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的准确性差异论文_代晓峰

(宣汉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6150)

摘要:目的 研究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下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五十例在我院实施血常规检验的病患,均实施静脉采血与脉稍采血两种方式,对比血液检测结果数据差异性。结果 Hb、WBC、RBC、PLT四项数据差异较明显(p<0.05),MXD组间差异较小(p>0.05)。结论 相对而言静脉采血在准确度上远高于末梢采血,临床诊断可优先选择静脉采血,提升数据准确性。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静脉采血;末梢采血;检验结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whether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he test results in blood routine test.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routine blood test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and the blood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blood test results.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ur data of Hb,WBC,RBC and PLT were obvious(p < 0.05),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XD group was small(p BBB 0 0.05). Conclusion the blood of venous blood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peripheral blood,an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can give priority to the selection of blood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ata.

[key words] blood routine test;Veins blood;Peripheral blood collection;The inspection results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操作方法,可对患者身体状况提供准确数据依据。血常规检验对血液标本的采集方式常规可分为两种,首先为指节末端的末梢采血,其次为手肘位置的静脉采血[1]。静脉血的优势在于通过对患者静脉血液的采集保障不会受到组织液的影响,数据准确性较高且单次采血量较多;末梢血的优势则在于操作简便,患者心理压力相对偏小[2]。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了在对相同人群进行血常规检验下不同采血方式是否在数据结果上存在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4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5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中男26例,女24例,男女比例13:12;所选患者年龄范围在17-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4±13.7)岁。所选50例患者均为早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检验,两种采血方式下并未更换研究对象,组间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末梢采血方式,获取血液标本后放置于16ml稀释液中,选择硅胶塑料管确保化学性质稳定。将血液标本充分摇匀后等待检验。

观察组采用静脉采血方式,获取血液标本后立即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反复颠倒三次后确保血液与抗凝剂均匀混合。

两组血液标本均需在血液采集后两小时内充分摇匀并放置于血液分析仪中检测血常规项目,避免血液标本放置时间、标本溶血等因素对血常规检验数据结果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血常规检测指标对比项选择Hb、WBC、RBC、PLT、MXD共5项,比较在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下数据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采血方法下,血常规对比数据结果存在较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Hb、WBC、RBC、PLT四方面,数据差异较明显(p<0.05),MXD组间差异较小(p>0.05)。详细数据见表一。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由于操作简便且可通过对血液标本的自动化分析检测出患者的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值、白细胞质、红细胞值等较为客观的数据,直观反映患者体内健康状况,因此受到临床医师青睐[3]。

在血液标本的采集方面,现阶段主要可分为末梢采血以及静脉采取两种方式,两种取血方法各具优势,在临床应用价值上存在一定争议[4]。静脉血液相对而言温度较高,可更精准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且单次采血量远高于末梢采血,有利于血液的重复利用。末梢采血在操作上较为便捷,可在极短时间内采集到血液标本,对于小龄患者而言更容易接受[5]。除了这两种采血方式外,还可实施动脉采血,但主要用于进行血气分析,临床应用频率远不及前两者。

末梢采血属于在指尖末端进行血液的采集,这一部位血管管腔相对于静脉而言明显狭窄,会受到局部温度升高、血管压力的影响,血液中存在部分沉积情况。在末梢采血过程中需要采血医师对患者指节末梢进行挤压,在挤压的过程中会出现血小板损耗及聚集现象,从而影响到检测结果[6]。同时,挤压的过程会造成血小板聚集后出现组织液,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采集到的血液浓度,从而影响红细胞计数。在采集末梢血的过程中压力造成血液标本中含有部分细胞内液、静脉血以及动脉血,影响了血液浓度[7]。相对于静脉采集而言,末梢采血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例如患者指节末端清洁程度、采集位置、局部挤压程度、采血速度等。采集完末梢血液后,相对于静脉血液而言,由于末梢血在患者体内循环处于偏慢状态,因此更容易出现标本溶血。当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时易出现凝血因子活性下滑、血钾上升情况,影响数据结果。当在相同时间内采集到的静脉血与末梢血同时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可能末梢血已经出现了溶血趋势,影响到数据结果[8]。最后,末梢血虽然在采集方式上较为简单,可通过耳垂部位及指尖部位采集到血液标本,不会造成患者过大心理压力,但每次仅能够采集到较少量血液,适用于病情较轻病患,无法通过单次采血完成多项检验。

