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与思考_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教材论文,初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化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修订后(简称为新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化学学科审查委员会(2001年3月20 日)审查通过,于2001年秋季正式在全国使用。新教材在原有教材总体框架不变和教学计划(总课时96)不变的前提下,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变动、删减、增补和拓宽;对某些教学要求适当的降低、淡化处理;对某些知识的表述进行了修改。

一、新教材的特点

1.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关注环保教育

新教材特点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新技术之间的联系;内容贴近实际和生活是化学的重要功能。在2000年教育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理科考试要结合具体问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和结合,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增加的“研究性学习”中的三个专题,都是有关生活实际、环境污染和保护的内容,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再如:总复习中,设计的关于“乳酸钙”、“碘酸钾”的知识介绍,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化学”知识,体现了化学的价值,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真谛。这无疑对教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和开展素质教育,都是很好的尝试和启迪。还值得说明的是,封面的彩图设计同样体现了环保的思想。四幅彩图全部更换,其中,有三幅照片的内容发生变化。对污染严重的“焰火”、“钢铁的冶炼”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氢气球”三处人为景观更换为自然或历史景观,反映出编者的良苦用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请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古迹”。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体现人文精神

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新教材都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作为实验的个体——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思想。近几年,我国每年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损失惨重。如2000年洛阳“东都大火”;江西多起“鞭炮爆炸”事故;山西小煤窑“瓦斯爆炸”接二连三。所以、防火、防爆、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了教材的始终。例如,“白磷的燃烧”验证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就要求在通风橱里进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六种消防安全标志;《教参》上建议制氧气时,用双氧水代替可能产生爆炸的氯酸钾;将“灭火器”知识由“常识性介绍”改为“了解”;在讲述氢氧化钠使用时,用黑体强调:“更应防止溅到眼睛里”。这些内容的特意安排,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体现人文精神。

3.栏目设置,推陈出新,具有弹性和开放性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现行新教材考虑到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整体要求降低的基础上,减少了“选学”内容;但增设了“阅读”、“资料”、“研究性学习”三个栏目。这些集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研究性的内容,经过合理编排,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更大的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性学习”。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由学生从自己身边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感兴趣问题来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或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个体的自信,并挖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程序如下:

4.“量和单位”全面贯彻国家新标准

此次修订,当废除的物理量已彻底废除。例如,原子量、系数、式量等不再与变更后的新的物理量并存使用。值得说明的是,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实际使用的某些单位,如“g”、“L”、“mL”等符合国家标准。因为“g”属于SI单位的倍数单位;而“L”、“mL”属于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这是物理量仍有多个单位的原因。物理量必须包括以下四个要素:即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此外,在数的书写上,已采用国际通用书写原则,即整数从个位往前每三位数字紧排,小数点后每三位数字紧排,数值与单位符号之间留一空隙。如硅的质量分数的表示为:99.999 999 999 %,而不是99.999999999%;五千毫升写为5000mL,不再写成5000mL。这些微小的变化,皆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积极主动地适应新教材,全面实施国家标准。

二、思考与体会

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新型的师生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道者,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大胆地探索教学方法和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通过学习,笔者有以下思考和体会。

1.吃透大纲,深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高”与“度”

调整后的《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了大幅度的降低处理,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原理从整体上降低了一个档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已彻底删除。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把握“标高”,如何搞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吃透大纲,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标高”和“深广度”,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创新?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在开展了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之后,可使研究性学习更深一层、更进一步。使实验探究型转向探究实验型(即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来研究问题)。 如课本第126页中关于铜的性质的描述:“铜在干燥的空气中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可生成碱式碳酸铜(铜绿)。”这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源。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对“铜生锈条件”进行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的实验问题既要立足教材,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的相似题;又兼有实验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这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所要求的结合。

3.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传播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学习“发现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科思维方法形成于本学科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解决本学科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能触类旁通并有助于形成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两点入手:一是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学习过程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求得科学活动的亲身体验。总之,研究个体、调查学情、优化学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

4.切实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一个称职的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有驾轻就熟的实验技能和娴熟的教学技巧。如果教师不能过“化学实验这一关”,它始终会成为教学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5.教学中注意科学性、严密性和规范性

化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化学用语、符号、数字的书写和解题步骤一定要规范到位,进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6.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迫在眉睫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今后人们将会更多地从网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所以,新教材中增加了一处“信息网址”,这也是对教师和学生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教师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大势所趋,计算机远程教学也是指日可待;对学生,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已是刻不容缓。

标签:;  ;  ;  

初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与思考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