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交接班卡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效果论文_周窈清1,邱新丽2,李红3

1 浏阳市人民医院PICU;2浏阳市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3浏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运用床旁交接班卡的效果。方法:将本科室3个病区的18例护士作为实践对象,将2016年7月~2017年1月作为对照组,期间对科室护士实施传统交班模式,将2017年2月~2017年7月设为实验组,期间对护士实施床旁交接卡标准化交班模式。总结两种交班模式对交接班规范性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床旁交接班不符合规范要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运用床旁交接班卡可提升交接班质量,促进护士交接班规范性。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床旁交接班卡;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是一直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质量的护理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的保证,因此必须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的管理,尤其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大部分年龄小,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不适,只能用哭吵的方式表达,所以高质量地完成全方位的护理更显重要。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床旁交接班是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儿科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病情瞬息万变,治疗、护理工作头绪多、难度大,医嘱内容多层次、多平面,容易出现口头交接班无凭证,交接内容不连续、不全面或无效重复,直接影响患者护理的质量及连续性。本科自 2017年2月份开始设计并应用了重症监护病房的床旁交接卡,通过使用对比,进行改良,最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有 3个病区,床位17张,护士18人,本科于 2016 年7 ~ 2017年1月未实施床旁交接卡交班前采用传统交班模式,设为对照组;2017年2~ 7月实施床旁交接卡进行标准化交班,设为实验组。

1.2 方法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床旁交接卡操作流程及相关内容。交接卡的内容包括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日期、班次、接班者签名、身份确认(手腕带、床头牌、治疗卡)、床单位(①清洁度包括床单位、皮肤)。②床头柜③床尾置物篮:雾化器(有专用袋子盛放)、闲置约束带、小毛巾、自备特殊口服药。)、仪器(①心电监护:包括仪器时间、数据显示、导线、心电电极位置。②有创呼吸机需交接气管插管深度及管道、头部肢体固定情况,有无脱管风险,有创/无创呼吸机均需交接管道连接、参数及湿化情况,有积水及时清理。③注射泵需查看仪器是否清洁、工作状态、药物名称、标识是否正确。)、病情(①管道交接包括留置针、胃管、输氧管、导尿管等各种管道的固定、标识、导管部位皮肤情况。②生命体征交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瞳孔、等。③皮肤交接包括全身皮肤,尤其是身体受压部位、有皮损部位、采血部位以及有皮下出血部位皮肤。)、治疗(①静脉用药注明用药名称、需执行时间。②特殊口服药及中医药注明用药名称及用药时间。)、检查(①写明检查名称及需检查时间。②大小便标本及痰标本需要留取在需留标本了栏内注明。)、特别注意(交接白班阳性检查结果及需要特殊观察的病情)。每天交接班时按照交接卡标准进行床旁交接,护士长每天随机抽查一个病区的 2个患者进行督查。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包处理,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共抽查 名患者,抽查项目共 项,不符合项目 项,实验组共抽查 名患者,抽查项目共 项,不符合项目 项。两组床旁交接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不符合要求项目资料比较

3 讨论

3.1 传统床旁交接班模式存在的不足与床旁交接卡应用的优点

传统交接班模式导致交接班质量不高,各个环节易存在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①交接内容形式化,护士对患者了解不够全面详细,影响护理质量。②各种规范要求依从性不够,内容过于简单,重点不突出,容易遗漏交班的内容。③对患儿的重点病情变化,各种管道的护理,治疗情况等交接不清,问题出现后,责任分不清。

使用床旁交接卡的好处主要表现在:①可以起到提示作用,护士操作也很方便,只需在交接卡上根据需要交接的内容打“√”和必要时填写少量的文字,缩短了文件书写的时间。②让护士更全面的掌握患儿病情,可以做到重点突出,交接内容全面,记录清晰明了。③应用此表可以分清双方责任,避免和减少交接不清或者医护人员内部相互推诿而引起的医疗纠。提高了床旁交接班的质量,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3.2 床旁交接卡确保了患者护理质量的连续性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量大、难度大、患儿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紧急事件多,护士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在交接过程中容易出现遗漏,同时由于护士之间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的参差不齐,交接班的质量也会不同,上述因素均会影响患儿护理质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通过床旁交接卡确保了患儿病情信息地准确传递,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也避免了因口头交接不清或遗漏、交接不仔细而造成医疗差错,但传统的床头卡有患者诊断,不利于保护患者隐私,对合作医疗不清楚,新设计的患者个人信息卡虽然能够保护患者隐私,护士对诊断不清楚,无法知道护理和观察的侧重点,而床旁交接卡的全面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点。本次研究中,运用床旁交接卡组,身份确认,仪器、病情,治疗,检查等更加符合规范要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3 提升护士的专业素质

儿科危重病房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要求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应急能力及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使用床旁交接卡能全面地评估患儿,有助于培养护士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从而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在交接班过程中出现问题,可共同探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改进不断完善护理工作质量,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水平,减少和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

3.4 提高护理管理效能及护理满意度

床旁交接卡执行中,可以按照各项公平、公正地对各班次护士的交接班质量进行考评,护士长能一目了然了解到每个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总结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同时,通过床旁交接卡,当班护士清楚知道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特殊需求,从而避免因专业知识缺乏或遗忘造成的护理缺陷,体现了重症监护的安全性和专业性,改善了护患关系,也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4 结论

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对于连续性的护理工作而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病情观察的整体和连续性。传统的交接班模式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而床旁交接卡的使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水平;同时提高了护理管理效能。弥补了护理危重患儿工作中的一些缝隙和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曾芳,滕倩倩,王苏娟,等 危重患者交接班提示卡的临床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8B):67-68。

[2]刘征,钟琪 眼科手术交接卡在眼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4):1719。

[3]魏霞,曾帆,王丽芳 标准作业程序在重症监护病房病人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4,28(9):3307-3308。

论文作者:周窈清1,邱新丽2,李红3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床旁交接班卡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效果论文_周窈清1,邱新丽2,李红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