静脉采血方式需要在患者手肘位置采血采血,所需时间相对于末梢血而言明显偏长,易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尤其对于小龄患者而言,往往不愿选择该种方式。但静脉采血方法下,每次采集到的血液标本量较多,可用作多项检测,无需反复采血。静脉血同样会受到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相关研究发现,在采集静脉血液并制成标本后放置六小时再实施血常规检验,血小板计数结果会出现明显偏低状态。主要由于在放置过程中血小板已经出现了黏附、聚集状态,从而形成颗粒性,在血常规检验期间,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共用计数通道,黏附、聚集的血小板并不会计入在内,因此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偏低[9]。在血液标本放置超过六小时的状况下,中间细胞结果会明显升高,这是由于血液静置状态下逐渐分层,不同分层的细胞在代谢产物上也存在差异性,从而影响到血液的渗透压,令白细胞体积数据产生波动。

根据研究数据结果,采用末梢血方式下Hb、WBC、RBC、PLT、MXD分别为(11.33±1.10)109/L、(5.19±0.46)%、(3.58±0.59)1012/L、(231.49±21.79)g/L、(6.71±1.29)109/L;采用静脉血方式下Hb、WBC、RBC、PLT、MXD分别为(15.12±1.38)109/L、(7.15±0.71)%、(5.08±0.71)1012/L、(161.32±23.11)g/L、(7.08±1.30)109/L。对比可见,在不同采血方式下Hb、WBC、RBC、PLT这4项数据呈现显著差异,MXD组间差异较小。

在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首先应确保血液标本采集后两小时内放入自动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避免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结果受到影响。相关规定显示,血清在四小时以内必须进行分析,否则需重新采血。当血液标本放置过长时间,钾离子含量会逐渐增加,尤其对于末梢血而言,其血液循环速度较慢,钾离子含量会显著性增长。其次,采血医师在操作时需注重采血位置的清洁性及操作。通常静脉血单次采集量为2ml和4ml,末梢血则需根据患者血液循环速度而定。在采集末梢血的过程中必须挤压力度得当,避免挤压力度不足导致血液无法达到检测需求量,或力度过大造成患者疼痛感并让皮肤组织融入血液标本中影响标本浓度,导致血液中白细胞破裂而影响数据准确性。最后,在采集到血液标本且当下无法实施检测时,必须保障血液标本的有效存放。若在采集血液前发现患者体温过低,可能极大影响末梢血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因此更推荐此时通过静脉采血。

相对而言,在采集末梢血液的过程中,首先会通过棉签擦拭采集部位,此时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小棉签纤维会附着于患者指尖或耳垂,部分纤维随着血液的采集进入到标本中并侵入计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会阻塞管道及微孔,既而影响到数据结果。在为患者静脉采集血液时,尤其需注重小龄患者的肢体控制,避免其肢体的不受控造成进针深度控制不当影响到血液的有效采集。临床医师在安排患者血液标本采集方式上应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血液检验所需血液量等多种因素。在较轻微疾病的检验上可通过末梢采血完成,提升检验的便捷性。但若需要较详细、准确的血常规检测数据,了解患者身体全面状况,则应安排静脉采血。总之,静脉采血更具推荐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晶.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91-92.

[2]王兵.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69.

[3]韩晓蓉.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8):171-172.

[4]张依军.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329-329.

[5]李蓉.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3,19(6):195-196.

[6]范丽娜,文蔚.140例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501-502.

[7]韩秋青,王爱玲,韩风杰.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0,12(26):667-668.

[8]史加圣.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2(11):563-564.

[9]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24):674-675.

论文作者:代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的准确性差异论文_代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