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创新风格论文_刘珍

浅析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创新风格论文_刘珍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省 自贡市 643000)

摘要:钢琴演奏在音乐表演中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钢琴的演奏可以诠释出扬琴、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的音律美。钢琴曲《夕阳箫鼓》是对传统乐曲比较成功的二次创作,演奏能带给人意境深远的想象。本文将对这首钢琴曲的创新风格进行分析,首先从曲目的由来进行阐述,进而分析演奏的技巧,最后分析了乐曲的创新风格。

关键词:钢琴曲;《夕阳箫鼓》;创新风格

引言: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根据古代琵琶曲改编而成,经过钢琴的演奏,使乐曲的意境优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生活的热爱更加强烈。笔者将结合自身对乐曲的感受进行分析,试论乐曲中体现出的创新性风格,探讨钢琴曲是如何表现出古琵琶曲的意境美。

一、钢琴曲《夕阳箫鼓》的由来

《夕阳箫鼓》取源于我国的古代同名的琵琶曲谱,是在1975年,由我国作曲家黎英海改编成钢琴曲。自此之后,钢琴独奏多次在各大音乐晚会上演奏,而且录制成光盘并发行,影响甚广。《夕阳箫鼓》钢琴曲从创作到至今的几十年间,得到了钢琴艺术家的普遍推崇,也得到了听众的喜爱,钢琴曲中蕴含的创新风格也值得现代的音乐者去研究。同名琵琶独奏曲最早见于清代人士鞠士林的琵琶谱中,曲谱中该曲是分为七段,并没有标题。晚清陈子敬的琵琶谱中也出现了《夕阳箫鼓》,并标注了七段的标题,起名为“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从标题中可以读出,乐曲之中包含了清雅、秀丽的意境,是对七个段落的意境进行概括。1923年,同名琵琶曲被改编为《春江花月夜》,采用丝竹合奏的方式进行演奏,并分成了十个段落。《春江花月夜》的创作也十分成功,在后世被多次演奏并引起了后世音乐者的广泛学习。随着钢琴曲和钢琴逐渐流入我国,给我国的古典乐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很多作曲家开始将古乐曲与西洋乐器结合,试探着用西方乐器表现古典东方美。钢琴曲《夕阳箫鼓》就是一次成功的创作,该曲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情,旋律流畅,色彩分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1]。

二、对演奏技巧的分析

这首乐曲的创作是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在演奏中也能体现出灵感的碰撞,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要对传统民族音乐有较深的理解。首先,演奏者必须对曲谱有充分的了解,要掌握各个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跳跃,做到能整体把握住乐曲的结构。演奏者要在内心充分理解乐曲的内涵,在演奏中使呼吸与节奏相配合,充分展现演奏技巧,使表演酣畅淋漓,流畅自然。其次,乐曲的内涵中体现出了“和”的可贵,大量展现了自然与人的融合,带聆听者投入到一个深度融入自然的想象空间中。因此,演奏者要能深刻体会乐曲的内涵和要表达的思想境界,完美展现钢琴演奏与乐曲内容的融合,使演奏效果升华,吸引听众去感受来自自然之声的优美。最后,演奏者要掌握用钢琴模仿民间乐器的音色,通过调整手速、触键力度、去模仿民间乐器的音色,诠释古典乐曲的魅力[2]。

三、对乐曲创新风格的分析

(一)音色方面的创新

在钢琴曲的创作中,创作者保留了对民族古典乐曲的音色追求,利用钢琴曲的演奏技巧去实现音色的模仿,使演奏者进行钢琴演奏时的音色更加丰富多样。出于对古典乐曲和古典乐器的热爱,创作者并没有一味用钢琴演奏去追求完全不同的音色效果,而是创新性的用钢琴演奏模仿民族古典乐器,要求演奏者不断变换演奏技巧,使演奏者的情感波动随着演奏技巧一同发生变化。在音色方面的保留与创新,使钢琴曲演奏兼具东方美和西方美,使听众在钢琴演奏情境中仿佛能看到暮鼓和远山,看到清水和小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正是利用钢琴模仿古典乐器的妙处,中国古典乐曲的美只有用与之相称的民族乐器音色才能唤起人们对它的想象,经过钢琴演奏技巧的作用,乐曲中的鼓声、箫声也更加逼真,使听众能体会到乐曲的意境幽远,使演奏效果更好[3]。

