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喜欢我吗?论文_李能英

妈妈,你喜欢我吗?论文_李能英

文章摘要:学生张雨涵表现的变化,引起老师关注,找到原因所在,对症下药,帮孩子解决了困难,让孩子重新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奉劝年轻的妈妈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你们必须学会克制自己,多陪伴孩子,多做家务事,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既感受到母亲的关爱,又体会到母亲的能干,能吃苦耐劳,不要让孩子成了有妈的孤儿。

关键词:个别谈话 找到原因 打开心结

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材,坐在教室最后排的那个女生,名叫张雨涵。她性格活泼开朗,举手发言积极,特别爱参加各种活动。这学期突然变了,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上课经常走神,不听老师招呼,整天愁眉苦脸,做事不主动,没有责任心。

开心第二周,学校大队委改选,要求从三年级起,每班最少三人参加竞选。老师提名让她参加,利用周末,请家长协助完成演讲稿,自我介绍的海报,准备才艺展示节目。周一到校,她什么都没准备,问她为什么,她低着头,皱着眉,小声说不想参加。本来班级出色的孩子不多,作为中队长的她是可以参加的,也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反正三年级选上的机会小,她自己不愿参加,我也就没强求。紧接着,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区科技航模比赛,她算班级中最灵气的孩子,参加是必然。谁想到,在家长反馈意见时说,孩子自己不参加。我问张雨涵为啥这样,她说怕影响学习。“班长黄施睿什么活动都参加了,学习成绩一点没落下。你这个中队长,完全有能力参加这些活动,这既是老师对你的培养,又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她无言以对。

这学期以来,张雨涵作业马马虎虎,应付了事。有几次连家庭作业没做完。我给她提出来,她很快就补上了。看她补得及时,也就没过多指责。看来,这个变化不是偶然,肯定事出有因,是该找到症结,对症下药的时候了。

我准备第二天抽时间去家访。就在当天放学后,我批改学生练笔时,从语文第三单元续编童话故事《槐树和枣树》的结尾中发现端倪。枣树问槐树每天过得开心吗?槐树说:“过得开心。”而槐树问枣树过得开心吗?枣树说:“我一点儿也不开心,每天跟大人一起不能出去玩,还把我的枣宝宝摘去。”短短几句话,折射出孩子内心,孩子过得不开心。因为我班孩子从写日记开始,就要求写真人真事,不说假话。文字是孩子心灵的反应,郁闷的内心折磨着孩子。必须尽快找到答案。

第二天课间,我找来张雨涵,抚摸着她的头,轻声问道:“从你现在的表现看,你很不开心,是吗?”张雨涵苦着脸,没有回答。“现在家里有哪些人?”“有妈妈、奶奶、妹妹和我。”她面无表情,声音很小。

以前,家中就只有她和奶奶两个人,母亲带着妹妹跟在外地打工的父亲和爷爷一起生活。开家长会,检查作业,每天上下学接送孩子都是奶奶的事,孩子表现很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是现在,妈妈和妹妹回来了,应该过得更开心才是,为啥反倒不快乐呢?

“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的?”“假期,妈妈带着妹妹回来了。妈妈在玻璃厂上班,一回家就玩手机。让她检查作业签字,总说自己检查了就行,隔会儿签字,后来就忘记签字;读书让她签字,她让我自己读背,会背了再到她哪儿去背。我去背书时,她还在玩手机。我觉得妈妈不关心我,也不喜欢我”孩子说着,一副失落,不满的样子, “奶奶带大了我,还要带妹妹,家中的家务事都是奶奶做,我觉得奶奶太辛苦了。”说到奶奶,她眼里噙满了泪水,哽咽着。孩子虽然小,但有是非观念。从与孩子的交谈中,我找到了症结。该怎样解决呢?趁此机会,家访。利用家访,进一步了解孩子家庭目前的生活状况,也好家校配合共同教育。

“你跟妈妈说过你的想法了吗?”“没有。我今天回去就跟妈妈说。”“好的。你说话时要注意语气和态度。我们二年级口语交际时就学过《注意说话的语气》:1、注意语调,用商量的口气,要使用礼貌用语;2、说话时注意自己的表情,态度要诚恳,要正视对方; 3、请求的内容要说得清楚、明白。 老师相信你能做好。”“谢谢老师!”

孩子心中的苦闷有了倾吐对象,心结打开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还没等我去家访,第二天一早,张雨涵就主动找我,带来自愿参加科技航模比赛的填报单和购买器材的钱,笑眯眯地递给我,说:“李老师,我昨天跟妈妈讲了,妈妈陪我做作业,一直没玩手机。”“很好啊!其实,妈妈是喜欢你的。你以后有什么话都可以跟妈妈讲,不要闷在心里。”“好的,谢谢李老师!”

一句平常不过的“谢谢!”在我看来,比吃了蜜还要甜。因为压在孩子心中的巨石搬开了,淤积散去,孩子脸上的笑容重新绽放。孩子高兴,家长开心,我也释然了。

教育孩子,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从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做起,像春天的雨露,润物于无声之中。

从侧面也可以看出:现在农村家庭留守妈妈比较多,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一天到晚,机不离手,整天陪着手机过。特别是跟祖辈一起生活的年轻妈妈,慵懒,贪玩,不爱做事,爱发脾气的为数不少。老人为了家庭和睦,一声不哼。孩子耳濡目染,变得懒散,自私,什么事也不想做,缺乏责任心。孩子毕竟还小,可塑性很强,为了孩子,我奉劝年轻的妈妈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你们必须学会克制自己,多陪伴孩子,多做家务事,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体会到母亲的能干,有吃苦耐劳精神,不要让孩子成了有妈的孤儿。

作者简介:李能英,出生于1968,7。女,籍贯:重庆綦江

汉族,大专,一级语文教师。主攻班级管理

,擅长孩子心理疏导。

论文作者:李能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妈妈,你喜欢我吗?论文_李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