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南经济特区功能定位的再认识_经济特区论文

对海南经济特区功能定位的再认识_经济特区论文

对海南经济特区功能定位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海南论文,经济特区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圳特区立足于深港对接,珠海特区定位于澳门回归,汕头特区旨在吸引侨资,厦门特区利在两岸合作,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为长江流域经济带的龙头。海南经济特区在我国发展全局上处于什么位置,应赋予它什么样的功能和作用?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认识。目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酝酿、启动阶段,各地正以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际行动迎接香港、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各个经济特区纷纷实施二次创业的伟大战略,有意再创特区辉煌。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海南经济特区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对于按照我国发展全局的宏观需要建设好海南,充分发掘和发挥海南在我国发展全局上的特殊固有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它可以获得各种功能定位,但它的基本定位应当是我国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的示范区

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它在我国发展全局上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因而可以获得多种功能定位。

建国以来,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特定需要,曾赋予海南不同的历史任务,或同时赋予它多重历史任务,从而使海南岛有过不同的功能定位,或同时有过多重功能定位。例如,在很长时间内,海南岛主要发挥着我国热带农业基地(橡胶生产基地、食糖生产基地、反季节瓜果蔬菜基地、全国育种基地等)的作用;在“准备打仗”的战略全局上,海南岛又居于祖国南大门、国防前哨的地位;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的地位、度假旅游胜地的地位等,又突出起来。这些定位,都是从我国大局的客观需要和海南岛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因而都是正确的。

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的功能方面,海南的定位与其他经济特区是一样的、共同的;这一功能定位是各个特区的共性。正像其他特区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定位一样,海南特区当然也应该有其特定的功能定位。早在海南办特区之前,中央就把海南的开发与台湾的回归联系了起来。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1983年4月批转的《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就明确指出了加快海南开发建设对于促进台湾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意义。筹备海南经济特区时,国务院1988年24号文件《关于海南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开发建设的座谈会纪要》明确要求海南“到本世纪末达到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进而为赶上东南亚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而努力”,并再次强调了加快海南开发建设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此后,刘国光同志主持撰写的《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海南和台湾是我国两大海岛,面积相近,气候相似,自然条件大致相同。建国以来海南的经济和文化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与台湾相比,差距十分悬殊。社会主义的海南为什么落后于条件相仿的台湾?海南能不能赶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台湾?《报告》肯定地回答:“深圳等特区迅速发展的成绩证明,只要政策对头,扎扎实实地埋头工作,加快海南的发展,逐步缩小和台湾的差距,并最终赶上台湾,是完全可能的。”基于上述认识,《报告》把达到台湾80年代初的水平作为海南特区头20年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上述要求和设想,尽管表达有所不同,但都贯穿着这样的思想:海南有理由、有责任加快开发建设,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

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宏伟目标。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因此,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实际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国已经持续了16年的改革开放,正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这种赶超,如果让台湾有诸多相近之处的海南先行一步,对它实行政策倾斜,使之成为生产力发展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高的示范区,成为我国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的先行试验基地,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理由的。

海南和台湾都是海岛,相似的地方很多。因此,两岛很容易成为人们比较的对象。尽管海南的落后和台湾的发达都有其客观的、历史的原因,但如果海南长期不能改变落后面貌,缩小乃至消除与台湾的差距,很容易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也很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对社会主义说三道四。反之,如果在我国全面迈向中等发达国家(地区)行列的过程中,海南能率先成为与台湾比肩而立的中等发达地区,这对于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效应和说服力量。

因此,尽管海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它在我国的发展全局上可以获得多种功能定位,但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大处着眼,应当把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以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它的基本功能定位。

海南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的功能定位需要一些相关条件的支撑;把海南作为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基地,可为海南先行示范注入强劲的经济活力

正像台湾的高速发展曾经得益于许多特殊条件一样,海南今天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也需要一定的经济“题材”。海南经济腾飞的“题材”就是它的丰富的自然资源。

海南有许多独特的资源,如热作资源、矿藏资源、旅游资源,而最宝贵、最丰富的是海洋资源。

海南受国家委托管辖着浩翰的南海海域。南海蕴藏着种类繁多的宝贵资源,而最具现实的开发利用价值的是石油天然气资源。当今,世界各国几乎都已认识到,21世纪是海洋世纪;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因此,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把发展的目光投向海洋,甚至发展到抢占式开发南海资源的严重地步。加快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无疑,开发南海的最好依托是海南。海南岛犹如镶嵌在浩翰南海上的明珠,是天然的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基地——一是开发南海的物资供应基地,为南海开发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勤保障;二是南海油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加工基地,把石油天然气在海南就地加工成各种走俏的石化产品;三是南海开发产品的推广运销基地,使这些产品畅通地运销内地和世界各地。特别是,第四,海南作为经济特区,可以利用其特殊政策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力,运用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引进技术和人才,从而成为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资金筹措基地。

