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野鸡的选育_白鹇论文

圈养野鸡的选育_白鹇论文

笼养白鹇的饲养与繁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白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白鹇(Lophuranycthemeranycthemera)羽毛素雅,体态优美,为珍稀观赏鸟类。白鹇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国外见于东南亚地区,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将白鹇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1989年3月24日,白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广东省的省鸟。2000年广州动物园飞禽大观展览的白鹇被广州白云区京溪小学生态环保中队荣誉认养。白鹇雄鸟体长80~120厘米,体重1500克左右,雌鸟的体型比雄鸟略小。雄鸟羽色黑白分明,十分雅致,面颊裸露,呈深红色,枕部有一小撮蓝黑色闪光的冠羽披向脑后。上体和尾羽洁白如玉,其上密布形黑纹,尾上黑纹越向后越小,逐渐消失,下体颜色与冠羽同色。雌鸟体色主要为棕褐色,不如雄鸟美丽。

野生白鹇生活于深山密林中,栖息环境多为草地、灌木丛或生有高大乔木的地方,这种环境有利于它们的觅食和避敌,同时它们也在竹、木混交林中活动。白鹇喜欢结群生活,几只或几十只集群,山一只强壮的雄鸟带领,白天在地面上觅食,夜晚飞到大树上栖宿。食物以植物的果实、种子为主,也兼吃一些昆虫,尤其喜食林中的白蚁。白鹇视觉敏锐,听觉灵敏,警觉性强,受惊时迅速狂奔。该鸟鸣声沙哑,雄鸟好斗。目前国内笼养该鸟主要集中在大的动物园、鸟类研究部门和保护区等。

1饲养管理

在广州动物园饲养的白鹇分为展览饲养和后备饲养。长期以来,在动物园人工饲养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模拟白鹇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

1.1 展览饲养在广州动物园飞禽大观,笼舍建在雉类展区,笼舍分成内室和运动场。内室为砖木结构,长200cm,宽150cm,高250cm,内放置人工巢。运动场用铁网围成200cm×300cm×200cm,种植少量植物,地面铺细的鱼眼砂,设投食台和饮水钵。放养成年白鹇一雄二雌或一雄多雌。雄性成鹇展览效果非常好。

1.2 后备饲养主要放在动物园非展览区的饲养繁殖场,群体在10余只左右,雏鸟到成鸟均有。笼舍的结构与展览笼舍基本相似,笼舍的大小依种群的大小和环境而定。

1.3 白鹇天生耐粗饲,抗病力极强饲料种类为:混合料,含玉米粉、麦麸、面粉、米粉、豆粕和花生麸等;动物性饲料为肉末、熟鸡蛋和面包虫等;青饲料主要有青菜、野菜和胡萝卜等;添加剂饲料有蛋壳粉、骨粉、鱼肝油、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E等。每日上下午各投喂1次。

2 繁殖技术

白鹇春季繁殖,筑巢于灌木丛地面凹陷处,很简陋,产卵多在春夏之交,每窝产卵4~8枚。在动物园人工笼养,雌鹇产卵后人工拣出。雌鹇年产卵可达20~36枚,卵呈淡或深褐色,有白色细斑点。让雌鹇自然孵化或用孵化机孵化均比较成功。

2.1 自然孵化在飞禽大观的展览笼舍内,雌鹇筑巢或利用人工巢,产卵、孵化、育雏,孵化期24~25天。遇敌害时,雄鹇会发出响亮的鸣叫声,把敌害引向自己,使雌鹇和雏鹇乘机逃离。

2.2 人工孵化在动物园饲养场,用全自动的电孵化机孵化,孵化期为23~24天。孵化前将白鹇的卵用0.5%的KmnO4溶液清洗,孵化器用甲醛和KMnO4混合熏蒸消毒。孵化温度控制在37.5~38.5℃,湿度65%~75%。

2.3 育雏出雏1~2天,把幼鹇转到育雏室,注意保温。温度从出雏的36℃逐渐降低,30天时的温度保持在28℃左右。雏鹇生长很快,出生时体重一般在28g左右,3个月平均日增重20~30g。90日龄可以分辨雌雄。幼雏出壳后48小时可开始饲喂。饲喂前做好消化道疾病和VB缺乏病的预防工作。

联系电话:010-62014549

标签:;  ;  ;  

圈养野鸡的选育_白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