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经济与城市建设关系研究_职业体育论文

体育赛事经济与城市建设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建设论文,体育赛事论文,关系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5-01-23

       中图分类号:G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909(2015)01-0001-06

       体育赛事经济是以体育赛事市场、体育赛事产品和体育赛事消费者共同组成的一种体育经济形态,是体育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世界体育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正在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由于传统工业其自身在市场和产品中的滞后以及人们对其需求的下降,人们对服务业的需求趋于旺盛,而体育赛事正是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部分,因此在世界范围内一个庞大的体育赛事市场应运而生。体育赛事经济是依托城市的一种经济形态,城市的功能决定了城市是一个聚集人口进行生产、生活、休闲的区域,而居住、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分成各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爱好的人群,城市为这些不同的人群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工作、学习、教育、生活、交通、通讯、医疗、娱乐等场所,包括体育赛事的参与和观赏的场所。每个城市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人口等方面变化的驱动下,城市的性质也随之变化,有的城市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有的成为区域中心城市,还有的成为一般性的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股举办体育赛事来带动城市建设的热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特别是在新兴国家尤为典型,在全球化现象和信息化时代更加剧了这种用体育赛事促进城市基础建设、拉动本地的地方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观光旅游等的手段,与此同时,体育赛事经济在体育赛事的催化下,其自身所共有的体育赛事市场、体育赛事产品和体育赛事消费群体也在不断地得到培育和发展,在整个体育产业体系中成为主流产业。

       当前,体育赛事经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成为彰显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一个典型标志,而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1]体现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体育赛事与城市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体育赛事趋向城市集中,城市承纳和发展体育赛事,两者的融合促成了独具一格、欣欣向荣的赛事经济。当前,发达国家普遍完成了城市化进程,依托城市的体育赛事经济发展也相对成熟,赛事经济的价值也得到了凸显,而我国仍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阶段,体育赛事经济与城市的耦合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体育赛事经济的功能和发展策略方面仍不甚明确,但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体育赛事经济来重塑自身的形象、促进城市的发展、刺激经济的增长和再生。江苏是中国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大省,也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江苏的体育赛事经济主要依托于省直辖市作为举办地,省内直辖市作为省内区域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对体育赛事经济的影响起着决定作用,而其中省会城市对体育赛事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1 体育赛事经济的功能

       从缘起上讲,体育赛事经济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产生的,现代体育赛事依托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虽然体育赛事经济并非当代经济社会最重要的研究话题,但是体育赛事经济对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不容置疑的。从整体上看,体育赛事经济有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

       1.1 直接功能

       体育赛事经济的直接功能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体育赛事市场的存在和体育赛事消费需求,体育赛事经济的主要产品和衍生品通过市场交换与市场机制的调节都可以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这在体育赛事经济繁荣的国家已非常显著。体育赛事经济的主要产品和衍生品主要是围绕体育比赛所包含的比赛产品收入,包括比赛的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权收入、球员转会收入、商业赞助收入、商业广告收入和特许产品收入。这些体育赛事所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在大型体育赛事和职业体育赛事中是显见的,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以及欧洲的职业足球联赛、美国的职业篮球、棒球、冰球、橄榄球联赛、世界网球大满贯比赛等。这些比赛产品所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就体育产业来说是非常惊人的,以职业足球运动员为例,当今世界范围身价最高的足球运动员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的梅西和C罗,两人的转会身价都超过1亿欧元,这两家俱乐部的主力阵容的身价均达到5亿欧元,这两家俱乐部在西班牙联赛进行比赛,号称国家德比,双方的身价达到惊人的10亿欧元,是世界体育比赛中最昂贵的比赛,能够吸引全世界近50个国家现场转播这场比赛,全世界的电视观众达到10亿人以上,这一场比赛的经济价值未见有明确的报道,但通过其影响力可以想象得到其一场比赛所创造的价值能够达到何种程度。

       但体育赛事经济所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放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又是微不足道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体育赛事经济的价值只是在体育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告诉我们,要大力繁荣体育产业,提高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必须要大力繁荣体育赛事经济,使其直接功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1.2 间接功能

