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马舰与香港报业特色研究_香港报纸论文

添马舰与香港报业特色研究_香港报纸论文

泰马及香港报业特性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报业论文,特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增进文化交流与了解,探讨报业经营管理与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笔者有幸随国内某报业考察团,赴泰国、马来西亚以及香港地区进行报业考察。本文仅就一些见闻,结合思考,作一初步研讨。

一、报业集团与报社管理体制

我们所考察的报社,多为由报业集团运作。报业集团以一种报纸为主,同时出版多种报纸或期刊。如马来西亚的南洋报业集团办了《新生活报》,而《新生活报》同时又办有《钓鱼月刊》、《农牧生活》、《风采》、《健康》、《电视》、《淑女》、《先生》、《新潮服饰》、《跑道(跑马经)》、《先生》、《家居》等12种期刊;又如,马来西亚的《星州日报》,同时办有《光明日报》、《香港晚报》等几张大报,还办有《学海》、《小星星》、《大星星》、《工商世界》等周刊;再有,香港《星岛日报》是胡文虎先生创办的,是星岛集团的主报,星岛集团还办有《阳光校园》、《星岛晚报》、《星岛电子日报》、《英文虎报》、《深星日报》、《天天日报》等报纸。《星岛日报》还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英国、法国等国家设办事处并同时发行该报的9个地方版。

从报社管理体制来说,报社从属报业集团。而报业集团则由某企业集团控股。上述报社的所有制当地称为“民营”或“私营”。从报社内部管理体制来说,董事会设董事长、副董事长、常务董事、董事。高层主管有社长、副社长、总主笔、总编辑、总经理等。其中,社长全面负责日常事务,总主笔负责言论部,总编辑负责编辑部,总经理负责业务部(广告、发行、印制等)。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三总”各司其职,并对社长负责。从总主笔所居地位而言,不难看出,报社极为重视言论工作,或者说,报社视言论为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二、当地政府对报纸的管理

当地政府对报纸管理设有专门机构。例如,泰国在民政部设新闻局,专司新闻管理,并颁布有关管理规定。如禁止媒体攻击皇帝王室、佛教等,任何不恭的言论都属禁载的,淫秽内容也属禁载。除上述内容之外,其它方面则相对放得较宽,基本上根据市场的需要、读者的需求,所刊载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诸方面。

泰国、马来西亚以及香港地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反映在对报纸的管理上,实行的是“登记制”,即只需注册登记,一张报纸就诞生了。报纸一旦办不下去了,登一则启示,注销登记则完事。“登记制”的直接结果是,新办的报纸多,停办的报纸同样也多。新办与停办的比例大体上相对平衡。但在近几年,尤其是1995年的报纸竞相降价大仗以来,竞争愈演愈烈,停办的大大多于新办的。境外报纸的生生灭灭,直接取决于市场竞争,这是“登记制”的必然结果。这种“登记制”是与当地的社会制度,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密不可分的。从实行“登记制”的报业沿革、发展与现状来看,固然有其合理的因素。同样,其制度本身的积弊痼疾也是显而易见的。较突出的问题如“无冕之王”的自由度过滥,如泰国有的报纸可见到对政府发泄不满的文章。但相比之下,马来西亚则管理较严。同样一种制度因国情而异,情况错综复杂。一言以蔽之,这种“登记制”跟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实行的“审批制”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由此带来的报纸固有的社会功能相比较,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此,不展开论及。

三、境外报纸追求的几个特性

境外报业之间的纵向激烈竞争,以及报业与其它媒体之间的横向激烈竞争,促使各报千方百计在提高时效性、增强可读性、改善服务性、突出特色性和追求效益性等方面动脑筋、做文章。主要为:

1、提高时效性。各报都十分重视新闻时效, 争抢在第一时间刊出新闻。例如,报社规定记者采写新闻必须当天交稿,当天排印。若排印后事态又有变化或新的进展,马上再采写、再排印出版。有时,一天可印发4次不同新闻内容的同名同期报纸, 在不同的时间段向受众报道本报最新消息。增版报纸一般采用零售方式追加发行。所有正版、增版的新闻版几乎都是24小时之内发生的新闻,尤其是增版中的新闻版更讲求时效性,所刊载新闻多为近几小时内发生的事情。

