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街道在城镇的运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生活,与此同时,街道也是一个城市的标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小城街道景观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小城镇街道改造中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为小城镇街道日后的景观设计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
1 引 言
每个小城镇都有本身特有的人文特征和自然特征,而展现到街道景观中便形成自身独特的城镇风貌、气质与性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城镇的面貌发生极大改变,街道景观也在不断进行改造,而在改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误区。一些职能部门的决策失误,设计者的短视行为、急功近利,都造成了小城镇街道景观的文化景观、生态系统难以营造和传承,造成了当前小城镇街道景观缺乏整体性设计和规划、本身生态特征与景观文化缺失、小城镇生存质量和形象堪忧的现状,对小城镇未来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本次探讨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2 当前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的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小城镇街道景观的改造是一项重要工程,不但关系到大笔资金、居民生活舒适度、交通吞吐能力,而且影响到生态环境、城镇形象,改造结果影响深远。然而,在改造小城镇街道景观上的研究力量都相对薄弱,并未系统地综合小城镇各街道景观各要素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改造,同时更未深入论述和分析过去及现状。在理论指导缺乏情况下,一些职能部门在改造决策上出现各种失误,相关设计人员也忽视小城镇街道景观人文、历史的营造与继承,不重视小城镇街道景观的生态系统,导致小城镇街道景观缺乏整体性设计和规划、小城镇街道景观缺失自身生态与文化特征等诸多问题,极大影响着小城镇街道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当前小城镇改造极有必要。
3 当前小城镇街道景观存在的问题
3.1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
小城镇街道景观的改造并非简单的空间重构和塑造,而是一项各方利益互动的过程。在公众、规划师和政府这三个角色中,由于政府机关拥有行政权而地位优越,往往能够决定最
终改造方向,设计师虽然决策权不大,但专业性强的性质也将自己的好恶带入整体设计方案中,进而对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小城镇中的广大人民群众则不同,虽作为街道景观改造的最直接受用者,但却难以直接参与道路景观改造的过程。街道景观主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规划设计,因而领导者们极难得有机会去体验最普通的街道,而外来设计师更是不具备当地街道的珍贵记忆,而只有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普通人民群众才是小城镇真正的主人,因而人民群众所需要的街道景观才应当是政府机关和设计师们在不断追寻难得的街道景观。若是公众参与力度不够,政府机关就难以了解群众的想法,只会依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景观改造,从而决策过于独断,缺少意见与监督。设计师的作用,则由引导群众的审美取向转变为取代群众的审美取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忽视弱势阶层的利益,强维护势阶层的利益,人们的邻里关系、社会网络、情感需要等非物质因素都被忽视。
3.2 全球化背景下城乡趋同、文化趋同
网络时代,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东西方坚硬的壁垒被打破,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各地的交流越发容易,各种潮流和尖端思想瞬间传遍世界各地。而这种经济全球化同时带来了全球文化的趋同。城市建设者们互相借鉴学习,加深交流,使得人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渐渐相近,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信息技术的交流,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在推动着城市形象逐渐趋向同一。在这种情况下,以城市形象为楷模的小城镇也逐步接近着城市街道景观的规划方式,城乡景观愈发趋同,从而本应朴实憨厚的小城镇街道景观开始往标新立异的方向发展,各种西方风格、都市风格的雕塑小品不断进入道路节点,小城镇街道景观正面临着不同文化的冲击。
3.3 整体规划缺乏造成规划性破坏
缺乏整体规划是造成小城镇街道景观出现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所谓整体规划,并非指改造前结合浏览数据而获取的简单的文字性材料,而是将建筑、道路、设施与公共艺术小品、水景、绿化等小城镇街道景观各要素综合开展实地的考察、分析、调研,并将当地居民的建议与意见将结合,最终取得展现小城镇地方特色、能够保证本城镇历史文化脉络延续、体现人性关怀、尊重原生态结构、居民满意的街道景观改造方案。当前,小城镇街道改造正在“规划性破坏”的怪圈中举步维艰,众多小城镇街道景观现有的生态和人文特征由于“规划”而遭受质的破坏。在缺乏实质性的整体规划、冠以“改造”之名的情况下,许多极具生活气息的街道空间不复存在,原始自然的生态景观被无情铲除,历史文脉被斩断,在“规划”的名义下,小城镇街道景观变得面目全非。
4 小城镇街道改造方法分析
4.1 遵循景观整体规划性及连续性
(1)在改造的前阶段,应当通过大量精力的投入来详细探究并理顺小城镇的风俗民情和历史文化,重点研究最能展示当地人文特征的部分,同时在将精华部分提炼出来落实到具体的改造方案中,让小城镇的历史文脉能够进一步展现和延续街道各景观要素中,加大小城镇人文特征的表现力度,从而塑造出本城镇的专属历史文化特色。
(2)街道景观改造与居民日常通行、生活的舒适度息息相关,因而应当详细调查出当地的交通情况,将那些生活气息浓厚的生活性道路与交通流量较大的交通性道路规划出,同时按照各自的特点对相应的道路、设施、建筑、水景、绿化、小品规划。
(3)应当认真调研本镇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思维模式,进而综合出最符合当地民风的建筑材质、建筑模式、街道景观设施模式。
(4)对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生态,适当保留和改造原始自然的生态景观,通过利用本地代表性的特殊景观和植物种类来塑造极具特色的街道景观。
4.2 重视人文关怀
现如今,经济不断发展,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从而中国传统的小城镇正承受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考验。而传统的精神财富如何在全新的经济文化冲击中统一协调,解决保护与改造、历史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现今人们所一致关心的问题,而这传统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的就是小城镇街道景观中深厚的人文情感。因此,应当尊重和保留小城镇街道景观中继承下来的人文气息,同时在小城镇街道改造中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人文特征,在设计过程中,任何景观设计师都应当将这种人文关怀作为追求的目标,以此体现对人性体贴的关怀,如此不但会使小城镇在游览者的心中留下深厚美好的印象,而且也会让当地居民获得归属感,真正做到将街道当做家一样来爱护和尊重。
5 结束语
现如今,小城镇正面临着发展需求与空间尺度、环境保护与建筑改造等各方面的矛盾,而商业街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其的改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小城镇整体发展与各城镇功能的综合协调运行。因而,不但应当将小城镇发展的远期需求考虑在内,更应当保留当地的传统习惯,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加深内在的历史韵味,为人们创造出更为方便、和谐和亲切的小城镇商业街。
参考文献
[1]城镇过境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刘猛,于鑫,孙正坤.湖南交通科技.2012(02)
[2]浅谈街道绿化设计[J].李平,张卫平,王振江.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6)
[3]城市传统步行商业街道地域性景观及环境塑造探析[J].褚海峰.装饰.2012(06)
[4]韩娅芳.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 以眉县金渠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为例 [J].长安大学,2014(22):59~62.
[5]龚鹏飞.地域文化背景下中小城镇街道景观研究—— — 以舟山市东沙古镇为例 [J].湖北工业大学,2014(17):331~333.
论文作者:郭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小城镇论文; 景观论文; 街道论文; 人文论文; 城镇论文; 文化论文; 特征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