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的量化标准_量化管理论文

略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的量化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成果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年度和任期内的考核,是地方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考核的结果既与科研日常管理相联系,是社科院科研工作进行得好坏的一个检验表,又与科研人员自身利益相联系,是职务评聘的必要前提和条件。目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一般包括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在进行定性考核的基础上,各院都在探索量化手段,但迄今为止尚无一统一的、明确的、科学可行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在众多考核标准中,无论哪一种首先应该考虑并且占有较大比重的,都只能是也应该是对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考核,即所谓能力和业绩的考核,而其中研究成果的质量问题应是考核的核心所在。

一、量与质的辩证关系

按照目前通用的做法,在对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时,首先遇到的是工作量的问题,即某人是否完成了其岗位职责所规定的工作量。对于不同职级的人员来说,其年工作量的规定分别为研究员4万字,副研3万字,助研2万字,研究实习员1万字。这里的4-3-2-1又可表现为二种情况:一种是纯年发表量,一种是纯年完成量。虽然基数是一样的,但二者的含义却不相同。谁都知道,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表难、出版难的今天,要想在当年完成并发表成果,实非易事。而且按社科成果的发表、出版周期来看,当年完成的成果当年发表者寥寥无几,当年发表(出版)的大都是以往完成的成果,特别是社科著作,其出版周期相对来讲更要长些。因此,要想保证工作量的完成,必须要有连续不断的成果的积累。显然,当年发表成果量的数字要求,要高于当年完成量的要求。而且,许多成果由于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或者随研究的深入,发现了新的资料,证明了其观点的错误而不能发表,那么其价值便无从实现。因此,笔者认为,还是应以发表量计算更为合理,同时也避免了在研究成果的统计中大量重复计算的弊病。而且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量越多越好,在量相同时,质越高越好。

众所周知,量和质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互为因果,互相联系,又有区别。量是质的前题,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则质无从谈起;质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积累之上的,质是量的生命,没有质量的粗制滥造的成果,即便再多,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二、成果质量的判定标准

判定成果质量的高与低、好与坏,其标准主要是依据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低大小而定。一般说来,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大的成果,其质量亦高,反之亦然。由于社会科学成果在分类上的不同,判定基础研究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时所侧重的方面也不相同,对于基础性成果来说,主要是看其学术价值的大小。所谓学术价值,就是指某项成果对本学科领域,本专业现有的科学理论的创造、深化和发展。主要表现在研究者经过周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或对现实问题做出了规律性的总结;或是使用了新资料,证实或论证了某一已有的学术观点,补充了某一结论;或是在理论上有创新,有突破,并用于指导实践;或者是纠正了原有理论上的偏差、错误;或是填补了某一学科的空白。

对于应用性成果来说,主要应侧重于其社会价值。所谓社会价值,是指研究成果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凡是对社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成果直接影响了决策、或在重大的实际问题中提出了好建议、意见而被领导决策部门所采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的成果,都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

因此,在判定成果质量时首先要准确确定成果的类别;其次还要将成果放到实际中去检验。

在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时,成果质量的判定仅有定性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将定性标准加以量化,便于操作。所谓量化,就是将定性分析已确定了的关系性质转化为数学语言,并加以分析、用打分来评价其成果的标准。在这里,我们将通过12个指标具体量化,现分述如下:

(1)课题选择与来源 课题的选择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一个科学的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开端,同时也是该研究活动成败的关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①贝尔纳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②由此可见,选题质量的高低、视角的宽窄,直接影响到下一步成果的质量。与之相适应,课题在管理立项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即所谓课题来源不同。一般说来,来源于国家的课题,即所谓在国家规划管理部门立项并被管理的课题,要重要于来源于省、市、或本单位立项管理的课题。同理,省级课题要高于市级或院级课题。国家、省(市)或院级课题,要重要于个人一般课题。

(2)研究难度 研究难度反映了在课题研究上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范畴、课题协作规模以及知识的深广程度。一般来说,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协同作战的课题难度,要大于仅仅需要由社会科学知识进行研究的课题。而在需要社会科学知识进行研究的课题中,又有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间的协作问题,由多学科联合攻关的课题,其难度系数要高于仅由单一学科进行研究的课题。

