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性与观赏性论文_刘莹琳

探究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性与观赏性论文_刘莹琳

(柳州工业博物馆,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在生活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开始逐渐重视起对历史、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开始重视起当地博物馆陈列、展览活动的参与。然而,建国前我国经历了一段破坏程度比较大的战争时期,博物馆的建设水平普遍不高,呈现千馆一律的状态,并不能有效承担起吸引人们关注历史、关注文化的重任,也不能有效实现历史人文知识的传递,存在较多的问题。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建设和设计应当根据馆藏进行,重视展览中思想性、观赏性的结合和统一,本文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性、观赏性入手,分析和探讨博物馆陈列展览思想性、观赏性的统一,为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思想性;观赏性

引言:

在博物馆中,人们可以对我国历史发展、文化发展、军事力量发展、思想发展进行了解,从而掌握自身一部分内涵的发展轨迹,为自己的常识、心态、文化的来源进行掌握,在文物中寻找到文化的根、自己的根。博物馆的重要性逐渐受到群众、政府文化部门的认识,然而,在博物馆陈列、展览活动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要么是中心思想不集中,存在文物陈列、展示上的错误,要么是观赏性不足,缺少视觉上的衬托和吸引力,导致人们觉得千馆一律,缺少自身的特色,没有将文物、陈列、展览上的特色挖掘出来,没有承担起向人们传递历史、文化的重任。

一、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性

(1)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存在的思想性问题

在各省市地区的基层博物馆中,始终存在馆藏文物数量不多、馆藏文物价值不高、陈列文物摆放存在错误、说明文字存在谬误、博物馆讲解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人们不重视博物馆的时候并不突出,然而,随着近年来政府文化部门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视,随着故宫博物院在群众中的爆火,随着《国家宝藏》类节目的播出,人们对博物馆的关注与日俱增,很多青少年跟风去当地基层博物馆参观,却发现基层博物馆中的文物陈列、展览并不如节目上大中型博物馆,仅靠自己很难挖掘其中的亮点和特色,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性问题,需要得到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的重视。

(2)改善思想性问题的方式

博物馆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对馆藏中不同文物的认识和了解,将文物与当地历史相结合,深刻挖掘文物中的历史特色、文化特色,在文物的陈列、展览中充分体现其特色,充分展示文物被历史体现的意义,充分挖掘文物对于群众的吸引力,发展当地博物馆的建设水平,承担起对当地群众的文化教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多以一个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数量、整体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来衡量一个博物馆的发展速度,这样的评价时片面的,充分体现出我们的政府文化部门对文物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不足,这样的认识方式对我国的文物、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发展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应当进行改善。

博物馆管理团队在进行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活动中,要坚持围绕明确的历史文化中心思想,用文物的陈列和展览实现对一段历史、文化的展示,提高文物陈列展览的活动意义,提高对群众的吸引力,承担起对群众的培养作用。在进行博物馆文物陈列、展示时,管理团队首先要进行陈列、展览活动的策划工作,明确文物陈列依照的原则,例如:明孝陵有关朱元璋的展览中,要围绕朱元璋的一生,从朱元璋的平民时期开始进行文物陈列,逐渐进行朱元璋农民起义时期的文物陈列,然后到朱元璋的皇帝时期,最后到朱元璋的驾崩,充分进行文物、人物、历史进程的结合,进行立体化、空间化的文物陈列和展览,使前来参观的群众最大程度上明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最大程度上了解和学习到朱元璋的一生,起到人文历史教育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观赏性

(1)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存在的观赏性问题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博物馆大多进行静态的文物陈列和展览,文物陈列的方式比较平铺直叙,在视觉上对群众们的观赏性、冲击性较小,不具有提升大众审美的能力,不能有效将参观文物陈列展览的人们带入历史情境之中。

(2)改善观赏性问题的方式

首先,博物馆管理团队应当重视对文物所处历史年代环境的布置,将文物置于其产生的历史年代中,用文物和环境布置吸引人们的视觉和注意力,提升整个文物陈列展览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吸引人们去细致观察文物和整体环境,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提升人们的视觉满足感。

其次,博物馆管理团队应当充分利用馆内的地理环境,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和布置,一方面提高场馆面积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引导人们顺序参观,不要走回头路,在必要的时候认为创造视觉上的冲击力,例如:在两部分展览之间架设屏风、假墙,建设视觉上的突入感,形成视觉冲击力。

然后,博物馆管理团队应当充分利用现代设施营造文物陈列展示的动态效果,借助现代动画、视频、音频等技术从不同侧面展示文物的魅力,提升文物展览的生动性,将人们带入特定的场景、环境中认识文物、认识历史。例如:故宫博物院在进行宋代文物《清明上河图》展览时,为了让更多的人们领略到《清明上河图》的魅力,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做成动画效果进行大屏幕展示,并将其中的人物、动物、桥梁等事物做成动态的,提升文物的观赏性和生动性,其他书法、绘画、刺绣等文物都可以借鉴这种陈列展览方式,提高博物馆展览的观赏性,提高博物馆的建设水平。

三、博物馆陈列展览思想性、观赏性的统一

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和展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群众对文物中历史文化知识的吸收效率、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为发展目标,使博物馆陈列展览更加人性化。博物馆举办的文物展览活动要充分结合地域特色,结合当地的历史发展过程突出文物特色,例如:陕西地区博物馆中进行秦始皇历史文物的展览时,秦始皇兵马俑是主要角色之一,而在东北地区的博物馆中往往展览的是辽、金等时期的文物和历史,这是地域、历史发展决定的,基层博物馆管理团队不能觉得我们没有可展示,没有兵马俑那么知名的文物,不代表当地的历史文物一文不值,这需要当地管理团队和文物工作者的共同挖掘。

结束语:

在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进行思想性、观赏性的统一,提高文物展览的正确性、有效性,提高文物陈列的观赏性、视觉冲击力,逐步改善当前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博物馆举办文物陈列展览的效果,提高我国历史文化建设博物馆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叶晔,程乾宁.“真彩秦俑”展览的思想性与艺术性[J].文物世界,2015(02):62-64.

[2]黎亦淮.浅谈纪念类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走出“千馆一面”的困局[J].文物世界,2015(06):61-64.

[3]陈海宁.博物馆陈列展览思想性与观赏性的有效统一[J].文化产业,2018(07):43-44..

作者简介:刘莹琳(1988.03-),女,广西省柳州市人,职务:柳州工业博物馆科教服务部副主任,职称:助理馆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展陈、科普教育。

论文作者:刘莹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探究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性与观赏性论文_刘莹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