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论文_胡新云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论文_胡新云

胡新云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中医院 湖北 咸宁 437000)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40-01

溃疡性结肠炎或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原因不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粘膜,很少浸润到肠壁肌层,多伴以多个弥散性溃疡为主,病变部位大多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和远端结肠,直肠位置多在远端10cm处,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致遍及整个结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生整个结肠溃疡患者较为少见,其主要症状有腹胀、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感,少数患者有乏力、恐惧、精神紧张、病情慢长,病情轻重不一,经常反复发作。近年来,由于生活膳食结构不合理,工作节奏感加强,引入社会竞争机制及劳动就业观念转变,本病大有增加趋势,随着电子年代结肠镜的开展,临床上时本病的认识及诊断较以前大有提高。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30~60岁年龄段的最多见、男性高于女性。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以从以下病因进行探讨。

1 免疫

其发病可能与患者免疫因素有关,自身免疫关系密切,根据不同年龄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免疫复合物参与。

2 遗传

近年来国外报道:有天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家庭发病率较高,国内少见,但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内科收治的临床资料1982~1996年间共治患者328例,发现其中9个家庭、21位家庭成员发病,家庭成员发病率为2.7%,认为家庭发病率是逐年增长趋势,国外认为与种族有关,国内发病常与种族、地区差异有关,生活方式的调查资料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感染

不少学者认为在患者病变部位或脓血分泌物中未能检出相同的细菌,病毒和真菌,但结肠粘膜的炎性改变,与许多感染性腹泻者相似,患者发病前是否有痢疾杆菌,阿米巴,慢性腹泻,肠功能紊乱等病史,致使肠粘膜受过损伤,以至一般不致病的肠内细菌所致。

4 精神因素

笔者认为本病与精神因素关系很大,对周围部分患者进行诱因调查,发现精神紧张、忧虑、癌症恐惧感,精神刺激,神经衰竭等因素密切,这些因素均可造成大脑皮质功能障碍,可通过植物神经系统而产生肠道运动亢进,肠血管平滑肌痉挛收缩,肠壁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过性增加,从而形成结肠粘膜的炎症、糜烂及溃疡。

5 便秘

发病前部分患者有长期便秘史,大便结糙、肠道停留时间长及大便结粗糙,对肠粘膜损伤,直肠对容量刺激过度敏感,患者排便阀值降低,结肠痉挛,运动过强,便秘紧张感,肠壁分泌过多的真菌酶破坏粘膜的保护作用,而招致细菌侵入,发生粘膜坏死,少数病人对某些食物、过敏、饮酒、辛辣等刺激食物对本病有一定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 气候因素

气候潮湿,天气阴暗,四川地区冬春季节雾多,太阳少,寒冷等,对人精神压抑,因此,冬春季节疾病复发率高,夏秋季相对较低。

总之,本病的发病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因素、便秘、季节气候有关。但劳累过度,自身身体素质低下以至于体内多种平衡失调均是造成疾病的诱发主要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主要位于结肠粘膜层,亦可累及到粘膜下层,较少深入肌层,上皮细胞损伤,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小脓肿,多个细小脓肿联接起来,炎症和坏死的病灶过程扩大,而产生溃疡,病变早期,结肠粘膜是水肿,充血、出血、散在颗粒等病变。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起病较慢,易反复发作,主要表现大便次数改变,大便中含有鲜血、部位高呈瘀血,有脓和粘液覆盖在大便表面,严重时统统有肠粘膜块状脱落,脓血,少数患者便有腹痛,肠蠕动过速,肠鸣音亢进,肛门排气次数频繁,直肠部位炎症,刺激较重,可导致骶部不适应。

纤维结肠镜广泛应用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大为确切,在发作期,镜下直接观察肠粘膜呈细颗粒状,广泛弥漫出血、水肿、肠粘膜增粗。血管网模糊,散在糜烂,对有白苔,粘膜脆易出血,叶多数形状不规则大小深浅不同的溃疡,覆盖有黄白色或血性渗出物,晚期病人有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假性息肉形成甚至癌变。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大肠癌占第二位,年新增病例高达60余万,占全部确诊数的100%以上,大肠癌的年死亡率在9/10万以上,因此病变严重者或有假性息肉应作膜组织检查进行病理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溃疡性结肠炎在急性发病期,少数患者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在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前,可查血皮质醇含量,治疗后血皮质醇含量可降低,但要在用一个时间内抽饿血。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以下几点:

6.1休息 在急性发作期和严重时均应卧床休息,一般情况下也要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6.2镇静 病人往往神经过敏、恐惧、情绪紧张、忧虑,应向病人解释病情排除顾虑尤为重要,必要时可用镇静安定类药物。

6.3饮食调理 禁烟酒及刺激辛辣食物,加强维生素补充,保持便秘。

6.4对症治疗 如腹痛、腹泻、贫血、失水、电解质紊乱,病情严重,病变长期活动,梗阻,假性息肉,肠瘘应考虑手术治疗。

6.5皮质激素 可以服强的松10mg,一日3次,抗组织胺对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效。

6.6抗感染 首选柳氮磺胺吡啶(SASP)急性期4~6g/日,分四次口服,二月后减量,维持量每月1.5~2g,分3次口服,疗程应在1年以上,合并其他细菌感染选用其他维生素。

6.7局部灌肠 治疗能尽快缓解局部症状,迅速控制疾病发展。灌肠配方有以下几种供选择:

6.7.1 0.9%生理盐水150ml+2%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无菌药粉1—2g+庆大8万cc。

6.7.2 O.9%生理盐水150ml+2%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甲硝唑+止血药,出血严重者直接0.9%NSl00ml+凝血酶灌输。

6.7.3盐开水150ml+思密达6~9g。

6.7.4中药:清热解毒、止血。

上述方法根据病情,每月选一种。

6.8中西医结合补中益气,蕴肝解郁,调理气血,促脾利湿,也可选用米雅、整肠生、肠胃康、慢性结肠炎丸、补脾益肠丸等治疗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刘桂敏,刘悦,董秋燕、溃疡性结肠炎的家庭发病.中华内科杂志.

[3]邹多武,许国裕,等.肠炎综合征患者直肠容量感觉.

[4]袁世珍,等.炎症性肠病药物治疗近况.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论文作者:胡新云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  ;  ;  ;  ;  ;  ;  ;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论文_胡新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