS)、导航星导管或星形磁电双定位标测导管(Pentaray)进行激动标测。放置10级诊断用电生理导管至冠状窦作为时间参考。窦性心律下,以冠状窦电极作为时间参考,行激动标测,激动时间必要时可以手动修改。分别标测出Bachmann束的左心房插入点、窦房结(Sinoatrial Node,SN);起搏左心耳,对右心房进行激动标测,激动最早点为Bachmann束右心房插入点;根据His电位标测出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并在窦性心律下于上述部位及右心耳(Right Atrial Appendage,RAA)、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取点,以冠状窦为参考点,测量每点的激动时间。4、根据激动标测的等时图,在同一窦性心律下,分别于右心房及左心房的最早、最晚激动点取点,计算得出左右心房激动的传导时间和整个心房激动的传导时间。5、患者于射频消融前,完成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量II导联P波时限、P-R段时限,V1导联终末电势Ptf V1。6、分析体表心电图的上述指标、心房大小与左、右心房传导时间的关系。结果1、Bachmann束在左、右心房的插入点为小片状区域,在心房叁维解剖模型上所标测的位置,BB右心房插入点位于右心房顶部偏间隔侧,左心房插入点位于左心房前上壁右上肺静脉附近,与以前解剖下研究所描述的位置一致。2、心房的激动顺序为:窦性激动始于窦房结区域(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区)开始引起右心房激动,随后激动在右心房传导,大约在40~50ms时通过左右心房间的优势传导通道(Bachmann束)激动左心房前壁,激动继续传导引起右心房下部及左心房前下壁激动,右心房在80~100ms左右完成激动,最晚激动部位在冠状窦附近,之后左心房激动完成,最晚激动点在左下肺静脉二尖瓣环峡部附近。3、测量得出右心房激动时间94.00±14.95ms(68.00ms~125.00ms),左心房激动时间为80.81±11.32ms(56ms~103ms),整体心房激动时间116.19±20.63ms(81.00ms~152.00ms)。4、II导联P波平均时限为122.00±16.26ms(85.00ms~160.00ms),P-R段时限为57.85±20.69ms(18ms~101ms),Ptf V1为-0.07±0.02mm·s(-0.11 mm·s~-0.02mm·s)。结论1、可以利用CARTO3叁维解剖标测系统,采用激动标测来确定心房间优势传导通道Bachmann束的左、右心房插入点。2、应用叁维电解剖标测完成左、右心房叁维解剖模型重建,可以在激动等时图中了解整个心房的激动过程。3、在叁维标测下,根据激动标测等时图可计算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下左、右心房及整体心房激动的传导时间。4、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时限延长,Ptf V1减小,P-R段缩短,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有一定预测价值。5、左心房激动时间与P波时限呈正相关,与Ptf V1呈负相关,但与P-R段时限、左心房大小无相关性;右心房激动时间与P波时限、Ptf V1、P-R段时限及右心房大小无相关性。

侯允天[2]2001年在《心房间传导通道作为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关键点的研究》文中提出心房颤动(房颤)以其随年龄逐渐增高的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成为新世纪防治心律失常的重要课题。根据目前房颤机制的研究成果,房颤的根治主要寄托于非药物治疗。而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持续性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因受外科迷宫术极窄的适应征和导管仿迷宫术低成功率与高复发率的限制,仍处于萌芽阶段。结合心房解剖与电生理特征,寻找房颤维持的关键点,简化房颤消融治疗步骤,是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所在。 本研究采用心内外膜联合标测技术,观察犬心房间传导通道的电生理特征和消融阻断后的改变,以及阻断前后对房颤诱发和维持时间的影响,探讨心房间传导通道在房颤启动与维持机制中的作用。 对正常实验犬Bachmann氏束与冠状静脉窦内肌束进行射频消融阻断,分别比较阻断前后左右心房间传导时间。在应用甲基乙酰胆碱并快速起搏制成的急性阵发性房颤模型犬上,阻断上述传导通道前后,分别测定并比较房颤的诱发阈值和房颤持续时间。在完全 第四军巨大学恨士学位论x 阻断上述传导通道后,在双。0房起搏下,对比心房间传导时间变化, 并再次测定房颤诱发与维持变化。 结果显示,阻断全部心房间通道后使心房兴奋时间明显延长, 体表心电图P波增宽,而心房有效不应期与不应期离散度则无明显 变化。阻断部分心房间优势传导通道对房颤诱发与维持无明显影 响。阻断全部心房间通道可使心房间传导时间明显延迟,使房颤的 诱发阈值降低,但持续时间明显缩短(HO.of)。双房起搏使心房 同步激动时间缩短,使房颤诱发阀值升高,对房颤持续时间无明显 影响。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阻断传导通道,使房颤维持时间缩短。 心房间优势传导通道对房颤维持机制有一定影响。

侯允天, 杜日映, 郑强荪[3]2000年在《心房间传导通道与房性心律失常》文中提出由于心房独特的形态和复杂的解剖结构 ,关于心房内冲动传导模式的争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至今有些观点需要研究与验证。   1910年 L ewis等 [1 ] 确定窦房结为心脏起搏点后 ,观察到冲动在心房内传导呈“宽道传播 (broad pathways)

侯允天, 杜日映, 郑强荪[4]2000年在《Bachmann氏束》文中研究指明Bachmann氏束(Bachmann’sbundle,BB)首次出现于1916年《美国生理杂志》“心耳间传导间隔”一文中。作者Bachmann证实此束是右房至左房电传导的通道[1]。此后的近半个世纪里,人们对BB的认识一直局限于此。1963年着名的Ja

参考文献:

[1].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间传导及与心电图P波的相关分析[D]. 张香玲. 天津医科大学. 2016

[2]. 心房间传导通道作为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关键点的研究[D]. 侯允天. 第四军医大学. 2001

[3]. 心房间传导通道与房性心律失常[J]. 侯允天, 杜日映, 郑强荪.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

[4]. Bachmann氏束[J]. 侯允天, 杜日映, 郑强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

标签:;  ;  ;  ;  

心房间传导通道作为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关键点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