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在职培训是企业和高校的发展方向_在职培训论文

高职教育与在职培训是企业和高校的发展方向_在职培训论文

高职教育和在职培训是企业高校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方向论文,高校论文,高职教育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高校是企业为提高职工素质,向企业输送匮乏人才,推动企业进步,更好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而开办的学校。它的产生、生存和发展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对企业高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业高校不断深化改革,更新观念,更好地为企业生产和发展服务,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服务。因此,如何搞好企业高校的改革,明确企业高校的发展方向是企业高校当前面临的涉及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企业改革与企业高校改革的关系,企业高校学历教育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化,企业高校的工作重心必须向短期培训转移及有关政策等方面谈谈我们的看法,以求进一步搞好企业高校的改革,建设具有企业特点的职工高校,为企业的改革、生存和发展服务。

一、企业改革的目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企业高校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

1.企业高校改革必须树立新的观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经济形态决定教育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了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决定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继续发展的物质力量,突出了科学技术和人的作用。因此必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新观念;树立吸收世界文明,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许多成功的经验,共享人类精神财富的新观念;树立企业高校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的新观念。

2.企业改革对企业高校提出了新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处于严峻的市场竞争中。从表现现象看,产品是竞争的现实对象,但标志产品竞争能力的诸要素则是企业自身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其中特别是企业人才素质的反映。所以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满足企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业务能力的队伍。具体来说:①建设一支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制度,具有较强管理、经营、决策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企业家队伍和一支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管理人员队伍。②建设一支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具备合理结构和自主开发能力的科技队伍。③建设一支以能工巧匠、技师、高级工为骨干,以中级工为主体,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技术工人队伍。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为成人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标,也给职工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提高水平,加速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拓宽专业,形式必须多样化,教学内容必须与企业发展和技术改造相适应,要增加新知识、新技术,适当考虑技术储备的超前性。

3.加快企业高校的改革,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企业的改革正在加速,而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加速企业高校的改革,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轨道上,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是摆在企业高校面前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1)企业高校不但要承担部分职工的学历教育任务,以全面、系统地提高职工素质,而且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职工的短期培训上来,按照中共中央《1996—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和企业“九五”人才规划的要求,强化企业职工的短期培训,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适应企业的需要。

(2)在学历教育上要迅速完成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化,调整专业方向,增设一些新专业,改变当前职工实际职业技能低下的状况,满足企业高级专业后备人才的需要。

(3)树立主动、积极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高校的近期和中期发展规划。在培训目标和专业设置上、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以及在职工的短期培训内容方面,既满足企业的当前需要,又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化是企业高校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振兴企业的必由之路。只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为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雄厚的基础。职业教育正是培养在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类实用人才的基本途径。企业高校是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良好阵地,发挥企业高校的作用,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大力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改革、发展、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

1.企业高校学历教育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化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高校的培训对象是在职职工,他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全面、系统地提高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生产实践知识,入学前都在一定的岗位上工作,完全按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既脱离了他们的实际,也脱离了企业实际。因此,企业高校必须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化,从提高职工的上岗能力出发,结合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结合新技术、新知识的应用,结合职工的实际情况,调整专业方向和设置,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和职工岗位的需要,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企业高校开展职业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企业高校熟悉企业,了解职工和后备职工的需求,因此,企业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开设相关专业,调整和制定有关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教材,培养“适需对路”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方面的条件是普通高校无法相比的。

3.企业高校开展职业教育必须重视的二个问题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办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实行产教结合、理论同实践结合,培养学员较强的动手能力与直接上岗能力。因此,以提高受教育者岗位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职业教育,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与教学设施建设,这是办好职业教育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训现有教师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让他们深入生活和技术改造的第一线,了解生产的需求和技术改造的形势,了解新技术、新知识、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岗位的需求,用新技术、新知识武装他们,使他们的能力与水平有较大提高。另一个措施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送部分中青年教师到工厂或相应的普通高校、职业学院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行专兼结合,积极聘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担任企业高校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教材与教学设施建设是搞好职业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为企业服务,针对性强,所以教材建设必须具有企业或行业的特点。目前社会上的专科教材(主要指专业课教材)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国内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技术改造和采用了新技术。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工上岗的需要,所以编写具有企业特点,具有时代特征,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为主要内容的补充教材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企业高校应该发挥自己熟悉企业、经常接触生产、了解新技术应用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同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密切合作,自编和合编补充教材,保证受教育者在培训期间了解和掌握企业发展的情况和相应的新技术、新知识,使他们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知识,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直接上岗能力。