       体育赛事经济的间接功能是其除了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以外,通过体育赛事的媒介作用促进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建设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升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这种功能在大型体育赛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国家、地区或城市与世界建立联系的一条捷径,大型体育赛事的主办地均选择在城市举办,这为城市的政治影响力彰显提供了最佳契机。实际上从20世纪初期开始,奥运会就成为承办国家展示发展成就、树立国家形象的工具,例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成为法西斯粉饰和平的舞台,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喧嚣气氛笼罩着这届奥运会;[2]而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受到了众多国家的抵制,原因在于前苏联在1979年出兵入侵阿富汗,[3]因此本届奥运会成为彰显政治主张的道具;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则突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的理念,勾画出新时期中国的发展路径选择,既彰显着中国的发展成就,亦表达着中国融入世界,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夙愿,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深刻体现了这一夙愿。2014年南京青奥会成为南京向世界展示和推广的最佳舞台,全世界通过青奥会认识和了解了南京这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体育赛事经济间接功能表现在对城市建设来讲是最好的“由头”,特别是对那些想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来说是大力进行城市建设、城市改造的最佳契机。

       在许多已经举办过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体育赛事经济的间接功能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要远远大于直接功能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且这种经济价值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特别是对城市建设来讲其意义更大。一项影响巨大的体育比赛会给举办地留下许多宝贵的赛事遗产,包括运动场馆建设、城市交通建设、城市面貌改善、新城区建设、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等等,这些经济价值难以估量。

       2 体育赛事经济与城市建设关系

       2.1 体育赛事经济的两种表现形式

       2.1.1 大型体育赛事经济的链条形式

       大型体育赛事主要是一种赛会制的比赛,其特点是在特定的时间段聚集高水平的运动员在一起竞技,短时间能够聚集大量的关注度,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媒体观众都会在这一刻聚焦。但其缺陷是聚集得快、消散的也快。[4]大型体育赛事经济的价值在于依托城市的资源、人口、文化与历史背景优势,形成一种观赛、旅游、观光、购物、探亲访友等所构成的赛事经济链。这个经济链所牵涉的主要是服务业,包含了服务业的众多领域,如交通、酒店、餐饮、购物、观光景点等。

       城市竞争的一个经典策略是申办大型体育赛事,通过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来展示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发展方向。大型体育赛事多以全球性的综合体育赛事为主,在全球性的综合体育赛事中,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世界田径锦标赛的影响力比较大。其中,奥运会和世界田径锦标赛是以城市定位的,例如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大邱世锦赛、莫斯科世锦赛等。足球世界杯则是会在多个城市甚至是多个国家进行,例如南非世界杯举办城市有9座,巴西世界杯举办城市有12座,而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举办城市则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多座城市中。大型体育赛事经常是政府用来树立形象、吸引投资、促进经济、聚集人气的一个战略。

       大型体育赛事经济的链条形态中比较典型的是对旅游行业的作用,影响力巨大的体育赛事对非举办地的居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促进这些人的定向聚集,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赛事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显现效力。赛事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基础交通设施的推进,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大型体育赛事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属于创新型的绿色经济,此种战略的使用需结合城市本身的条件,例如地理、气候、交通、非常驻人口、基础设施、资金支持等。[5]大型体育赛事经济中其政府支持的最重要一环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直接的资金注入。

       大型体育赛事经济链条形态也有一定风险,不是所有城市都可以从大型体育赛事中获得经济的促进,通常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所产生的压力非常大,赛事所产生的效益很难量化,社会、心理、美学或信誉、形象等效益都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此外,一个孤立的体育赛事(大型体育赛事往往要很长时间才能举办一次),不可能提供长期的或可持续的效益,而政府的投资和政策往往受到公众的质疑。只有适应城市发展战略的大型体育赛事才能达到目的,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分析,需要在更广泛的城市背景中来审视,仅仅关注大型体育赛事本身的分析无疑是片面的,静态的,不系统的。

       2.1.2 职业体育赛事经济的饥渴形态

       职业体育赛事是一种贯穿全年的比赛,是一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赛事形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在一段不长但相对固定的时间段里,代表所在城市的运动员或运动队反复出现在城市公众面前,这种赛事几乎是每一周就有一次或几次,观众们往往是看了这一场就想着下一场,就像人们吃饭一样,吃了上一顿想着下一顿。观众们为了看比赛,必须在每周或每月都要进行赛事消费。职业体育赛事的消费者还具有传承性,如在欧洲职业足球联赛、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的球迷中,某一个球迷是某俱乐部的忠实球迷,他的下一代也是忠诚于该俱乐部,这种传承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职业体育赛事经济的饥渴形态特征。

