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中小学课程发展现状与趋势--学校课程比较研究国际会议综述_课程评价论文

亚太地区中小学课程发展现状与趋势--学校课程比较研究国际会议综述_课程评价论文

亚太地区中小学课程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学校课程比较研究国际会议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论文,亚太地区论文,中小学论文,国际会议论文,现状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日本国立教育科学研究所(NIER)举办的学校课程比较研究国际会议于1998年11月9日至20 日在东京举行。UNESCO自80年代以来一直和NIER合作,开展亚太地区国家初等和中等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旨在分析亚太地区各国在独特的国情背景下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和发展趋势。本次会议着重对这十多年来亚太地区各国学校课程的政策、设计、实施、监控和评价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比较。参加会议的有澳大利亚、中国、斐济、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美国、 乌兹别克斯坦共18 个国家的23 名代表和UNESCO亚太地区办事处的官员。所有参加国的代表均完成了由NIER设计的学校课程研究调查表,并递交了国别报告。本综述的资料均来自这些调查表、国别报告以及大会的总结报告(草案)。

一、课程的政策

90年代以来,各国都根据世界形势的发展以及本国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教育系统加以了调整,突出地体现在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的发展上。

(一)相关的背景

各国的课程政策随着自身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呈现出巨大差异。虽然各自的重点不同,但课程政策都涉及到了以下几方面,即着手加大社会凝聚力,建立有国家特色的全球化社会,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强调传授学生以文化、伦理和道德价值;关心未来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要求教育机会均等和公正,减少诸如由城乡、性别、民族、宗教信仰、贫富和体格等差异造成的不平等现象;提高所有学生的成就。

对于义务教育来说,各国都有一些共同的目标,即帮助儿童发展基础知识(识字、算术、生活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挖掘学生的身心潜能。有些国家还提到工作世界的知识、尊重人类尊严与人权、理解生态环境、国际理解和无歧视的全球观念、公民和道德价值、适应变革的能力。各国最大的差异主要在于课程中是否包含宗教的目标。

所有国家的学校课程都受制于政府制定的课程政策(国家级或地区级)。有些国家没有国家强制性课程,每个地区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课程,如澳大利亚、德国和美国;有些国家则完全由国家控制课程,包括课时分配、学科内容、测验,如越南、老挝;有些国家有统一的课程指南,由学校灵活实施,如新西兰。课程法规越集权,课本的开发和供给也越集权。

(二)课程的变革

1.近来的重大变革。过去五至十年中各国学校课程已发生了显著改变,主要体现在:(1)调整学科,如将一些课程重新组织, 产生了一些新领域,如生活环境的研究(日本)、周围的世界(老挝);或是引进新课程,如信息技术、公民和更多种类的外语。(2 )建立国家课程结构和标准。(3)修正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间的比例。(4)改变学校结构,如义务教育年限、教学日等。(5)越来越强调学术级评估。 (6)引进课程监控和评价机制。每个国家都根据自身特点调整着课程, 其中存在一些表面上似乎矛盾的现象,如有的国家学校课程越来越集权化,而有的则日益分权化;一些国家强调个体的特征,而另外一些国家则强调社会的特征。

2.未来的发展趋势。下一个五至十年中,各国都将继续进行课程改革。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近期已明确了新的课程发展方向(如日本、泰国),而其它一些国家仍处于预测发展趋势的阶段。许多国家认为将信息技术整合进各课程中应该是最优先发展的方面,其它优先发展的有基本技能(如识字和算术)、独立和自主的学习、多元化社会的价值教育、职业教育与企业研究、学校级评估方法、参与全球化社会的教育。一些国家随着学科的增多,趋向加强核心课程、减少选修课,而另外一些有明确的核心课程和少数选修课程的国家则趋向设置更多的选修课程,以增加课程的灵活性。此外,一些国家正考虑调整学校结构,如老挝和菲律宾正着手增加义务教育年限,越南将增加课时数,而日本正在实施五日制。

