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动脉成像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论文_吴宝亮

多层螺旋CT动脉成像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论文_吴宝亮

(杭州市西溪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动脉成像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20例,16排螺CT行上腹部三期增强扫描,同时采取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进行重建。观察检查结果。结果:20例患者的脾动脉主干以及脾叶动脉均可明确显示。患者经过增强扫描以及血管三维重建后,在1周之内进行介入治疗,与DSA结果对比后,基本类似。20例患者的脾动脉经过造影后,2例患者出现脾叶血管变,其中1例患者的胃短动脉在脾下叶动脉Ⅱ级分支发出,另外1例患者的部分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在脾下叶动脉Ⅱ级分支。结论:MSCTA可清晰显示脾动脉的形态、走向情况,具有简单、安全、无创等特点,还可为介入插管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动脉成像;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8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055-0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而造成的脾功能亢进的发生率越来越多。目前,临床多采取脾脏部分性栓塞术进行治疗,不仅可缓解脾脏吞噬破坏血细胞的功能,防止患者出现脾功能亢进,同时还可降低门静脉的压力,还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1]。因此在介入治疗前,了解脾动脉的形态、走向以及分支情况可有助于术中进行操作[2]。本文采取多层螺旋CT动脉成像(MSCTA)对脾动脉、分支进行血管重建成像,评估血管,为多层螺旋CT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分布为30~60岁,平均年龄为(54.3±0.8)岁。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乏力、腹胀、齿龈出血等。患者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例,B级14例,C级3例。脾肿大中度12例,重度8例。患者以16排螺CT行上腹部三期增强扫描,同时采取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进行重建。

1.2 方法

使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条件控制为120kV,250~300mA。增强扫描采取国产JL-100C型双筒注射器,对比剂选择碘海醇,剂量为300mgI/mL,从肘前静脉进行注入,剂量为75~100mL,速率控制为3.5mL/s,同时注射30mL的生理盐水,在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进行扫描。动脉期在注药后27s,将增强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技术血管重建,在动脉期观察脾动脉形态、走向以及分支等情况,并与原始横断面图像进行分析,评价图像的质量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例患者的脾动脉主干以及脾叶动脉均可明确显示。患者经过增强扫描以及血管三维重建后,在1周之内进行介入治疗,与DSA结果对比后,基本类似。20例患者的脾动脉经过造影后,2例患者出现脾叶血管变,其中1例患者的胃短动脉在脾下叶动脉Ⅱ级分支发出,另外1例患者的部分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在脾下叶动脉Ⅱ级分支。

3.讨论

MSCTA的优点在于MSCT扫描的范围、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最优化,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扫描,还可采取薄层重建,获取清晰、高质量图像[3,4]。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进行血管重建后,可观察到脾动脉状况,还可检测脾脏体积,了解栓塞后脾脏的缩小情况,还可显示血管壁病变情况,观察管壁是否出现了钙化、管腔狭窄等情况。DSA虽可显示脾动脉解剖形态,但只会提供平面图像,难以提供三维空间图像。因此,MSCTA优势更加明显。

对患者采取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关键问题是对脾动脉的超选择情况,与脾动脉的形态、走行情况紧密相关[5]。一旦手术操作过于频繁时,将会造成患者的脾动脉出现痉挛,提高了手术操作的难度以及手术时间。由于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脾动脉过于粗大、迂曲,会提高增加介入手术难度,术前经CT血管造影后,可详细观察脾动脉的形态、走向等情况,因而可对血管狭窄、扭曲情况,导管型号准确判断,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治疗费用,缩短术程。本次研究中,20例患者的脾动脉经过造影后,2例患者出现脾叶血管变,其中1例患者的胃短动脉在脾下叶动脉Ⅱ级分支发出,另外1例患者的部分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在脾下叶动脉Ⅱ级分支。对患者术前血管重建后了解到脾管进管会出现困难,手术时可考虑采取同轴微导管完成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减少血管损伤以及并发症。由此可见,对于患者经MSCTA后对于患者的手术的顺利成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MSCTA可清晰显示脾动脉的形态、走向情况,具有简单、安全、无创等特点,还可为介入插管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志玉,戴朝六.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22(7):884-888.

[2]邢卫红,冯爱东,李若旭,等.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 15(1):79-82.

[3] 谢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肝硬化血管改变及侧支循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76-77.

[4]毛亚莉,沈丽荣,张盾,等.部分脾动脉栓塞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临床运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1):38-40.

[5]陈刚,唐晓军,王涌臻,等.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分析[J]. 现代医学,2016,44(3):345-348.

[6]陈刚,唐晓军,王涌臻,等.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分析[J]. 现代医学, 2016,44(3): 345-348.

论文作者:吴宝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动脉成像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论文_吴宝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