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校企科研合作实践及思考-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校企科研合作实践及思考-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校企科研合作实践及思考*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杨 斌

(湖北民族大学 科研处,湖北 恩施 445000)

摘 要: 校企科研合作是高校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在经济相对落后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校企科研合作松散,模式单一,成效不佳。这不仅因为政府引导缺乏整体规划,高校政策放开不够,而且因为校企协同不足,未能形成最大合力。构建基于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政、校、企三方“联动”校企科研合作模式将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效能,提高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宽合作领域与渠道,让三方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实行深度有效协同合作。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校企科研合作;产业集群;三方联动

0 引言

开展校企科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方式,是高校和企业实现双赢的选择。国家、湖北省分别相继出台了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集成攻关,鼓励组建以核心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产学研联盟,引导高校院所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化,鼓励高校院所向企业转让知识产权等,为开展校企科研合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政策支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企业规模和数量大幅落后于其他地区,作为企业发展驱动的创新能力更是远远不足。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科研人才欠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不足。要破解这些难题,创新校企科研合作模式,提高校企科研合作实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就是一剂良方。

(1)元素的相关性分析,Au与As、Ag、Sb的关系十分密切,表明矿体中的Au主要赋存在毒砂和辉锑矿中,同时也说明As、Sb对Au的找矿具有指示意义。

1 少数民族地区校企科研合作现状

选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以2013-2017年的校企科研合作项目为研究对象,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校企科研合作模式创新。

1.1 科研合作量低

2013-2017年,恩施州高校与企业签订科研合作项目281项,年均约56项,年合同金额约300万元。恩施州的校企科研合作项目无论数量还是合同金额,与宜昌、荆州等其他地级市均大幅落后,甚至远落后于一所省属高校。据武汉科技大学官方网站公布,该校一年的校企科研合作项目就超300项,超过了恩施州5年的项目数。

1.2 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项目少

281项校企科研合作项目中,技术开发项目76项、技术服务项目108项、技术咨询项目92项、技术转让项目5项。从中可以看出,技术服务项目最多,占到了项目总数的38.4%;技术咨询项目次之,占比32.7%;技术开发项目再次之,占比27.1%;技术转让项目最少,仅占比1.8%。

3.2 加入石墨烯的Fenton反应中,最佳pH值由4提高至6;石墨烯加入量为3 mg/L时废水处理效果最佳;H2O2的加入量为7 mL/L时,可达到较好的废水处理效果及经济性。

据统计,近3年恩施州政府年均投入2 000余万元用于科技研发和科研成果资助奖励,引导高校和企业合作协同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投入引导资金,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联合技术攻关;资助专利申请,奖励专利授权;搭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但是政府在引导奖励时,缺乏整体规划,例如在确定扶持对象时,恩施州政府照顾各行业、各县市,保证各个行业、各县市都有企业代表,这势必造成了“撒胡椒面”现象,虽然合作项目很多,资金投入不少,但是产生的成果不多,对企业的发展成效不显著。

1.3 合作模式单一,以松散型合作为主

从促成校企科研合作项目原因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合作方式等,归纳出恩施州校企科研合作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致谢 本文参考了大量文献,在此对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感谢高二年级数学小组同学在课堂上的投入表现.

此种模式为地方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推进校企科研合作。其主要方式有:①建立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制度。政府选派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深入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对选派的科研人员在经济上给予一定支持;②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企业与高校联合技术攻关。如恩施州在科技项目立项时对校企科研合作项目优先支持。据统计,恩施州每年选派高校的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约40人;州级科技项目中,州内高校参与的有10多项。通过政府推进的校企科研合作项目每年占总项目的比例约为20%。这表明政府逐渐重视地区校企科研合作工作,但是力度还不够,成效并不显著。

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促成的校企科研合作约占到恩施州科研合作总量的60%,且主要是一次性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项目比例较大,为企业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但合作层次较浅,合作规模不大,难以在技术上形成大的突破,对企业的发展支持有限。

1.3.2 高校主动服务的合作模式

当前,现有校企合作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服务地方的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无论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还是高校主动服务或地方政府推进的合作模式,企业、高校、政府三方均各自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和推进校企科研合作,难以促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且其合作也仅停留在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委托研发等较为松散的浅层次的合作。

此种模式以高校为主导,高校主动寻找、挖掘企业需求,主动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高校设有专门的机构,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就是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人员的对接。同时,学校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通过考核、奖励等激励科研人员积极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据统计,恩施州每年通过高校主动服务促成的科研合作项目占总项目的比例约为20%,反映出这种合作模式虽然有所采用,但是比例小,高校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内驱力欠缺,致使合作效果不明显,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1.3.1 企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

1.3.3 地方政府推进的合作模式

此模式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或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需求,需要智力支持,便主动寻求合作。高校针对企业需求,提供相应服务。此种模式又分为一次性合作模式和长期性合作模式。一次性合作模式即针对企业的具体需求,高校提供一次性的智力支持。这种模式一般合作内容较单一,合作期较短。如培训企业员工、单个产品开发等;另一种是长期合作模式,即企业与高校形成相对固定的长期的合作,高校为企业提供长期的智力支持。这种模式一般合作内容较丰富,合作期较长。如提供系列产品的技术开发,保证技术的及时更新换代,或共建研究院,共同进行技术攻关等。

庄园在成立之初,借鉴其他同类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模式,特别重视特殊教育、康复、保育各自承载的工作内容,并成立专门科室对儿童进行特殊教育、康复、保育。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特殊教育、康复、保育只是从专业本位出发,单一的服务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多的重度残疾儿童的需求,各专业之间得不到最有效、最充分的利用,孤残儿童在特殊教育、康复、保育三方面的综合成效并不明显。