(3)创新程度 创新程度是指在理论研究中的新突破或新贡献,或是填补空白,或是用新的知识资料论证、完善了原有的结论,或是在学科建设上有新的拓展、开辟了新的学科。

(4)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反映了社会对课题研究的需求程度,也就是课题研究与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在这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成果的社会需求度要高于一般需求的课题;而近期需求解决的课题,要高于未来需要解决的课题。特别是在应用研究中,社会需求直接反映了课题的社会联系程度,特别适用于对策研究。

(5)实践能力 研究成果的实践能力是指其对实践的作用。一项研究成果问世,在实践上是做了对未来的战略预测,还是对现行政策找出了理论上的不足、或是对政策提出了重大的决策依据,还是仅仅做了一般性的回答。

(6)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是指研究成果的分类,主要指成果为: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普及读物或其他等等。一般说,在基础理论研究中,专著的份量要高于论文或普及读物;而在应用研究特别是对策研究中,研究报告的份量则要更重一些。所以判定成果质量标准,不能孤立地看成果形式是专著还是论文或研究报告,而应将其放在研究成果大的分类中去判定,这样才不致于偏颇,不致导致唯本本论,从而鼓励研究人员在为给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服务时,更自觉地投身于应用研究,为地方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7)发表等级 是指成果被社会承认的程度。成果完成后,其载体是国家或省(市)的出版部门。一项成果只有当其通过载体被社会承认,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因而,判定成果的内在质量如何,固然不能完全以出版(发表)论英雄,不能搞“铅字”主义,不能把出版(发表)刊物的级别做为判定成果质量的唯一标准,但它确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标准。

(8)可行程度 是指成果作用于决策部门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用的程度。凡是被国家或省、市决策部门所采用的研究成果,其可行程度就大,反之,则是可行性小或是至少在目前不具备可行性的。

(9)成果反响 是指研究成果发表后的社会反映程度。一个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必然是一个有影响的成果,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这种关注与重视表现在该成果被他人的引用、转载、评论或引起学术讨论、争鸣等多方面。

(10)获奖层次 是指研究成果获得社会承认并以奖励的方式表现出来。虽然,社科界不象自然科学研究那样,有规范的评奖系统、条例、标准、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大奖,但在社会科学界内部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奖励依然存在。虽然在评奖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因素,但并不能否定其客观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也不能否定其做为成果质量判定的客观标准。依照颁奖级别的不同,社会科学成果亦分为国家级奖、省级奖、院级奖。

(11)效益指标 指成果实施或转化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虽然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转化时所产生的效益大都不是直接的,但也不能否认,在某些时候这种转化的物化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12)逻辑技巧 是指该成果在写作过程中运用逻辑、语言、思维的能力。主要表现在逻辑是否严密,语言是否精炼流畅、结构是否严谨等方面。

上述12项指标,从选题到成果的社会反映等多方面、多角度将成果质量指标具体化,以便于实际操作。其优点是比较全面,从而避免了单由定性分析而带来的主观随意性,增加了科学的成份,又由于它是以成果的质量为主,也可以避免单纯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达到正确引导科研的目的。

三、量化成果质量考核指标在实际中的应用

将上述12项指标运用于考核之中的赋分方法,请见下表:

在考核成果质量时,将研究成果与上述12项指标逐一对照,然后计算分数,60分至70分为质量一般,80分至90分为质量较好,90分以上为质量优秀。计算分数时,可以先由个人自我计算,学术小组复议,也可直接由学术小组组织计算。但无论哪一种方式,其根据都必须是有实物。

虽然成果质量标准只是科研考核指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研究人员的考核还应包括德、勤、能三个方面,但是成果质量考核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德、勤、能这三个方面最终都还是要通过业绩表现出来,特别是通过高质量的业绩表示出来,因而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规范的、可行的、易操作的成果质量量化评价标准,是今天乃至未来一个时期科研管理人员的艰巨任务。

注释:

①A·爱因斯坦、L·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版,第66页。

②吴岱明:《科学研究方法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9页。

标签:;  ;  ;  ;  

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的量化标准_量化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