(三)课程的开发

1.课程开发的集权化程度。大部分国家的课程开发由政府部门控制,但在具体实施课程时地方部门、学校、教师的自主性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国家各级水平的课程发展高度集权,如老挝、日本、马来西亚、韩国、泰国、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和菲律宾。一些国家有国家级的课程纲要或指南,各地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围绕国家级课程纲要或指南作相应调整,地方部门、学校和教师有更大的自主权决定课程,而同时课程指南的发展也常常是非集权化的。一些国家规定学校课程的内容必须有一定的比例和地区特征有关,如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其它国家教师可以自己在国家课程框架之内开发课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2.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员。虽然课程开发最终必须由政府作出决定,但在这一过程中各行业有关人员的参与是帮助开发和实施课程的重要措施。具体方法有:组织专家委员会开发课程政策;吸收政策发展、课程实验和课程回顾方面的实践工作者的意见;向父母和社区、外国投资者、研究机构、大学教师、福利机构等咨询。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虽然各国的差异较大,但一般都有工商部门代表的参与。在美国纽约州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法律规定要实施咨询。新西兰已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了咨询的内容,以免咨询停留于表面现象。咨询的目的在于获得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和评论,最常用的咨询方法有正规的委员会会议、研讨会或填写调查表等。一些国家正运用国际互联网络展示咨询文件的草案(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目前时间和经费是全面咨询的主要障碍。

3.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国家统一性的方法。各国学校课程的重点不一样,但都认为应通过课程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国家统一性。一些文化一致性较强的国家更为强调国家统一性,通过中央控制的课程和考试系统来完善国家统一性,将提倡文化多样性解释为重视地区间差异。那些具有多民族的国家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发展文化多样性和国家统一性:( 1)提供具体的课程或主题,通常包括公民、社会研究、历史和道德教育;(2)将民族语言作为教学的媒体;(3)建立双语教育方案以及移民语言教育方案;(4)包含文化研究的外语教学。 有些国家的社区参与了课程开发,从而也支持了文化多样性。

4.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课程政策。在制定课程政策过程中,所有国家都通过修正普通课程、建立特殊学校、提供支持性服务和增加回归主流机会的方式来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服务。大部分国家将残疾学生安排在特殊学校中,但正努力使他们回归到主流教育中去,而且通过修正课程和提供额外支持来帮助低成就学生,但仅有少数国家为高成就学生制定了特殊课程政策。一般认为应当将女子教育整合进主流教育之中。此外,许多国家都给少数民族和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学生提供了额外的支持性服务,以促使他们回归主流。

二、课程的设计

每个国家在开发自己的课程时,不仅要考虑学校课程的内容,而且也要发展全面的课程开发方法。

(一)课程的组织和结构

1.课程组织。课程组织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以内容(或主题)为主的方法、以结果为主的方法以及两者并重的方法。以内容(或主题)为主的方法主要是指围绕学生学习何种学科的知识、专题内容这一核心问题来设计课程,以结果为主的方法主要指课程设计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这一核心来设计课程,两者并重的方法主要指根据具体的学科联合使用以上两种方法。

2.课程结构。可以将各国的课程归纳为:社会研究(如地理、历史、公民、经济、政治);体育和健康教育(如体育、健康教育、个人管理、运动和游戏);人文(如伦理或宗教、道德或价值教育、阶层和文化背景);创造和表演艺术(如音乐和舞蹈、戏剧、绘画);职业教育(如农业、工业、商务、家政、服务、职前训练);技术(计算机、通讯、电子、机械)。就小学课程结构来说,所有国家都设置了国语、数学课程,大部分国家有社会、体育、艺术、健康、创造和表演艺术课程,其中尤其强调基本技能和价值观念的教育,而且将外语定为必修课程。多文化、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还为适应不同的需要提供了选修课程。小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基础识字和算术能力。就初中课程结构来说,大部分国家将外语定为必修课程,人文学科被融入其它学科之中,技术在自然科学课程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职前教育是另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不同国家差异较大。就高中课程结构来说,所有课程越来越具体、深入,跨学科领域的选修课程越来越多,语言课程至少有两门(国语和外语)。职业教育趋向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或接受高等教育作好准备,而且和学术性教育间的联系更紧密。课程趋向多样化,将技术课程融入普通教育之中。

