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吴玉辉,刘曼,周涛

64层螺旋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吴玉辉,刘曼,周涛

吴玉辉 刘 曼 周 涛

唐山市中医医院CT室 河北唐山 063000

【摘 要】目的:对64层螺旋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3例因胸痛而疑诊为急性冠状综合征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检查,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为患者实施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将其检查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便于判断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其中有7例患者SAG(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及MSCT(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都排除了冠脉狭窄病变;64层螺旋CT在中重度冠脉狭窄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6.1%,阴性预测值为87.15%,阳性预测值为96.1%,特异度为87.15%;心电图检查在中重度冠脉狭窄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8.10%,阴性预测值为87.15%,阳性预测值为81.15%,特异度为37.15%。结论:将64层螺旋CT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是一种可靠性强、安全性高的检查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64层螺旋CT;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205-02

在急性冠状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其诊断的金标准就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为患者该项检查,具有检查费用高、创伤性大的特点,在为患者实施检查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性,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冠心病检查手段,其具有检查费用低,操作方便,无创的优点,这使得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1],本文就主要对64层螺旋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予以简单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3例因胸痛而疑诊为急性冠状综合征的患者,对其开展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EGG(心电图)、SAG(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选的33例患者中包含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处于40岁到80岁之间,所有患者都为窦性心律,排除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含碘对比剂过敏史患者。

1.2 方法

在为患者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过程中,在为患者实施经皮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之后,将7F鞘管置入,然后通过鞘管进行2000U肝素的推注,以便于起到良好的抗凝作用,分别在左右冠脉口中送入JL410、JR410左右冠脉造影导管,通过足位、头位、左侧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前后位等多投照体位、多角度来对冠脉的全部分支予以显示,并要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心内科介入医师应用国际上通用的目测法来开展评价,也是说通过狭窄处直径比邻近狭窄段的近心与远心端正常冠脉内径减少的百分数来进行计算,所应用的计算公式为:A=(B-C)/D@100%,其中A表示的含义是: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B表示的含义是:患者狭窄部位近心端正常血管的直径;C表示的含义是狭窄处的直径;D表示的含义是:狭窄处远心端正常血管的直径[2-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为患者开展64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的过程中,应用的是西门子64排,型号是Definition AS,具体的实施方法为:所有患者在开展CT检查之前,需要采取措施将患者的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对于心率比较快的患者,可以在扫描之前舌下含服B受体阻滞剂,也就是25毫克到50毫克的倍他乐克,先开展冠脉钙化评分扫描,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技术,将其扫描范围控制位自心底部到心尖部,其扫描参数设置为:有效层厚:215毫米,螺距0116,准直016毫米,其次开展冠脉强化扫描,通过前臂静脉预注射20毫升的优维显,将其流速控制为每秒4毫升,对其主动脉强化峰值的时间进行测定,再通过前臂静脉团注77毫升的优维显,其流速同样控制为每秒4毫升,延迟23秒之后,开展一次屏气,完全心脏扫描,将其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流600毫安/秒,电压120千伏,有效层厚01625毫米,螺距0116,准直016毫米,扫描时间为6~10秒,旋转时间为0135秒/转,在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在不了解患者的SAG检查结果的情况下,通过轴位及多种后处理技术来对图像进行重组,然后再对图像开展分析评价,在发现患者的斑块之后,选择其中斑块最大的层面来对兴趣区进行测量,然后结合CT值来对斑块的性质进行确定,其中分为混合斑块、软斑块、钙化斑块几种类型,若斑块的CT值超出130Hu,那么将其定义为钙化斑块,对于患者的狭窄部位,在图像重组的过程中,至少要应用两种重组方法,并要结合多方面进行确认,在多平面图像重组的过程中,要将冠脉最狭窄部位转其走行的轴位图像,以便于对其所占据的管腔大小来进行显示,应用标尺来对狭窄程度进行测量,以便于对患者的狭窄度进行量化[4-6]。