王利春(1982-)为本文通讯作者,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设施作物水肥高效利用技术,email:wanglc@nercita.org.cn

少数民族地区校企科研合作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政府必须牢牢把握地方产业的发展方向,高校和企业也必须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的发展方向开展科研合作。

2 少数民族地区校企科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引导缺乏整体规划,效果欠佳

分析各类型项目的数量与比例,可以看出恩施州的校企科研合作主要还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技术开发少,而将科研成果转让企业的项目就更少,反映出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协同创新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2.2 校企协同不足,未能形成最大合力

从统计可以看出,大部分校企科研合作是基于项目的浅层次合作,合作期短,主要解决眼前问题,缺乏长远规划。企业遇到问题,就寻求高校解决;高校提出主动提供科技服务,企业就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合作。而且企业在寻求科研合作时,对地方高校信心不足,特别是一些核心技术突破时,实力雄厚的企业寻求与更高层次的部属高校、省级科研院所合作。中小企业则更愿意购买现成的技术。目前高校科研人员获得的专利虽然较多,但缺乏与市场对接,造成转化率低。企业和高校总是一头热、一头冷,技术供给不能很好地契合,难以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的积极性。

2.3 政策放开不够,未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近几年,对高校科研人员开展校企科研合作,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系列的鼓励政策。如在促进成果转化方面,对成果转让方式、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科研人员分类评价等作了规定,在学校层面,也制定了实施办法。但是,统计近3年参与校企科研合作的科研人员数,年均增长不足10%,反映出科研人员服务企业的动力仍需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的约束。主要有:①职称晋升时校企横向科研合作项目与纵向科研项目区别对待。高校更看重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的科研项目和高水平论文、专著等科研成果,所占评分权重大,而横向的校企科研合作项目评分权重小,甚至无权重;②经费使用约束仍过多。虽然学校出台了专门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但是全省缺乏统一的规定,且在经费使用上放开的程度还不够;③税收减免不够。目前对科技开发项目,企业可以减免纳税,但科研人员在劳务收入、绩效分配、成果收益等方面,还不能享受税收优惠。

3 政、校、企三方“联动”的校企科研合作模式

根据工程资料分析与总图运输专业相关的投资项目约占发电工程静态投资的 10∽15%.总体规划设计的好坏对控制工程造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响最大的阶段是设计的前期工作,因此要抓住前期工作的重点,加大方案优化的力度,而且要贯穿于工程项目设计的全过程。

根据地方优势与特点,恩施州委州政府提出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在开展校企科研合作时,政府、企业、高校就要紧紧围绕这“四大产业集群”,三方“联动”。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results, we confirm the proposed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B dye using Zn2TiO4 nanoparticles as the photocatalyst in our experiment as follows (Eq. (1) to Eq. (6))[9].

3.1 地方政府统筹规划,重点推动“四大产业集群”校企科研合作

(1)引导搭建校企科研平台。参照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建设思路,围绕“四大产业集群”,在高校或重点企业资助建设州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实验室或中心实行资源共享,为科研人员服务企业搭建平台,促进校企协同技术攻关。

(2)科技项目立项应少而精,重点立项与“四大产业集群”有关的项目。立项项目要求必须是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的项目,必须是技术联合攻关的项目,以此通过行政手段推动校企科研合作。

(3)成果奖励改变专利授权即奖励的做法,实行专利转化后奖励。授权专利只有通过许可使用、权利转让或入股等方式转化后,政府才给予奖励。政府可加大专利转化奖励的力度,以此刺激专利转化,同时,对专利申请注重培育,可适当资助。

3.2 高校转变观念,加强应用研究,积极寻求校企科研合作

高校重视基础研究,重视高水平论文、专著等成果。重视基础研究毋庸置疑,但是,对民族地区高校来说,较之部属高校或部分省属高校,无论是科研人员水平还是实验条件上,都相差甚远,以致难以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民族地区高校为地方服务,科研也要接地气,要发挥地域优势,要鼓励科研人员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开展应用研究。应用研究项目在项目评审、推荐、奖励等方面与基础研究项目同等对待;专利、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等应用研究成果与论文、专著等在职称评定、考核奖励等同等对待;其成立专门的促进科研服务地方机构,高校主导校企对接,为校企科研合作提供平台、法务、财务等系列专业服务。

3.3 企业规划发展战略,主动寻求技术支持,与高校建立稳定的科研合作

企业发展离不开持续的创新。企业要不断创新,特别是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仅靠自身难以完成,也不是最经济的做法。而高校是知识的密集地,人才的高地,开展技术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企业与高校建立稳定地科研合作,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企业资金与市场优势,使高校科研人员能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创新成果顺利转化也是水到渠成的了。

这种基于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政、校、企三方“联动”校企科研合作模式将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效能,提高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宽合作领域和渠道,让三方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实行深度有效合作。

参考文献

[1] 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6):42-48.

[2] 赵彦普.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8-100.

[3] 张茹,张晓丰.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与产学研合作关系[J].科技信息,2011(35):298-299.

[4] 郑兆巍.“引企入校 合作双赢”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4(1):93-95.

[5] 黄亦鹏,魏国平,李华军.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7):70-71.

[6] 于孟晨,董晟全,范新会,等.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4):35-37.

[7] 张新刚.校企科研合作项目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7(7):69-70.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9.05.038

*基金项目: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推进项目“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研究”(2016-C-04)

作者简介: 杨斌(1979—),男,硕士,湖北民族大学科研处,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收稿日期: 2019-03-20

(责任编辑 要 毅)

标签:;  ;  ;  ;  ;  

少数民族地区校企科研合作实践及思考-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