       对城市经济发展能够产生直接推动的赛事,多以高度职业化的单项赛事为主。职业体育赛事包括国际性的单项职业体育赛事和国家性的单项职业体育赛事。在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上,一些国际性单项职业体育赛事也起到了超出意料的良好效果,例如网球的温布尔登、罗兰加洛斯。而一些国家性的单项职业体育赛事也造就了很多体育名城,例如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米兰、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的巴塞罗那、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拜仁慕尼黑、英国足球超级联赛的曼联以及美国NBA造就的体育名城群。而一些体育场馆则成为了城市的象征,例如诺坎普、马拉卡纳。洲际性、国家性职业体育赛事如果开展的好,也能取得国际性的影响,例如欧洲冠军杯、NBA、超级碗等。

       在举办赛事方面,城市竞争多取决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影响力的主要赛事常常是被最具综合实力的城市垄断,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拥有自己的职业球队或职业俱乐部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体育场馆(特别是标志性体育场馆)、职业球队和典型品牌赛事是赛事经济的关键,它们承载着公众关注度和媒体报道量,创造了重大的公共利益。而职业体育赛事则可以与大型赛事形成互补,因此拥有职业球队、参与职业体育赛事成为城市保持持续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球队作为一个新闻点,会反复出现在媒体宣传报道之中,职业球队可被视为是城市投入的广告成本。

       2.2 体育赛事经济对城市经济的贡献

       2.2.1 体育赛事及附加值是体育产业的主力军

       体育赛事经济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在美国表现得最为突出,有资料显示美国国家职业橄榄球联盟(NFL)、国家职业篮球协会(NBA)、国家职业冰球联盟(NHL)和国家职业棒球联盟(MLB)这“四大”联盟的赛事每年能带来大约240亿美元的收入(见表1)。

      

       与体育相关的行业非常之多,如果算上这些行业,那么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一部分劳动力都依靠体育产业生存。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官方数据表明,2011年,美国有12,630位职业运动员;有193,180位教练和球探;15,630名裁判员和官员。另外,还有489,200美国人在健身中心工作;39,700人在滑雪场地工作;68,300人在保龄球中心工作;342,300人在乡村俱乐部或高尔夫球场工作。总的来看,大约有130万美国人就职于与体育有关的行业。[6]

       体育赛事经济的组成极其复杂,包括门票销售、媒体版权收入、电视转播权、运动员转会、特许商品经营、赞助与广告。在这些分支领域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有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说,体育赛事经济带动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了地方城市经济,提供了人们需要的体育精神需求。

       2.2.2 体育赛事经济中吸引投资的媒介作用

       体育赛事经济在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吸引投资的重要媒介,在一些区域经济提升迅速的地区,体育赛事经济起到一种对地方投资、基础投资、外向型企业投资的催化剂作用。

       国际会计机构致同会计师事务所《2012国际体育商业调查报告》显示,不同经济发展状态的地区,其对体育赛事经济吸引投资的诉求不同,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对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本国吸引投资的能力最为看重,在拉丁美洲,几乎3/4(74%)的企业主认为本地区承办大型赛事对吸引投资起到重要作用;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超过半数的企业主持此观点(54%)。与之相比,发达国家企业则热情不高,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比例则低得多,分别为42%和44%;G7经济体(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比例更低,只有大约1/3(36%)的企业主这样认为。然而,随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举行,比起其他G7国家,英国企业的热情要高涨得多,有61%的英国企业主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吸引投资来说非常重要。调查报告还表明,近期举办过或即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国家的企业更看好赛事带来的投资,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东道主的巴西,有83%的企业对赛事所带来的投资能力深信不疑,显示出极大的热情。2012年欧洲杯的东道主波兰以及2010年世界杯东道主南非的企业在这点上同样持有积极的态度,分别占比82%和78%。[7]

       大型体育赛事经济的链条形式除了能吸引政府的大额城市基础性建设投资以外,由于赛事的链条效应,对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有着足够的吸引力,与传统的投资渠道相比,这样的投资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甚至是文化角度都要有效、快捷、安全,其投资回报是不容置疑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这种投资诉求更加强烈,也更能吸引投资巨头们的青睐,因为与投资相适应的各项政策更为宽松,投资成本更为优惠,这些政策上的倾斜大多都是国家层面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更具有法律效力。但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国际体育比赛似乎仅是吸引投资的各项措施中的一个而已,因为发达经济体往往已经拥有可以承办大型赛事的场地、交通和技术设施,所以比起新兴经济体,需要投在基础设施和新建工程上的资金要有限得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部分民众对大新土木办体育赛事的抵触作用,也会影响当地政府举办体育赛事的愿望。