1.3 评价方法

将S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来对64层螺旋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敏感度进行评价,并要结合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斑块、EGG变化来对其在冠脉中重度狭窄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冠脉狭窄程度的分级主要表现为:重度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5%;中度狭窄:狭窄程度与50%~75%之间;轻度狭窄:狭窄程度下雨50%;正常[7]。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选的33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在开展64层螺旋CT检查及SAG检查时,都显示正常,能够排除冠脉狭窄病变;在SAG检查中显示为轻度狭窄的病灶有7处,其中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的有5处,漏诊的有2处,高估3其中3处病灶为中度狭窄;SAG检查结果中显示为中度狭窄的病灶有8处,其中CT诊断正确的有7处,1处漏诊,将其中2处高估为重度狭窄;SAG重度狭窄病灶有33处,其中64层螺旋CT正确诊断32处,将1处漏诊。

64层螺旋CT在中重度冠脉狭窄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6.1%,阴性预测值为87.15%,阳性预测值为96.1%,特异度为87.15%;心电图检查在中重度冠脉狭窄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8.10%,阴性预测值为87.15%,阳性预测值为81.15%,特异度为37.15%。在中重度狭窄病灶中,有18例患者具有斑块病灶,其中有7例含有混合斑块与钙化斑块,有11例为软斑块。

3 讨论

通过检查结果的数据对比发现,在应用64层螺旋CT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开展检查的过程中,将S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那么64层螺旋DT的检查结果在轻中度的狭窄方面与SAG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比较高,64层螺旋CT在中重度冠脉狭窄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6.1%,阴性预测值为87.15%,阳性预测值为96.1%,特异度为87.15%,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CT检查中出现冠脉狭窄假阳性,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呼吸、心率、心律等因素所导致的运动伪影,导致出现狭窄的假象,一些容积效应、血管扭曲明显、多个血管分支分叉处的解剖结构都是比较复杂的,冠状动脉管壁处的钙化情况严重等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CT评价的阳性率上升,并且高密度钙化与血管腔区分起来比较难,对管腔的观察具有较大影响,会导致管腔的狭窄程度不能评价,或者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出现错误[8]。

本次研究中,有7例患者在开展64层螺旋CT检查及SAG检查时,都显示正常,能够排除冠脉狭窄病变;在SAG检查中显示为轻度狭窄的病灶有7处,其中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的有5处,漏诊的有2处,高估3其中3处病灶为中度狭窄;SAG检查结果中显示为中度狭窄的病灶有8处,其中CT诊断正确的有7处,1处漏诊,将其中2处高估为重度狭窄;SAG重度狭窄病灶有33处,其中64层螺旋CT正确诊断32处,将1处漏诊。在中重度狭窄病灶中,有18例患者具有斑块病灶,其中有7例含有混合斑块与钙化斑块,有11例为软斑块。由此可见,将64层螺旋CT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中,其不仅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其能够很好的检测出冠脉中的斑块,并将斑块的形态予以显示,结合具体的CT值,能够提示出斑块的不同成分,64层螺旋CT的阴性预测价值比较高,能够有效的防止冠脉正常或者是不需要开展介入治疗的患者开展有创性的SAG检查。因此,64层螺旋CT是一种简便的、无创性的冠脉血管检查方法,其在为患者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扫描速度与分辨率,这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屏气时间,提升诊断正确率,并且诊断结果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晓云,徐岩,刘斌,戴东生,吴继雄,王爱玲,程自平,许邦龙,陈斌,朱润硕,汪太平.64层螺旋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23(29):505-506.

[2]石瑜,方毅民,任法新,王桂乐,杨军.64层螺旋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25(4):605-606.

[3]吴江玲,乔锐.64层螺旋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0.25(10):1112-1113.

[4]乔锐.64层螺旋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淮海医药,2010,20(17):1021-1023.

[5]王黎,王爱玲,韩卫星.64层螺旋C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成分的评价[J].临床荟萃,2014,20(11):606-608.

[6]邓小飞,舒政,张家美,葛珠瑾,孟文斌. 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64层螺旋CT的影像差异[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21(11):412-413.

[7]王威,吴华雄,胡珊,孟新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18(13):456-458.

[8]王教术,刘晓妹,时广平,王姗.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的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5,28(11):113-115.

论文作者:吴玉辉,刘曼,周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  ;  ;  ;  ;  ;  ;  ;  

64层螺旋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吴玉辉,刘曼,周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