2、增强可读性。报纸的版面内容,除新闻版之外, 其内容大多根据读者的需要来设计。一些报纸由市场开发部或定期雇佣咨询公司对读者进行调查,以摸清读者的需求,从中清理出共性的需求,专业的需求,特殊的需求等,然后,再拟定版面计划、选题重点、栏目定位等,报社以读者的需求为依据来采编、办报。由于从读者的需求出发,因而,基本上能适应读者想看什么,报纸上就有什么。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一般都能从一份报纸中找到自己想看的版面和最关心的内容。一些报社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是把报纸当作一种商品来推销的。因此,一定要适应市场需求。有时为迎合一部分读者需要,还开辟专栏谈鬼说怪论迷信,以及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低级趣味的内容。

3、改善服务性。报纸内容从新闻、时事、政论到投资、旅游、 保健、家政、家居等应有尽有。同时,为适应各个读者群体,还划分不同年龄段的专版,如某报为配合“学生辅导计划”,定期出版“大、中、学生专版”等。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一些报社把报纸按内容类别分装成一叠一叠,既方便读者,又可看成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包装设计,打破了包装习惯上以第几版为序的做法,它是以第几叠为序。在征订方面,报社人员上门服务收订。报纸的内容、形式、征订等,都是从服务于读者为出发点。据一些报社负责人介绍,说是要把报纸办成百货公司,让读者各有所需、各有所求。从办报人的认识来说,不把报纸当成文化的产物,而是把报纸当成文化(百货)的一般商品,把精神产品完全物化了,喜耶?悲耶?这也是不同社会制度下报纸的社会功能的差异之一。

4、突出特色性。由报业激烈竞争带来的生存问题, 促使各报不遗余力地追求特色性。如有的报社注重独家新闻之特色,记者有时已经抓到了独家新闻,也编排好了,但先不发出,或仅是简要发出。其用心是怕别家报社“拿来主义”重新包装后发表。待到别家报纸差不多印好发出去了,他马上再出增版,以示独家所有。又如,有的报社注重“唯一”之特色。多家报纸都刊登股票行情、马经等,香港《新报》则利用设备的先进,全彩色印制、用电脑编排号码选股,由此成为众家报社中的“唯一”。因此,名声鹊起,吸引了一大批读者。

5、追求效益性。在香港等地, 业内人士中曾经流行过这样的幽默:欲使对手在经济上亏损、破产,就应设法让他办报纸。从表象看,数十乃至百个版面的报纸,售价仅几块钱,甚至连纸张的成本都不够,加上采编、印制、发行等成本,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之比更是相去甚远。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以报业为主业的报业集团,盈利者大有人在。从笔者所接触的几家报社来看,都是在不遗余力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除了从上述的时效性、可读性、服务性、特色性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之外,还以广告为主攻方向,视广告收入为报纸赖以生存的支柱。实际情况表明,广告量一般都占到报纸总版面的35%至50%不等。因此,经济效益一般都比较可观。仅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为例,一年广告收入为1亿多马币(1个马币折合人民币约3元); 香港《新报》一年广告收入也有1亿多港币。

笔者所接触到的几家报社,除上述几个特性之外,还有版面多、彩印多、地方版多、增版多、售价低、零售和自费买报占绝对多数等多方面的特点。几家报纸,每天少则20几版,多则近100版;多为彩色版; 不同的地方版多则达7个;增版有时一天多达4次;几十乃至百个版的报纸,其售价折合人民币约3—5元;几家报纸都是自办发行,由报社将报纸发给各代理人,而后逐层分发,由专人投递或由零售商销售。据了解,几家报纸的主要读者对象均为家庭,订阅占80%左右,另有20%为街头零售。

四、几点思考

本次考察所见所闻,对了解境外华文报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颇有裨益的。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境外报业把报纸视为一般的文化商品的认识,我们不敢苟同。然而,从比较、鉴别来说,笔者以为有诸方面是可以引以思考的:

