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金配置模式的定位与现实思考_资产配置论文

商业银行资金配置模式的定位与现实思考_资产配置论文

商业银行金配置模式定位及现实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现实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业银行资金配置模式是依其职能进行定位的。它要求管理者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以防范风险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全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按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原则配置资金,按照集约经营合规经营要求,组织资金营运,降低营运成本,避免资金损失,提高经营效益。

根据这一目标定位,工商银行一度作出重要尝试,开通系统内资金交易系统,开办券商股票质押贷款,试办债券柜台交易业务,不断推进资金配置市场化进程,深化了资金营运管理体制改革。但实际工作中现行资金营运管理体制在发挥资金配置功能方面,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资金营运机制,充分发挥资金的优化配置作用。

一、现行资金营运体制对资金配置的局限性

(一)统一的资金调控模式与区域资金不均衡的客观现实不相适应

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差距较大,各行在外部环境、经营水平和历史基础等多方面也存在差异,这就必然形成分行间资金状况的不均衡。根据资金紧张程度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资金大量富余行,即传统意义上的存差行,这一类银行多位于东部沿海省份和经济发达城市;第二类是资金相对平衡行;第三类是资金长期处于严重缺口的银行,即传统意义上的借差行,这一类银行多位于中西部欠发达省份,往往缺乏资金来源,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资金来源的潜力也不足,资金缺口主要依靠总行的系统内借款解决。对经营环境、经营现状和经营水平各异的三种类别的商业银行,实行“一刀切”式的高度统一的资金调控管理,不论是资金富裕行,还是资金紧缺行,全部执行统一的二级存款准备率,统一的系统内资金往来利率,统一的系统内借款和定期存款管理办法,这种表面上的平等忽略了区域间资金不平衡的客观实际。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作用下,西部地区的资金有效需求量迅速增大,西部地区原本紧缺的资金资源将更显紧张,资金供应严重不足,统一的资金调控模式将加剧资金的不平衡,从而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二)资金营运范围与其职能定位不相适应

资金营运在银行经营活动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银行经营活动的核心,体现在资金来源与运用的统筹组织上,也就是营运资金。银行的每项经营决策、每个经营行为,都是在营运资金,所有重大业务活动都离不开资金营运,资金营运的职能定位要求其必须对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全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但在现阶段资金营运实际工作中并未做到这一点,突出体现在贷款作为资金运用主要形式,对资金的占用表现为刚性,加上经营亏损等内部资金大量挤占营运资金,致使实际可供调度而且能够调度的资金范围较小,对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全过程难以做到有规划地、主动地控制和管理,资金配置多表现为被动、滞后的行为;而且由于多数分行的资产属刚性占用,流动性差,在具体平衡资产负债的时候,往往只能顾及总量平衡,对其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的管理难以全面顾及。

(三)资金价格信号微弱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不相适应

逐步放开利率,实行利率市场化,是建立市场化金融体制的客观要求。2000年9月21日人行放开外币贷款利率,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此拉开序幕。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与机遇,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转变资金定价方式以适应新的环境,以便在激烈竞争中尽早占据有利位置。从理论上讲,价格是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资金供求状况是有差异的,因此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资金利率应有区别。但现实情况是,除了同业拆借市场和系统内资金交易市场的资金利率外,行内其他各种资金利率不分时期、不分区域,基本处于统一的、稳定的状态,未能准确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这种资金价格信号微弱的现状,不利于全行尽快适应并跟上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不利于推进全行利率管理体制改革,从而无助于形成一套有效的资金定价机制。

同时,由于当前实行的是计划定价为主、市场定价为辅的利率双轨制,这种资金定价办法也很容易导致资金价格悬殊,加剧资金不平衡,从而影响资金配置效率。

(四)计划分配、市场配置并存运行的二元配置模式与资金配置市场化趋势不相适应

资金营运对经营的效能主要通过资金调控手段来实现,设置资金调控手段的目的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对这些手段的调整与运用,引导全行资金的合理流动,充分配置全行资金。目前商业银行调控资金的主要手段有二级存款准备率、系统内资金往来利率、系统内借款、定期存款和有关管理办法,由于这些调控手段的设置并非完全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而是较多地掺杂了行政色彩和主观因素,加之这些手段的调整缺乏适时性和敏锐性,导致资金营运对市场信号的反应迟缓,资金营运手段对系统内外资金需求的传导性较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配置效率。

组建系统内资金交易市场后,行内资金配置开始引入市场化手段,但该系统作为调剂短期资金余缺的重要手段,目前只占资金配置的次要地位,还不是全行资金配置的主渠道,而且该市场是一种模拟市场,还带有较浓的计划色彩(如统一的交易限额控制比例),全行大量资金仍通过计划手段调控,比如贷款计划的分配等等。这种二元配置模式并存运行的现状,使总行的经营发展策略不能在全行范围得到贯彻实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和降低了资金营运效率。

(五)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与来源的广泛性不相适应

目前我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有存款、央行再贷款、债券回购、同业存放、同业拆借等,而资金运用除了贷款业务外几乎难以找到更加有效的途径。作为资产的主要形式贷款业务又因质量不佳,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资金长期占用,长期贷款难以收回,导致全行主要资产项目的变现能力较低。然而,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又迫使各级行不得不以存放央行款项和系统内上存款项等低效资产的方式大量保持备付金,造成了资金使用的浪费及资金效益的低下。资金来源的广泛性与相对狭窄的资金运用渠道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全行资金营运的一大难点。