(二)和声方面的创新

民族乐曲演奏中的演奏,往往会利用自然音进行和声,通过分解的形式将和声表现出来。比如使用“琵音”展现,使乐曲的演奏更加饱满立体,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进行钢琴曲演奏时,也可以灵活运用演奏技巧,丰富乐曲的内涵。比如左手在钢琴上模仿琵琶的音色,右手模仿民族乐器中的颤音,另外再还原出变微音,以此可以体现烘托乐曲气氛的作用。演奏时要注意节奏的变化,比如第一段落中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的乐曲旋律优美,不疾不徐,乐句间采用环环紧扣的形式链接。演奏时旋律起落相连,彼此呼应,产生了令人十分愉悦的欣赏体验。对这首钢琴曲进行演奏时,必须把握音色和速度,还要体会到节奏上的弹性,避免过于拖沓或过于急促,影响整个乐曲的美感。演奏时,乐曲中的散板会逐渐由慢到快,使段落之间的衔接顺其自然,演奏者应该顺应作曲者的风格去演奏,在演奏中做到张弛有度,用具有民间经典乐曲节奏的速度去演奏,将钢琴独奏雕刻出民族音乐的特征。

(三)结构方面的创新

钢琴独奏曲的结构与《夕阳箫鼓》的琵琶曲和《春江花月夜》都有不同,没有采取七段和十段的结构,而是包含了引子、主题、变奏、尾声共十段,更加接近于古琵琶曲的结构。在琵琶曲的结构当中,每段的过渡是采用“鱼咬尾”的方式,这种结构有利于变奏前段的展开,能顺利地过渡到下一段落。这样的结构会使段落的过渡形成重复的乐句,但是在钢琴独奏乐曲中,却被打破传统,做出了新的风格。黎先生去除了小标题,采用传统的变奏式结构和灵活的演奏手法,使段落之间的情绪得到延伸,使乐曲的演奏力度和段落间速度加强,实现了创新性的结构创作。结构方面的创新,使多段之间的演奏一气呵成,乐曲更加具有连贯性,更有影响力。由于去除了段落标题,使听众和演奏者获得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是完全受到音乐的影响去构想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动态美景[4]。

(四)演奏方式的创新

《夕阳箫鼓》的古典乐曲被发现后,国人一直是采用传统的民族乐器去演奏,传递出古韵古风的演奏效果。《春江花月夜》对琵琶曲进行改编后,也是采取丝竹合奏的传统乐器演奏方式。而钢琴独曲的创作却大胆选用了西方经典乐器——钢琴。钢琴的演奏风格多变,具有庄严磅礴的气势,也可以演奏出抒情类的曲调,而在上世纪90年代,黎先生就选择了创作钢琴独奏曲,可见他的钢琴演奏技巧娴熟,同时具有扎实的创作功底。用西方乐器演奏东方名曲,这在现代文化交流十分便利的现代十分常见,但在上世纪却十分罕见。通过改变乐曲的结构,使钢琴演奏表现出了传统民族乐器的风格,使钢琴演奏的音色更加丰富,接近于传统民族乐器。演奏方式的创新,使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得到促进,传统民族乐曲的内涵得以在钢琴演奏中展示,使中方听众和西方听众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演奏方式的创新更加体现了音乐无国界,艺术无国界,使我国的传统文化拥有了更多的传播途径。

四、结束语

对钢琴曲《夕阳箫鼓》进行分析后,笔者更加体会到该曲的创新风格十分独特,创作者将中国古曲与西方经典乐器相结合,实现了艺术上的创新。钢琴曲给了听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听众全面沉浸在乐曲的熏陶中,利用西方乐器传播了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金铮.从《夕阳箫鼓》浅谈钢琴音乐与茶道文化的交融[J].福建茶叶,2017,39(11):394-394.

[2]石秦.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水”题材作品之探究——以《夕阳箫鼓》、《平湖秋月》为例[J].音乐创作,2018,327(11):85-87.

[3]胡婷婷.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演奏分析[J].当代音乐,2017(16):58-60.

[4]苏微.从美学视角论钢琴作品的内涵——以《夕阳箫鼓》为例[J].北方音乐,2017,37(22):37-38.

论文作者:刘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浅析钢琴曲《夕阳箫鼓》的创新风格论文_刘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