对于海南在我国南海开发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党中央和国务院曾在一些文件中有过明确的意见。1983年4月批转的《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提出:“要把我们祖国这个宝岛建设得更加壮丽富饶,更多地提供国家需要的重要资源,更好地为开发南海石油服务。”1988年4月批转的《关于海南岛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开发建设的座谈会纪要》明确要求海南发展经济必须立足于开发利用海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资源。1987年6月邓小平同志向外国客人介绍我国正在创办的海南经济特区时,特地指出了海南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并满怀信心地预言:“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在当前周边国家和地区抢占式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我们感到,应该确立海南为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基地,同时赋予海南对南海油气资源的部分开发权,允许海南以合作、合资等方式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开发进程,让海南充分发挥它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应有作用。

开发南海资源,特别是南海油气资源,既是海南对国家应尽的历史责任,也是海南实现高速发展、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的推动因素。只要国家把海南作为南海资源特别是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基地来建设,按照海南既定的产业布局,在海南“西部工业走廊”建立油气化工基地,加上海南对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南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繁荣,海南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地区水平的目标,就指日可待。

海南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的历史任务,使它既不同于内地,又不同于其他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海南、放活海南,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全局性需要

以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的功能定位和战略眼光重新审视海南,我们感到,既不能把海南视同于内地,也不能把海南等同于其他经济特区。海南应当成为在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负有特殊使命的特区。因此,对于海南经济特区,应当网开一面,特殊对待,既要使它免受国内政策调整和经济调控“一刀切”的影响,又要使它赋有比其他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政策。

这就需要按照海南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开放海南,放活海南,真正让海南特区像它创办之初向世界宣布的那样“比特区更‘特’”。我们对进一步开放和放活海南的具体设想是:让海南率先试行适应投资贸易自由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我国已在茂物和大阪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承诺,最迟在2020年实现投资贸易自由化。海南率先实施这一体制,既能满足其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的功能定位对体制的客观需要,又能为我国在2020年履行投资贸易自由化的承诺探索道路,积累经验。

在海南进行率先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的试验,进行投资贸易自由化的试验,比在其他经济特区试验具有更多的经验推广价值。海南有城市,也有广大的农村;有沿海,也有交通不便的山区腹地;有汉族,也有占总人口比例较高的少数民族;有发达地区,也有贫穷落后地区——海南可称为东南沿海不多见的“老、少、边、穷”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海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海南的上述试验如果获得成功,那么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可以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启发和经验。

然而,一谈到开放海南,放活海南,可能就有人视之为不合时宜。在有些人看来,特区政策今后只有“收”的理由,哪有“放”的道理。殊不知在特区问题上,不少同志陷入了一系列的理论误区。

误区之一: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原则要求逐步收回特区的优惠政策。实际上,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原则与创办政策“飞地”以让其完成特殊使命的做法可以并行不悖。世界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几乎都设有特区,创办经济特区,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

误区之二:国民待遇原则不允许对外资实行优惠政策。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国际文件禁止使用优惠政策。国民待遇是有限制的。连经济发达的美国和德国也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到他们所希望的地方投资。迫切需要引进外资的发展中国家这样做,更是合理的事。

误区之三:要缩小东西部差距就不能让特区再“特”。实际上,特区的发展能够带动、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区经济发达了,国家才能有更强的实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尽管暂时还不能缩小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要同步富裕;追求同步富裕只能导致共同贫穷。让一部分地区先富,以先富带动后富,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正确道路。

这些误区,常常产生作茧自缚的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开放海南、放活海南,就要首先走出这些误区,给海南特区更加特殊的体制和政策。只有这样,海南特区才能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早已赋予它的“促进台湾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重任。

作者注:今年6月,我和李克、廖逊、张国平等3位学者围绕这个问题数次相聚研讨,最后形成我们共同署名的内部建议:《放活海南,开发南海——我们对海南经济特区定位的思考》,呈交有关方面参阅。本文是我在此基础上对同一个问题的进一步探索。

标签:;  ;  ;  ;  ;  ;  

对海南经济特区功能定位的再认识_经济特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