(二)课程的一体化

1.一体化的方法。课程一体化有两个极端的方法,学科内方法(即将具有类似特征的几门学科整合为一门学科)、学科间方法(即围绕主题组织内容以及教学与学习过程)。目前课程一体化趋向采用学科间方法,而且小学课程就已开始趋向一体化。各国都引入了一些新内容,如价值教育、国际理解、工作世界的教育、计算机信息技术、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其中价值教育和环境教育是重点。

2.课程范围的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新兴的教学内容太多,而且过早地教给学生;经济社会要求引入新兴学科的压力加大;对基本学习内容的鉴别和排序不科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不足。对于这些问题,各国都采取了一些较为一致的措施。一般认为,针对课程内容太多、教授太早,应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连续的回顾,以便尽可能实施课程一体化。课程一体化不应仅限于课程内容,而且应包括辅助课程、选修课程。对于一些有季节性、周期性的主题,可以在图书馆中提供一般信息,供学生阅读。针对课程拥挤现象,可运用一些新技术。目前远距离教育和其它一些信息传送技术已日趋先进,可通过这些方法获得新的学习内容,学习不应仅限于课堂。课程拥挤很可能是由于我们无法决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内容,故有必要重新建构课程结构,优先考虑每一学科领域中那些必备的与适切的内容;有必要建立基准线,以便为课程监控和评价提供基础。行政部门对课程保持着持续的压力,可以通过部门间的合作将这种压力转化为一种健康的工作关系,引导课程设计向更为理性化方向发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因为教师不能参与课程设计,且在课程实施前缺乏课程实施方面的训练,故给课程实施带来了阻力。因此,教师自身能力需要有周期性提高,应建立各级教师在职培训体制。再者,应有连续性课程研究、监控和评价,以便为修正课程提供反馈信息。

三、课程的实施

如果没有有效的策略来落实课程政策,那么教育就不能通过课程实施获得应有成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教师职业发展、资源供给和社会支持、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评估。

(一)教师的职业发展

1.职前培训。各国都要求教师具有职前教育合格证书,一般都有一些具有本国特色的教师职前训练课程、指南或框架。总的说来,教师职前教育的内容有四方面:教育方法或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或基础教育;专业课程或课程研究;教学实践或现场实习。目前各国的教师职前教育都面临着学校课程频繁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为了使教师职前教育能够跟上学校课程的变化,一般有两种方法:(1 )由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法规来规划教师职前教育;(2)由教师教育机构自身进行调整, 以提高其职前教育的质量。

2.在职培训。各国政府都给予教师在职培训一定的资助和各种机会,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有强制性、自愿性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除了传统措施外,如订阅杂志、参加研讨会或学习班、校际观摩、参加学位课程等等,许多现代化技术在教师在职培训中得到广泛运用,如国际互联网络、远距离学习、电视电话会议、卫星电视等。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个人的充实、职业发展与晋级。有些国家或地区将教师参与在职培训视为维持教师资格的手段,如菲律宾和美国的纽约州。

(二)资源的供给和社区的支持

课本是课程实施的媒介之一,大部分国家的政府部门负责提供或审定课本,有些国家学校可以选择由私营单位出版的课本,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有些国家则规定学校必须选择由国家审定过的课本。所有国家的政府部门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补充教学材料。许多国家私营单位参与了这些补充材料的出版和发行,甚至和政府部门合作。许多国家提供免费课本,但总的来说政府趋向在义务教育阶段提供免费课本,而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家长也必须承担部分费用。此外,许多国家都鼓励家长、社区成员参与课程实施,甚至包括商务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宗教团体。

(三)课堂教学策略和校级学生评估

1.课堂教学策略。大部分国家正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向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转变,也包括鼓励问题解决、培养创造性思维、学会如何学习和以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有些国家则重新强调学习过程和学科内容之间的平衡,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

