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_刘阳凤

(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657000)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至12月因患脑供血不足型头晕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头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头晕发作频率、头晕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头晕发作频率、头晕持续时间明显较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给予整体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头晕发作频率,减少头晕持续时间,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整体护理;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治疗效果;头晕频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146-02

慢性脑供血不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由脑组织血流量降低所引起的功能障碍,不仅具有短暂性与突发性,而且患者病情还易反复发作。头痛、头晕是该病持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临床表现,此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据临床研究表明,针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很有必要,不仅能缩短疾病康复进程,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1]。今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因患脑供血不足型头晕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探讨整体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因患脑供血不足型头晕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患者经1990年日本给出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型头晕临床诊断标准[2]结合相关检查得以确诊。排除标准:①存在脑部局部病灶体征患者;②血管性器质性脑病变患者;③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患者;④存在精神类疾病患者;⑤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患者。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0至78岁,平均年龄(63.1±3.7)岁,病程为1至5年,平均病程为(2.4±0.4)年。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1至79岁,平均年龄(63.3±3.9)岁,病程为1至5年,平均病程为(2.3±0.4)年。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中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入院评估、常规宣教、饮食指导及医嘱内容上的其他护理内容。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①心理护理 患者长期受到疾病折磨,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与患者热情沟通与亲切交流,诱导患者说出内心存在的不良情绪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向患者讲解本院成功治愈的同类病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②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分发脑供血不足型头晕健康手册,组织患者观看讲座,告知患者该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手段及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内心疑惑。③按摩护理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及家属头部按摩的方式,要求患者每日按摩太阳穴、百会穴、四神聪穴等,保证每日三次,每次10min,促进患者头部血供恢复。④生活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程度、饮食喜好为患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嘱咐患者食用低钠、低脂肪的营养丰富的食物,禁止患者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嘱咐患者每日进行体操、散步、瑜伽等体育锻炼,控制好运动量以防因强度过大导致病情复发。⑤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药物的服用时间、剂量及相关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半年后的头晕发作频率及头晕持续时间。②护理后用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包括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身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与总体健康等八项,总分各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本次研究取平均值。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软件对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有关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对比组间数据资料,用卡方检验对比计数资料,若p<0.05,即证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头晕发作频率、头晕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头晕发作频率、头晕持续时间明显较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及生活质量对比()

 

注:*表示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脑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脑部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局部供血不足而导致。为避免患者病情持续发展,降低头晕的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具有必要性。

整体护理是现代新型护理模式中的重要内容,它充分遵循了人本主义,要求为患者提供系统性、精细化、全面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3]。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头晕发作频率、头晕持续时间明显较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因为心理护理能改善了患者的内心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与依从性;健康教育能让患者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手段,继而对临床治疗产生信心;头部按摩与运动指导能促进患者周身血液循环,帮助恢复患者头部血供;饮食护理能避免刺激性强食物对患者症状的消极影响。上述护理方式整体应用能达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给予整体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头晕发作频率,减少头晕持续时间,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玉萍.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1):158-159.

[2]薛梅.全面护理干预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54+62.

[3]周雯.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应用全面护理的护理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2):32-33.

论文作者:刘阳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整体护理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_刘阳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