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写作——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对翅膀论文_熊晓丽

读书和写作——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对翅膀论文_熊晓丽

熊晓丽

(广安市友谊中学五福校区 广安 638000)

【摘 要】:读书和写作,是助飞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对翅膀。不读书,就像鸟儿没有了一只翅膀,不写作,就像鸟儿没有了另一只翅膀。有了读书的习惯和行动,只是鸟儿长出的一支翅膀,要想高飞,还必须长出另一支翅膀,那就是写作。

【关键词】:读书 写作 语文教师 专业成长.

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语文教师职业生涯的必修之路。读书和写作,是助飞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对翅膀。

有人将教师的成长用了一个公式表示:阅读+经验+反思=成长。可见,阅读在教师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在书上看到这么一段话:古往今来,犹太人的智慧举世公认。他们中的杰出者如群星灿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卓别林、基辛格,还有200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凯尔泰斯。据统计,诺贝尔奖颁发100多年来,全世界共有犹太人1282万,犹太人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却有121位,比例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犹太人酷爱读书,不仅涌现了大量杰出的科学家,而且拥有亿万家产的富商巨贾也不少。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犹太人为什么如此聪慧,在他们聪慧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可能有很多因素,但是全民族的读书习惯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1]。

犹太人的成功给教师什么启示呢?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没有深入就没有浅出。教师专业化也是如此,没有读书积累做底蕴,是很难快速成长起来的,名师之所以能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是因为他们大都痴书如命,都有数十年如一日不间断读书学习和知识积累的习惯。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据统计,国人在闲暇时一般以打电话、玩游戏、看电视来打发时间,很少有人读书,看小说,一年下来完整地看完一本书的人少之又少,而日本人则爱看杂志的居多,西方人爱看书的居多。

大凡伟人皆爱读书。下面我们随手举几个例子。

马克思爱读书。他本来是在参加社会生产和具体的工人运动,但觉得许多事情弄不明白,自己不通,也无法指导运动,就宣布要退出具体事务,回到书房。他在大英博物馆读书、写作,时间长了脚下的石板给蹭出了一条浅沟,就像少林寺石板上留下武僧的脚窝一样。马克思写《资本论》,耗费了40年的心血,为了写作,前后研究书籍达1500种。读书造就了马克思,他成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爱读书。毛泽东一生中可谓博览群书,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最艰苦的时期,战火烧到眉毛,缺衣少食,但毛泽东还读哲学、读军事,补上了这重要一课。他听艾思奇讲哲学,恭恭敬敬地做笔记。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在油灯下写出了《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名篇。

读书之于教师是重要的,读书之于语文教师更是重上之重,不读书,就像高飞的鸟儿没有了翅膀。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对语文教师而言,不读书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我们从事的工作都在和读书打交道,而自己不读书,怎么去指导学生读书呢?大家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我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越来越不好管了,其实是我们的知识跟不上社会和学生变化的速度。让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很苦恼、很难找到幸福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候,我们不妨去看看找到了幸福感的同行他们是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是怎么适应这种变化的。这就可以让自己去读《班主任之友》、读名师的教育博客、读《四川教育》、《教育导报》,甚至一些教育专著等,以语文学科说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读论述语文的书,如《解读语文》、《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经典语文教育研究》、《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语文学科教育学》、《文心》、《语文:表现与存在》等,这样才能对参差多态的语文以及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后,你会发觉生活很充实。

可能有教师会说自己很忙,哪里有时间读书。我们不妨联系到课本中的《孙权劝学》,孙权劝吕蒙读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专家、名师,我们再忙能有他们忙吗?可他们从来都没有因为忙而不读书,凡是在教学上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

有了读书的习惯和行动,只是鸟儿长出的一支翅膀。要想高飞,还必须长出另一支翅膀,那就是写作。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教师必须会动笔写文章,自己无写作甘苦,无书面表达的真切感受,写作教学往往空对空,描写干巴巴,点不到关键处,点不到要害。”

有位青年教师向特级教师袁蓉老师请教教学“秘诀“,袁老师说:”我同你们一样,没有特别的地方,说有什么“秘诀”,那就是勇于实践,勤于总结,上完一节课或教完一篇课文之后,应该坐下来回想一下,写点教后感,写一得之见,记下疏漏之处。

卢梭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3]教师的写作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自然就有了仿效与追求的样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反思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写作是一种表达,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对人生的思考,写作更是一种升华与超越。没有目的、没有功利的写作是完全自由的表达,是对生活、对人生的梳理,也是内心成长的过程和见证。写作的范围可以很广、它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点思考就记录下来。

写作对教师来说主要是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后回过头来思索自己过去做过或经历过的教学活动,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有人将教学反思总结了六部曲需要掌握: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怎样解决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我采取的策略解决了问题吗;我的做法(教法)是否符合教学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写作反思总结通常包括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教学经验材料、课例、研究报告、教育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学故事、教学模式报告等等。写作内容可以包括:记教学成功之处;记教学失误之处;记教学实录;记教材教法处理;记新的收获;记学生的建议;记学生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记瞬间灵感等。日积月累,语文教师把写作的习惯坚持下去,慢慢地就会把日常的经验转变成自己的教学能力,专业成长就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而求可以增加自己的幸福指数,写着写着,就爱上了语文;写着写着,就爱上了教育;写着写着,就成长了;写着写着,就享受了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这话也同样适合我们语文教师,从真实意义上说,语文教师的“真正的成长是自我成长”。

如果语文教师都插上读书、写作这对翅膀,就可以遨游美丽的语文天空,尽享专业成长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11

[2]于漪《语文教师如何成长》东方出版中心。2012.3

[3]卢梭《爱弥尔》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2014.6重印)

论文作者:熊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  ;  ;  ;  ;  ;  ;  ;  

读书和写作——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对翅膀论文_熊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