职业教育还要建立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实验、实习阵地,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条件。

三、搞好在职短期培训是企业高校的工作重点

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近年来,大多数企业已把企业高校作为自己职工的培训基地或正在把企业高校改造成职工的培训中心。企业高校正发挥着职工长期系统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在职短期培训的两种职能。短期在职培训应该是企业高校的工作重点。

1.企业高校应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企业要改革和发展,必须大力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企业必须不断扩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作为企业的“第一道工序”,做到与生产经营、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同步发展,为企业的经济增长奠定雄厚的人力和智力基础。职工高校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职工高校在职培训工作搞好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就会不断提高。

2.为企业培养“三支”队伍是企业高校在职培训工作的重点

首先,全面提高企业干部素质,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企业的关键。没有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不可能使企业成长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企业。因此,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和跨世纪人才,造就一支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是企业高校在职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

其次,培养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能独立开发新产品、发明新工艺的科技队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高校在职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高校应适应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断地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企业科技人员进行继续工程教育,同时也要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使企业的产品和科技水平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从科学技术上保证企业有雄厚的实力。

第三,用现代科学技术培养一批具有高技能、高智能的技术工人是企业高校又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企业大量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自动线,大量采用微电子技术、机器人和电子计算机,打破了工种单一、分工过细的限制,要求技术工人成为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人才,要求他们应该是既有较高技能,又掌握某项和多项现代技术的操作者。

3.发挥企业高校的优势,为短期在职培训多作贡献

企业高校拥有较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大量的实验设备和技术装备,还有大量的技术资料和图书资料,又有良好的教学阵地,这些都是开展短期在职培训的雄厚物质基础和优越条件。再加上企业领导越来越重视职工的短期培训,越来越注意发挥企业高校的作用,企业高校开展短期培训大有可为。例如一汽集团职工大学,在543名职工中,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有104名,讲师职称教师227人,其中多数教师都曾是各专业厂的技术骨干。拥有140多台电子计算机,还有数控中心、电子、汽车等实验中心,这些都是开展短期培训必不可缺少的条件,集团公司把干部短期培训的任务交给职工大学,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条件,同企业的人事部门、职工教育部门一起,按照中共中央《1996—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搞好企业的五年培训规划,并付诸实施,使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为“三支”队伍的建设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四、有关政策及看法

企业高校应发挥双重职能作用,以在职短期培训作为工作重点,由学历教育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化,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为了使双重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制定若干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1.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待遇及工作安排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应该是生产一线管理岗位、现场的工程师和高技术、高智能岗位的操作者。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生应享受大专毕业生和高级技工的待遇,应规定到一定年限可以参加工程师或工人技师的技术职称的评定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2.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既可以参加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的评定,也可参加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职称评定。对具备条件者也可以同时参加二项职称评定,可以取得双项技术职称。既是讲师,也是工程师,既是副教授,也是高级工程师。实行“双证”制度,有助于调动教师参加技术攻关、向科技现代化进军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3.人事部门应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推行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未经培训或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得就业上岗。

4.鼓励在职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以及技术工人积极参加培训,为他们参加培训创造必要的条件。应制定严格的培训制度,对各级人员每年必须有一定的培训要求及培训时间,且要落到实处。

5.鼓励有才能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培训,担任企业高校的兼职教师工作,并应制定一定的激励政策。

综上所述,企业高校搞好在职短期培训和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化是企业高校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高校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企业高校只有加快改革步伐,发挥双重职能作用,积极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服务,才会显示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才会越办越红火,越办越有生命力。

标签:;  ;  ;  ;  

高职教育与在职培训是企业和高校的发展方向_在职培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