1、报业集团化是当今报业发展的趋势。由于竞争激烈, 境外报业的资产不断出现转移、重组,控股权逐渐向一些大的企业集团集中,由集团公司办报,一家办多种报刊,形成了报业集团。境外报业发展到今天,报业集团化的趋势已日益凸现,报业集团化的优势也日益显现。如资源配置、集中印制、发行渠道共有、广告统揽、资料库及设备共享等多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在考察中了解到,报业集团化体制下的运作,可以使新闻、信息等资源得到更为合理利用和配置。例如,稿件可多次使用或由集团内多报使用,而不必由每家报社分派记者采访;多种报纸可集中印制,既提高了时效,也降低了成本;共同拥有的发行渠道,为报纸发行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投入,也为报纸的便捷投递提供了条件;广告统揽,则拓宽了广告经营渠道,互利于各报社和广告客户;资料库及设备的共享,物尽其用,更是节省了巨额投资。最大的优势集中体现在综合实力上可压倒竞争对手,可占据同业竞争中的主导地位而立于不败之地。

从我国报业集团化试点单位之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崛起及其运作现状来说,也为报业发展集团化之趋势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佐证。笔者也实地参观了广州日报集团。可以说,与境外报业集团相比,基本上处于相当水准,换句话说毫不逊色。结合当前的报业治理工作,在优化结构中,报业集团化更有理由逐次推开。

2、恪守职业道德是办报人应有的共性。近期, 中央有关部门一再强调禁止“有偿新闻”,并要求各新闻出版单位严加自律。笔者有意识地了解了境外报业对“有偿新闻”这一问题的态度。在交谈中了解到,境外几家报社负责人都明言禁止“有偿新闻”。他们说,“有偿新闻”是报业之大忌,于报纸的声誉是贻害无穷的。由于广告收入是报社的命根子,各报对广告经营都订有严格的管理规定,明令禁止记者拉广告和私下搞“有偿新闻”、有偿版面。一经发现,必严厉处置。据他们介绍,记者从业人员大都能自觉遵守,既为报纸的声誉和形象着想,也为自己的“饭碗”考虑。凡属于工商服务、信息、广告等有偿服务,均由报社专门机构处理,在版面安排上归类到广告版面上。

此外,在遵守国家或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方面,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地区的报社也都是有所顾忌的。例如,泰国国家明令,任何人都不得攻击国王和佛教,违者必究,甚至绳之以法。又如,马来西亚明令大众媒体不得反对政府,不得有损民族情绪,不得刊登传播有伤风化的讯息、文章、图片等,违者将被严肃查处,追究总编的责任,甚至可拘役乃至判刑,及至将该媒体关闭。马来西亚的某华文报纸,曾因“言论偏激”,而被当地政府勒令关闭半年之久,经整肃后,于1988年4 月复刊。

4、改善服务性是扩大发行的有效途径。对报纸而言, 改善服务性是多方面的。首先,体现在报纸的内容上,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引导读者、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多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和健康向上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增强报纸的服务功能。当然,那种不讲政治、不注重社会效益而一味迎合读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改善服务性,还体现在方便读者订阅,及时、准确投递,扩大零售网点等也有很多文章可做。尤其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晚报类、生活类、都市类报纸,扩大零售份额,不仅能扩大发行量,甚至还可以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于报社、于读者都不无裨益。

5、广告审批制与代理制的不同说法。此前, 国内有关部门借鉴境外及香港地区有关在报业实行广告审批制与代理制的做法,出台了我国报业实行广告审批制与代理制的具体规定。有的省市已付诸实施,有的省市尚未动作,并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在本次考察中,笔者注重了解了境外报业这方面的情况。经了解,马来西亚政府对媒体广告内容订有规定。其中,对医药、减肥等广告内容有限制,要审批,且规定不能宣传药品疗效;对刊登人体图象不能太暴露等。但是,没有作出所有广告内容均需事先审批的规定。换句话说,对有关广告审批制与代理制没有硬性规定。泰国和香港地区也是这种情况。审批制方面,所刊载广告内容,由报社负责人和报社的法律顾问(律师)把关。代理制方面,可以自找广告代理商,也可以由报社自己直接经营。总之,没有硬性规定。

笔者以为,有鉴别、有扬弃地借鉴境外报业管理与经营的经验,学他人之长,避自身之短,应是不无裨益的。

标签:;  

添马舰与香港报业特色研究_香港报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