       2.2.3 体育赛事经济的城市名片效应

       在全世界范围内,体育赛事经济都是依托城市所举办的体育赛事而实现的,特别是那些历史名城、区域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是举办体育赛事的首选聚集地。这些城市举办的体育赛事以综合性体育赛事、单项锦标赛和职业体育联赛为主,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欧洲杯足球赛、世界篮球锦标赛、欧洲和南美足球联赛、美国NBA篮球联赛、美国冰球联赛、世界网球大满贯比赛、环法自行车比赛等,近几年大热的城市马拉松比赛在世界各大洲大量登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其举办马拉松比赛的热情高涨。有媒体人评出了中国的十大品牌赛事及品牌价值(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所有的比赛品牌价值均超过亿元,品牌价值最高的是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达到6.5亿元,[8]2014年底,耐克公司与中国足球协会签署了国家队赞助协议,总值高达12年10亿人民币,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体育单项协会的最大一笔赞助。从这些赛事的举办地来看除青海湖自行车赛以外,所有的比赛都是在城市举行,越是经济繁荣的城市,举办的体育赛事越多,越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城市越能举办高层次的比赛,这些都要归功于城市名片效应。

       江苏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大省,近年来在举办国际性比赛和全国性比赛都走在前列,据江苏省体育局统计,江苏2011年承办国际赛事43项、全国赛事122项,承办年度全国以上比赛数量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江苏省举(承)办综合性运动会1项次(江苏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举(承)办全国以上单项比赛204项,其中,国际比赛59项,赛事数量再创新高,成为全国体育竞赛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江苏省的五大精品体育赛事: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中国(常州)羽毛球大师赛、世界斯诺克无锡精英赛、中国(南京)国际象棋超级大赛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这些赛事的规模、层次、社会影响力等都在稳步提高。

       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南京市自从1995年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之后,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内,又举办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亚洲青年运动会、第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这样大型综合运动会,这些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省会城市建设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京的城市地铁一号线是为2005年在南京举办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而建设的,并由此拉开了南京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的序幕。城市化改造、交通枢纽完善、河西新城拔地而起、机场与火车站的重新布局以及和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基础建设都与这些大型赛事的举办有直接关系。

       体育赛事经济对提升南京的城市形象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过去南京的城市排名只是在全国二线城市的中游,而现在南京市的城市排名已处于全国二线城市的前列,并被列入新一线城市行列。据《第一财经周刊》通过对大公司的采访,一共出版了17个“大公司报告”,在这些报告中,每一家受访公司都根据它们的中国市场策略列出各自的“中国城市分级”,据此,对“新一线”城市在这些分级系统中的地位进行了比较,将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天津、重庆、苏州、西安、大连和沈阳列为2014年度“新一线”城市,南京排在这一“新一线”城市的第四位。[9]

       南京市在2012年提出了创建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的概念。其核心目标是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建成亚洲体育中心城市,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国际集聚辐射能力的世界体育名城。

       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建设的目标定位是着力打造“一城、两中心、两基地”:即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的活力之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国家体育人才教育和培养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所实施的五大工程是:体育国际营销工程,体育健身惠民工程,体育文化建设工程,体育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工程,体育人才培养工程。其中第一项体育国际营销工程是以国际影响力是衡量体育中心城市和名城的首要指标,提出南京应以大型体育赛事为引领,提升本土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扶持一流体育媒体,加强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有效提升南京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对全球体育事务的话语权和影响力。[10]

       3 总结

       (1)体育赛事经济与城市建设是文明社会一种重要的形态,体育赛事经济的功能对城市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直接功能还是间接功能,均能创造不同程度的经济价值,其直接功能对体育产业影响巨大,间接功能对城市建设影响巨大。

       (2)体育赛事经济的两大形态,不管是大型体育赛事还是职业体育赛事,都是以志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或区域中心城市的为主要意愿,大型体育赛事会为赛事举办地所在的城市留下十分宝贵的赛事遗产;而职业体育赛事会给人们形成体育消费的饥渴性和传承性。

       (3)政府选择体育赛事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考量,强调精英体育的奥运会及世界锦标赛是政府展示形象的最佳平台,但它们对经济促进的影响并不显著,往往是体育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去游说政府来支持这些赛事。通过体育赛事经济发展成果的意愿比利用体育赛事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意愿要强大得多。

       (4)对于江苏而言,已经举办了若干项大型的综合性的体育赛事,这些体育赛事所形成的体育赛事经济效益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在赛后已经不断显现,城市居民都在不同程度分享着这种体育赛事经济的间接功能所带来的巨大好处,但职业体育赛事经济的饥渴形态还处于十分落后的地步,需要大力扶持和培育。

标签:;  ;  ;  ;  

体育赛事经济与城市建设关系研究_职业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