2.校级学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衡量课程实施有效程度的另一重要尺度,各国都采用了一些策略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校级评估主要是用来诊断学生的优缺点,通常在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候进行。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是纸笔测验、实际工作和观察。其中法国和泰国在初中阶段又分别采用了实验室工作评估和真实性评估(强调测验情景的真实性)。高中阶段的评估方法正趋向从纸笔测验向操作测验过渡。操作测验可以是定性的、定量的,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描述和评论,评论往往倾向于鼓励学生,鞭策其挖掘自身潜能。就记分方法来说,虽然百分制最常用,但很多国家也采用了等级制,有字母等级制和数字等级制。此外,各国都存在校外评价系统,通常在某一具体学龄段结束时进行,其目的主要在于为学生升级或获得资格证书提供依据,为学校的委托人提供学生的表现以及学校教育成效方面的资料。同样,外部评价对课程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

(四)课程实施的障碍

各国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学校和行政管理人员对革新措施的抵制;缺乏合适的资源和教学材料,教学设施落后;一些学科的教师教学技能不合格;频繁变更的管理;政策制定者不切实际的想法;考试对教学和学习的压力;学生家长和社区缺乏统一的观念;大班额;教师缺乏充分的在职培训;课程内容过于拥挤;教师缺乏动力。以上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和实施。

四、课程的监控和评价

(一)监控和评价策略

1.监控和评价的水平与方法。总体上看,目前存在两种水平的课程监控和评价,即地方性的和国家性的。虽然各国都没有完全由地区控制的课程,但很多国家都有地方性课程。一般情况下,地方性课程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国家课程的结构。地方性课程的实施和国家性课程的实施一样,由教育的权威部门(如学校级、区级、省级等)遵循国家课程有关的政策来进行监控和评价。就校级课程监控和评价来说,课堂观察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由校长、学科或教学法专家以及地区级教育督导人员来实施,还可以举行教师会议、教师在职培训等。国家性课程监控和评价过程中,国家级测验最常用,同时各国教育官员也开展了常规性督导。此外,由国家性或地区性组织在课程监控和评价过程中开展的有关课程的调查和研究也属重要的信息渠道。

2.课程监控过程中的学生评估。许多国家运用全国性的学生成就测验来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主要趋势是:(1 )发展不同学龄段的定期性国家级评估方案和地区性评估方案;(2 )参与国际组织设计的国际性课程比较研究,以此来监控本国课程的发展;(3)联合运用校级、 国家级和国际级的学生评估来进行课程评价的研究。

(二)相关的研究

各国近十年来有关课程监控和评价的研究领域很广,主要涉及四方面:(1)课程的效用,尤其在实施新课程时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2)学生的成就,如语言的熟练程度;(3)教学与学习材料的效用;(4)具体学科的研究,如职业教育的改革。 这些研究可以分为地区性研究、国家性研究和国际性研究三种层次。这些研究的成果被广泛地运用于各国的课程发展过程中。

大会的总结报告对上述分析作了进一步总结,认为从课程政策来说,未来将不断反思与发展课程政策,以迎接不断变化的国家和全球环境的挑战;发展那些能有效适应国内、国际变化和地方需要的课程;建立能够平衡核心内容和选修学科的课程结构;将以儿童为中心和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和教学方法融入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自主学习,使得他们全面成长。就课程开发来说,趋向增加各方面人士参与课程开发,采用更多的地方性课程。同时,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切性服务。从课程设计来说,存在从以内容为基础的课程结构向以结果为基础的课程结构发展的趋势;基础教育的内容将进一步扩展,包容了初中水平的教育;在初中阶段会有一门或多门外语作为必修课程,价值和环境教育将会更多地被整合进现有学科之中;造成课程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是内容过多、介绍过早,也有来自社会的压力。就课程实施、监控和评价来说,教师的职业发展被视为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传播课程信息。课程必须更具灵活性,以使学校能够根据当地需要对课程政策的实施作出最佳决策。校级评估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回顾学习和教学方案、监控学生的进步。国家级课程评价大部分是通过考试、督导、管理和调查研究来进行。

标签:;  ;  ;  ;  ;  ;  ;  ;  

亚太地区中小学课程发展现状与趋势--学校课程比较研究国际会议综述_课程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