二、资金配置方式调整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拓宽资金配置覆盖面

资金营运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更新观念、转变职能。首先,要按照“对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全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的要求,真正树立大资金营运观念,从资金的广度、深度与时间跨度上拓宽配置覆盖面,将全行所有资金,不论是增量还是存量,不论是资产还是负债,不论是营运资金还是内部资金,全部纳入统一的调度与配置。针对资金营运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改善资产负债的总量、期限、利率结构的平衡状况,提高存量资金配置效率。一是适应对贷款实行发生额控制的新趋势,对贷款占用资金进行动态管理,摒弃以往重放轻收的观念,将到期贷款作为一种重要资金来源匡算可用资金,改变贷款刚性占用资金的现象,改善贷款周转使用效率,提高贷款资产的流动性。二是加强内部资金管理,切实实行财务资金与营运资金分账管理,切断财务资金挤占营运资金的途径,遏制无效资产增势,避免资金被动性的、低效率的配置。

其次,要进一步转变对资金营运部门职能的认识,将其职能由以往偏重资金管理,转向经营性职能与管理性职能并重。当前应不断加强直接经营职能,重点经营好非贷款类经营性资产业务(如:债券、拆出资金、券商股票质押贷款、票据业务等)和存款以外的批发性负债业务(如:同业存款、人行再贷款、融资债券、拆人资金、债券回购等),这些业务具有批量大、流动性强、风险低的特点,经营得当将产生巨大的效益。不仅如此,购买、持有债券和办理资金融通等业务,还可以扩大非贷款类经营性资产占比,解决贷款资产比重过大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及经营风险偏高的问题,通过资产多元化形成收入的多元化,逐步提高非信贷收入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从而提升全行持续而稳定的盈利能力。

(二)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实行资金差异调控政策

根据效益目标和总体经营策略,实行有差别的资金调控政策,促进资金的高效营运。首先,改变全行二级存款准备金率单一的状况,对于资金投入大、回报高的分行,适当降低二级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其可用资金;其次,按照资金“洼地”原理,调整系统内借款政策。当前特别是要配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对西部地区实施借款倾斜,发挥系统内借款导向作用,鼓励当地分行积极竞争,拓展优质高效业务市场;再次、调整内部资金利率管理办法,改变以往资金利率与资金供求脱节的现象,比照行内外资金市场加权平均利率变动情况,按照资金供求关系对内部资金利率实行有限制的浮动,促进资金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为利率市场化奠定基础,推进资金有序流动。同时,建立行内资金营运互助协作机制,采取东部发达与西部欠发达行结对子的形式,实行行际间对口支援,交流资金管理经验和经营策略,提高资金营运管理水平。

(三)遵循市场法则,积极推进资金配置市场化改革

完善行内资金交易系统,提高系统市场化程度。一是改变交易限额分配办法,真正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市场规律在资金交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行的资金融入与融出限额,是与各行存款、同业存款两项指标挂钩的,存款、同业存款总量低、增长慢的行,交易限额一般较小。但正是这些行资金自给能力低,对借款的依赖性强,有必要采取增加临时交易限额或授予特别交易限额的办法,对现行限额分配办法进行修正。二是增强银行入市干预的透明度,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以市场参与者身份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以便有效地管理资金交易市场。三是遵循市场法则,坚持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市场的问题。根据资金供求状况和资金利率的高低,确定资金交易数量和价格,促使低效资金与高效资金相互补充,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配置相结合。

探索建立分行间资金横向有序流动机制,试行分行间资金场外公开交易。在实际经营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分行竞争到一笔巨额优质资产业务,但由于其自有资金来源有限,系统内借款利率偏高(相对于该项业务有可能倒挂),行内资金交易市场又存在资金期限短、限额紧的问题,现有渠道难以筹措资金满足该业务需求,而另外一些分行拥有大量的资金却难以找到合适的用途,使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此时,如果开辟分行间资金场外公开交易,实行行际间资金自主有序流动,就可以解决上述矛盾。具体交易可按照NOTES网上公开询价、竞价成交、强制清算等步骤公开进行,总行可通过要求交易备案的形式进行引导与监控,规范分行间资金横向流动。

(四)完善资金配置手段,提高资金营运效益

当前的资金调拨环节存在着渠道不畅等问题,影响了资金营运效益,有必要进行理顺与完善。一是争取人民银行支持,实现人民银行电子联行系统与总行资金汇划清算系统的实时对接,彻底解决因总行与人民银行汇路衔接问题而出现的大额资金经常性在途,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便捷顺畅的汇路也有利于压缩与合理摆布备付金,提高资金收益。二是全面发挥资金调拨管理邮件系统功能,该系统目前仅开通了指令功能,应尽快开通系统中的申请、通知两项功能,以提高办事效率。

标签:;  ;  ;  ;  ;  ;  ;  ;  ;  

商业银行资金配置模式的定位与现实思考_资产配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